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机皇-iMac 27 2020款高配版+选购建议
创作立场声明: 产品均自费购买,基于个人研究兴趣以及亲身体验推荐。中立,稍稍有点主观。欢迎交流。
众所周知,苹果已经计划逐步将Mac产品从Intel平台全面转换到自研平台上,搭载Intel第十代处理器平台的iMac 27寸在今年8月份得到了更新,预计这也是Intel iMac的绝唱。
预计这个设计是最后一次被使用
关于这款电脑的设计,我在学生时代就多次见教科书上提到,外表浑然一体、没有多余的线条,靠苹果对材料以及CNC加工工艺的把控,真正达到了less is more的境界。内部走线整齐,部件颜色统一,拆开看也会让人觉得舒服。而到了os软件功能方面,虽与windows各有千秋,但具体到UI和UX方面,macOS更干净清爽,使用简单,尤其是基础功能为用户考虑的更多,更直观。如果一个从来没有操作过电脑的人从0开始学用电脑的话,那么macOS肯定是最容易学会的那种。
我本人曾经也爱折腾,初高中时期用着家里的一台联想天骄系列 台式电脑 ,通过它学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又看了成堆的《电脑报》、《消费电子世界》等报纸杂志,也算周围人里一个3C领域的KOL,给同学邻居配电脑、装系统,在大学,又给全班30多位同学甚至是外系外班的女同学依次陪同选购 笔记本电脑 ,吃了不少人情饭。上了班之后,又给公司攒机多台,但始终没能给自己攒过一台。后来工作越来越忙,电脑于我,终成了单纯的工具,一想到要折腾兼容性、驱动、崩溃、降频这些问题就头大,觉得学生时代买的MacBook才是最适合用的电脑。
从去年开始,家里的主力,12款MBP的小毛病越来越多了,SD卡槽不能用了、光驱坏了、CPU也有点老化变得一卡一卡的、系统更新后重启失败等等问题,遂诞生了换电脑的想法。
对于iMac,从13年第一次买MacBook pro的时候就想收入囊中,奈何囊中羞涩+无固定居所,遂作罢。这些年来,每次逛苹果店都会去摸一摸,眼见它从2.5K变成5K屏幕,从sandy bridge用到comet lake,我终于在最后的时候下手了。
我最终选择在淘宝上一家本地店铺买了27寸iMac高配款,实付价格15700含闪送费用(不要票),觉得价格还可以,只是不能刷信用卡也不能免息分期有点肉疼罢了。
开箱什么的没啥意思,不过箱子设计的很好,可轻松拿出。目测包装的造价在100-200块。
拿到手后插上电,捡查了一下没外伤就开机迁移数据了,用了一根1.1元包邮的网线,约30多分钟就把我旧电脑上160GB的数据传到了新电脑上,速度真的不错(如果没有以太网口,也可以用thunderbolt,不过有点麻烦,可能需要转接器)。
虽然买的时候很兴奋,但真正到手后反而觉得很平淡。当我在带娃之余,轻松的用迁移助理app和一根网线将旧电脑copy过来后,更觉得有点无聊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没有一点点新鲜感。
我也是今天才明白,一方面是因为太忙了,另一方面是这台机器根本没有可以折腾的空间,甚至连必备的软件都不用管,因为和我几小时前用的电脑里的东西一模一样。连暂停播放的视频在新机上都被继续断点续播。这或许就是优秀科技的隐蔽性吧,藏匿于无形,却实实在在的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接着说电脑。
iMac标配的三种CPU,跑分来自geekbench,仅为CPU的理论值,实际性能和供电、散热相关
这台电脑采用的i7-10700k处理器是8核16线程,在geekbench上得分9000多,比中配的i5款多了3000;更何况显卡5500xt也比中配款的5300提升了20%以上,而标价差距只有2000块,在使用寿命上,肯定比中配款用的更久。核心的两个组件,对我来说都挺过剩的,目测用5年不会觉得卡。但对于对显卡性能有要求的朋友,直接选高配款定制5700XT好一些。
此处给大家一个购买建议,
不建议买中配,性价比实在是低。
如果你对CPU有需求,平时多处理照片、视频,希望用一台性价比更高、用的时间更长一些的电脑,建议选购官网的高配(上图最右);
如果你预算比较紧,对CPU要求不高,平时做文字工作,选购低配即可(上图最左);
中配相对低配,处理器提升有限、显卡一致,只是硬盘从256G变成了512G,不太划算,不建议买中配。
内置两条4G DDR4 2666MHZ内存条,剩余两个空闲的插槽,可在机身背面轻松更换
内存是8G,不如我的旧笔记本,这个倒是简单,可以自己购买DDR4 2666M内存条轻松更换,而且价格超低。我公司用的电脑是32G内存,平时处理照片+2K剪辑+调色,内存最高用到28G,我计划购买两条16G内存,组成4+4+16+16=40G内存的配置,足足够我用了。日后如有更高需求,再买两条32G便是。
