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简单回顾iMac二十周年
苹果公司 作为科技圈的明星一直都是各种话题的核心,最近旗下核心产品之一的iMac成为众多果粉谈论的焦点,iMac已经面世二十年了。作为一枚“山寨”果粉的我,曾经在看到iMac(2012年之后)的惊艳ID设计之后,于是乎下班呲溜呲溜的跑到香港Apple store直接扛回一台27寸iMac,有惊无险无税的带回,那种酸爽的感觉(实在太重了)。现实总是残酷的,电脑的使用时间每况愈下,iMac也就成为了电脑桌上的一个装饰品,点亮了我的电脑桌,静静在那装逼。唯一的遗憾就是买早了,不是Retina屏(恨呐!用了Retina,就再也回不去了)。
先来理理苹果公司的电脑产品线,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早些年还是有段不那么辉煌的历史(也就是乔帮主离开苹果之后那段时间),当时旗下Mac产品主要包含Macintosh系列、Powerbook系列,此外还有针对服务器端的Performa系列、Newton掌机系列、Workgroup服务器系列。真正让苹果重新恢复昔日巅峰状态还是1998年5月6日发布的iMac G3(到8月份开始出货),这也是乔帮主在从苹果公司离开之后再次回来的力作。iMac G3在当时可谓是大胆的尝试,绚丽的半透明外壳、一体式的设计、弯曲而显得十分可爱讨喜。
在网上找了当时乔帮主介绍iMac G3的视频,给大家看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977255854416826368iMac从1998年的第一代开始到2017年,一共历经6个ID设计版本,尺寸包含了15、17、20、21.5、24、27,机身材质从最开始的塑料机身逐渐演变为铝合金,屏幕材质也从早期的CRT过渡到LCD、LED
简单的做个图方便大家直观了解
纵观iMac的进化史,每一款机器都是代表了一次IT技术的大变革。
iMac G3
iMac G3,就是乔帮主重回苹果舞台,亲自操刀的产品。当时采用的配置为主频为233MHz的PowerPC750,内存为32MB,硬盘4G,15寸分辨率为1024*768的显示屏,2个USB接口,一个4Mbps IrDA接口,并且内置了56Kpbs的猫,重量达40磅,还配备了最新设计的键盘和鼠标,当时的售价却仅为1299美金。最让人惊艳的还是那讨巧的造型,带有一个提手的半透明的主机电脑,市场最终的反馈也证明了当时苹果领导的正确决策。
iMac G3的上市获得巨大成功,也为夺回苹果在主机市场失去的份额,并且再一次向所有人证明了苹果公司的设计灵魂。直到1999年,苹果公司像变魔法一样,把G3的颜色从海蓝色,逐渐增加了蓝莓色、葡萄紫、橘子橙、酸橙绿和草莓色。
iMac G4
iMac G3的市场反应让苹果公司回到大众视野,苹果却并未停下创新的步伐。2002年1月,苹果再次发布iMac G4,酷似台灯一样的电脑让所有人都很惊讶。大胆而超前的设计,材质上用上了金属支架、超薄液晶LCD显示屏,还引入了人体工程学概念。
配置上也有了巨大的提升,主频高达700/800MHz的PowerPC 7450 CPU,内存为512MB,硬盘有了更多选择20G、40G、60G,还配上了英伟达的显卡,在接口方面也更加丰富3个USB接口、2个火线接口、内置DVD/CD光驱等。iMac G4最初仅有15英寸4:3屏幕款式,后来又推出了17、20英寸宽屏版本。
iMac G5
iMac G5从现在来看,有点像iMac 显示器的爹,四四方方。从现在来看,苹果一改之前产品的圆润,产品工业设计上有点像给未来的几代产品定了一个大概的基调。iMac G5的发布时间为2004年8月份,配置方面依然使用了跟前几代一样的PowerPC G5 970FX(例行升级),显示器的分辨率在这一代做了些提升达到了1440*900,宽屏16:10的17 LCD屏。内存方面标配256MB,但是开始支持扩展,最高支持2GB。硬盘存储容量开始从80GB起步,显卡支持多配置选择。伴随着配置的提升,iMac G5性能也大大提升不少,得益于机身内部的高集成度设计,整机的重量比前几代下降不少,只有初代G3的一半不到。在后面的2005年,苹果公司对G5做了一些常规的升级,增加了20寸的型号,G5 Ambient light Sensor 、G5 iSight。
iMac Intel Plastic
iMac Intel Plastic是2006年1月发布,苹果公司一改以往的命名形式,这也是第一次iMac开始用Intel处理器。除了例行的配置升级以外,苹果再一次增加了显示器的尺寸,第一次增加了24寸的屏幕,删除了15寸
iMac (aluminum)
2007年8月,苹果公司向大众发布了完全重新设计的iMac,仅保留了20寸、24寸 两种尺寸。iMac Aluminum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机身使用了铝合金材质,屏幕部分在24寸上开始使用IPS材质,显示效果非常不错。在随后的2008、2009年,苹果公司一直都只是对这款机器做了例行的升级。
iMac unibody
2009年苹果公司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自己强大的工业设计,推出了一体成型的iMac铝合金机身。并且用16:9比例的21.5、27两种尺寸替代16:10比例的20和24。iMac unibody在后面同样被用在了iMac display产品线上,不过再也没更新过了。
iMac slim unibody
2012年,经过苹果优化后的iMac unibody变成了iMac slim unibody,并且这种设计一直持续到现在。新款的iMac在机身的厚度上比前几代都要薄不少,最薄处只有5mm。本人也是因为被这样的设计惊艳到,所以入坑了。在13、14、15这几年,苹果也只是对CPU、内存、显卡等做了例行升级
iMac with retina display
尽管苹果在这些年工业设计上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了(可能John Ive暂时没新的想法吧),但是苹果把5K屏幕体验带给了大众,也是因为这样,许多网友一度称购买iMac 5k是购买屏幕送电脑。试想当时一块27寸的5K屏幕高达8k多。根据本人的亲身体验来看,真的看惯了retina屏幕,就再也回不去了。(此处应该有广告,出售iMac,呵呵)
iMac pro
iMac pro可谓是史上最强iMac了,性能已经远远超出了Mac Pro,当然价格也超出不少。正当大家对苹果开始怀疑,觉得苹果已经江郎才尽的时候,苹果在2017年12月发布了iMac Pro,跟普通版的iMac不一样的是,iMac Pro目前只有27寸版本,并且机身、配件颜色用了太空灰,足以彰显身份。当然身份上去了,价格自然不菲,顶配iMac Pro价格高达10W,就连乞丐版都要大几万,不差钱的请上。
上面就是简简单单的回顾了一下iMac这20年来的发展,iMac不管是对苹果公司还是对整个电脑主机行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过头再去看20年前的iMac G3,你会发现他:改变了电脑守旧的样子,电脑还可以“多姿多彩”;创立“i”苹果企业文化iPhone、iPad、iMovie、isight等等;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普通人都可以通过iMac接入互联网;杀死了软驱,让很多低效工具成为历史;树立了工业设计标准,众多品牌学习的标杆;成就了乔布斯,拯救了苹果公司。
也是在iMac的二十周年,苹果公司现任CEO Time Cook也在Twitter发言缅怀乔布斯。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代iMac !!!
PS:可留言交流iMac的优惠购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