你看过马赛曲吗?或者说你认识吕德吗?你觉得音符变成雕塑会是什么样子的?

没看过?不知道?那让小编带你看看 吕德是如何让马赛曲变成一个奇迹的吧!

让我们跟着《马赛曲》旋律,继续往下看!

弗朗索瓦吕德

Francois Rude

1784.6.4-1855.11.3

浪漫主义雕塑家

在浪漫主义的大发展中,雕塑也有突出的表现,其中可以与德拉克洛瓦相并提的雕塑家就是 弗朗索瓦·吕德 。在雕塑上,他与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并驾齐驱,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顿、罗丹等人齐名。其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

《马赛曲》

1833—1836

12.8×7.93m

吕德最著名的也是整个浪漫主义雕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他1836年创作的高浮雕《马赛曲》(又名《马赛进行曲》或《1792年志愿军的出发》)。它取材于法国人于1792年高唱着《马赛曲》开赴前线抵抗奥普联军侵略的真实事件。

浮雕《马赛曲》,是一座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是一座纪念碑,它的气势震撼人心。吕德用自己的想象,将一座石墙变成了一个英雄史诗般的幻想,编织成意境。值得注意的是《马赛曲》中所有道具的细节,如长枪头上的雄鹰、愤怒长嘶的马头、军人胸前的狮爪、盾牌上的狮形立体图案,都与人物融为一体,增加了雕塑的感染力,渲染了气氛,既烘托了千军万马之势,又保持了稳定和完整统一。

《马赛曲》局部

在浮雕《马赛曲》中,艺术家在这里广泛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场面简介却十分宏大。人物相互呼应,相互半掩着,作者将每个人都巧妙的编入了一幅复杂的构架中,每个人都爆发着无与伦比的力量感,使得浮雕从平面的墙上向观众涌来,好似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这座雕塑被法国视为民族的象征与骄傲,同时《马赛曲》这个作品名称也是他们的国歌。

《小渔夫》

1831—1833

77×47cm

1807年吕德来到巴黎,成为当时巴黎著名雕刻家皮埃尔·卡特里埃的学生。他所接受的还是意大利传统的雕塑训练。但这时已是浪漫主义风行天下的时候了,所以他1812年获罗马大奖的作品就已显示出他对浪漫主义热情的关注。这在他1830—1831年创作并在沙龙中展出的《小渔夫》中更明显地表现出来。当时的雕塑观念,就像在绘画中那样,坚持历史、宗教和神话题材的第一性,坚持处理上的高贵感和古典的崇高性,但吕德的这件作品却直接来自生活,而且是古典主义不屑一顾的“小题材”,它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在戏弄小海龟的渔童的童趣,给人以发自内心的欢悦感。古典雕塑所要求的静穆的严整性和几何性已为随意的曲线所取代,这是吕德向浪漫主义迈进的开始。

在《小渔夫》这件作品里,吕德对于神态的刻画和对于人体动态的把握是令我感触最深的。渔童舒展的神情、自然上翘的嘴角,透露出质朴的气质,欣悦的神情和蓬松的发型表现着他的无拘无束,他自然盘坐着,手指轻轻勾着拴着乌龟的绳子和乌龟玩耍,隔着屏幕都能感染到渔童的快乐。吕德用他精湛的技术,细微的观察,和对理论的精准把握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生动又浪漫的雕塑作品,给我们带来美与浪漫的艺术。

在《小渔夫》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渔家少年。他笑眯眯地戏弄着刚捉到的水龟。这种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对于学院派的古典传统来说,是个极大地突破。吕德对于生活地深入理解和观察。将渔童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雕像的整体姿态虽然是盘坐着的,但不是静止的,躯干四肢都在活动,反映了少年的旺盛精力,他在劳动之余还贪恋着游戏。