音箱方面,记得从我第一台笔记本SONY VPCEB100的破喇叭,升级到2012款MacBook Pro的带有低音效果的喇叭,再到公司配发2016款MacBook Pro touchbar的好喇叭,每一次都有特别好的感受。这次iMac的喇叭更加惊艳,可以用音箱来称呼它了。看了一下拆机图片,音箱音腔尺寸大到不像是一体机零配件,难怪音质会很好。至少平时用iMac看电影,就不需要用SONOS了。
然后说说最外在的屏幕,记得从15年分辨率全部@2x之后,好像就再没有升级过。但分辨率之外,如P3色域、500尼特亮度、truetone色彩自适应技术都是结结实实的提升。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都不知道罢了,都不如最初分辨率大跃进来的惊艳。这块屏幕最大的优势就是色彩,不是说它有多么准确,而是在苹果体系下,所有的屏幕的色彩都趋于一致:在北京的办公室里用mbp画了一张图,传给赫尔辛基用iPhone的同事,不会有明显的偏差,节省了很多沟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设计师推崇Mac产品的原因。相比其他品牌千变万化的色彩调校,苹果在这一点上,是可以帮助用户省钱的。
我对这台电脑唯一的不满便是其可怜的硬盘容量。512G标称,实际只有400多G可用容量,实在是不能直接用来干活,对于我这种人还好,如果是做4K视频,活儿稍重点儿,内置硬盘上分分钟被缓存爆满。不得不说库克真的好鸡贼啊~逼着让人加钱选配天价的SSD。不过好在机身后置有thunderbolt3接口,接上硬盘阵列,速度飚到1G/s还是可以的。
预算稍低的话,也能选配10G以太网口,连到家里的nas上也是可以的。
最后说说这个机器的缺点:拆机困难,主板高度集成化。导致的问题便是很难维修,一个电容爆浆后如果走官方渠道,只能换主板,如果第三方或自己修,很可能把屏幕背胶弄的不完美。更别提连sata接口都没有,连加块硬盘都不行,浪费了机身内闲余空间。
但这些都无法掩盖它本身的光芒,只需要付足够的钱,剩下的大多数苹果会给你解决的,这一点和iPhone同理。
苹果和安卓wintel之前的差毅远非性能或设计,而是其生态的设计思想,说的比较糙一点就是:
苹果机 器可玩性低,功能扩展可能没有其他的强,作为生产力工具,面对的工作环境也比较窄,但用起来省心、用的过程中没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少有雷点,用户只要放心使用即可;
安卓、wintel的话虽然可玩性更高、功能更强大,能干的活儿也更多种多样,但对普通用户来说,安全性较苹果要差很多,app也有很多的雷点,稍不注意会被流氓app坑一把。
最后最后,推荐一下iMac的实用配件:
1.必备的扩展内存
内置内存是DDR4 2666m的,如果要加内存,最好选购与此规格一致的,避免性能浪费。我的这台机器用的是英睿达条子镁光颗粒,买下面这款就行。
2. USB-C转接器
如果你和我一样,用不惯magic mouse鼠标,而外接2.4G罗技鼠标,这时候就需要这个东西了。让鼠标和外置 移动硬盘 、 读卡器 分开使用,减少USB读写对鼠标信号的干扰,避免严重的跳帧。我是用USB-C线连接外置硬盘的,和用USB-A接口的鼠标分开,实测鼠标不受明显的干扰。
PS:曾经公司给配了16款的带bar MBP 15,我对其甚是满意,唯一不满的就是USB-C接口需要转接才能正常用,对于我来说简直太折磨。下图是我能做到的极限版转接:
3. Magic Trackpad 2
是的,如果你用PS画图,这玩意反而不好用,但是剪视频的话,简直不要太爽。配合新版PR,触控板的震动回馈让你能更精准的逐帧调整,还有磁吸效果的震动回馈、上下左右的滚动,那种感觉体验过后,根本回不到鼠标。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剪视频,请一定一定要用这个触控板。
灰色的会贵一些
4. AirPods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家带娃,那么音箱基本上是废了。娃睡觉的时候,乖乖带上耳机(吧)。降噪款不一定合适,因为孩子细微的声音很可能会被过滤掉,错过接觉的时机。
最最最最后,有几个小技巧,
1. 如果你遇到了无法删除的文件 ,提示“macOS正在使用它”,和我一样抓狂的时候,你可以重启时按⌘+R,进入实用工具,选择terminal,输入csrutil disable,再输入密码,禁用SIP,然后重启,就会发现这些无法删除的文件能被删除了。
2. 如果你有 NTFS格式的硬盘 (Windows用的硬盘格式)发现无法写入文件时,去希捷的官网,下载一个paragon for mac,这样Mac就能支持NTFS了。
OK,先水到这里~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