吕德在他的作品《小渔夫》当中,整个的雕塑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放松随意的,整个画面比较温和,给人的感觉也很轻松。吕德得把人物形态刻画得非常温柔,大多用了曲线的方式,而不是古典主义那样严谨的几何的直线。这个作品在我看来最有趣的是在小渔夫身下的渔网,作家在大理石上用他专业的技法体现了渔网的柔韧性以及渔网在不同角度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感觉。

吕德选择了一个他认为最生动自然的姿态,然后精心地将其雕刻出来。这个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童心野趣,将渔童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那蓬松的卷发显示出他性格上的无拘无束。他的右手扶着泥沙地面,双腿自然的盘坐,脸上神态明媚,给人一种轻松自如,淳朴开朗的感觉。由于孩子开心的笑了起来,脚趾也随着挠动,恰巧的反映少年的旺盛精力。

《拿破仑成为不朽》

1845—1847

《奈伊元帅像》

《赫柏女神与朱庇特的鹰》

原为大理石材质,后又被翻制成青铜版本

这件陈列在法国第戎美术馆的《赫柏与宙斯的鹰》作品在表现青春女神的精神与风韵方面是非常独特的。雕塑中的赫柏,体态极为优美,她头戴花环、高举金杯,洋溢着青春的美感。然而这还不是最特殊的。 这件雕塑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对老鹰的处理上。雄壮的老鹰展翼于赫柏的身后,整座雕塑由此脱胎换骨,举着金杯的青春女神竟因此而呈现出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的形态,正符合对自由青春和青年人喷薄昂扬精神的赞美,可以说,这件雕塑作品完美地体现了青春女神所特有的内涵。

《圣女贞德听到召唤她的声音》

法兰所瓦吕德广场

是最能感受第戎生命力的景点之一,第戎市民也称这个广场为Bareuzai广场,起因于广场中间的喷水池上,雕像Bareuzai以传统脚踩葡萄的姿态而来。由于传统踩葡萄的榨汁方式使得长时间踩汁的双脚都被染成了红色,他们便会说:Bas rose(意即:下面变成红色)。后来,他们便替这座雕像取了个谐音为Bareuzai的名字。这座雕像明显反应出第戎以及整个勃艮第葡萄酒产业的地位。这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

浪漫主义的发展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18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1798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德国是诗和音乐;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法国是绘画和雕刻。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

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史蒂文森,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普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

消极浪漫主义者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他在艺术上是成熟的,曾经经过长久的思考,毅然抛弃了学院式的传统规范的表现手法,决定走忠实于表现对象、忠实于自我观察感受的创作道路。他在追求作品的真实性的同时,也追求一种热情与正义。可能他的每件作品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它们都以不同形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他与众多战乱时期的艺术家一样,经历过奔波、流亡、再回归。生活的历练让他尝到生命中存在的各种情绪,也因此,他正式脱离了以往雕塑中所谓的严谨表达,转而突破固有了模式,使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人”本身所特有的真实感。

浪漫主义对英国设计的影响——拉斯金

英国的约翰拉斯金也是当时在设计领域比较出名的一位美术理论家与教育家,他是最早提出现代设计思想的人物之一。也为当时的设计家和建筑家包括一些美术类的艺术大师提供了很好的思想。1843年拉金斯的第1部重要著作《现代画家》的第1卷出版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他提出了画家最根本的角色应该是忠于自然。他在论及当时的建筑时认为建筑无法与社会道德分离,从浪漫主义的立场出发,他主张师法自然,强调真、善、美,反对虚伪、邪恶和丑陋,强调艺术家必须在自然中找到艺术的真谛,而不是在古典中寻找,他对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透纳的作品尤为推崇,他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必须是能与自然沟通能够理解和赞赏,自然的只有通过直接观察,亲身感受,艺术家才能以色彩和形式来表现自然,那些因循守旧复制传统的作品应该被摒弃,他呼吁艺术家要全身心地走进自然。不要抗拒,不要挑剔,不要带任何成见。

根据拉斯金思想建筑的 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

托马斯迪恩 本加明伍德华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