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地解释MM定理?
18 个回答
MM理论如果带入公式,就会略显复杂,那么就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MM理论
一、基本假设
1、借款无风险,就是不管借多少钱,利率都保持无风险利率,不会因为借的多而上升
2、永续零增长,每年的EBIT不增长,且一直都会是这样
3、风险同类,即具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的企业
4、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的收益和风险预期相同
5、没有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也是资本市场中很大一笔费用,没有的话就可以自由交易了
二、无税的MM理论
假定无论是借钱还是股东投资,付出的代价都一样,那么借钱与投资的比例和企业的价值无关
三、有税的MM理论
如果有税,那么在算所得税之前,先要扣除利息费用,利息费用越高,所得税就越少,这就形成了一个税盾。既然借钱和股东投资付出的代价一样,但是股东投资无法用利息费用减少税收,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多借钱,如果我们企业所有的都是靠借钱得来的,这时候利息费用最多,交的税越少,利润相对更多,企业价值也会最大。
四、权衡理论
在有税的MM理论中我们可以使用税盾,但是借钱越多,也就是上的杠杆越大,企业风险也会越大,企业就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破产的情况也就很容易发生,这就是财务困境成本。这时候就需要权衡,到底是多借钱的利息抵税收益更多,还是多借钱引起的财务困境成本越大?当二者增量相同的情况下,就是最优的资本结构了。
可以类比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当边际收益等于0时,企业就不再生产了,这时候收益最大
五、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也就是企业控制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股东作为实际出资人,但是管理企业的却是经理人,这就出现两种问题,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过度投资也就是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经理与股东存在利益冲突,比如一个投资项目采取私下和经理达成协议的方式取得投资,这个项目本来不值得投资,但是由于经理的自利,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二是股东与债权人之间有利益冲突,比如企业财务杠杆很高,股东认为投资风险大的项目损失的大部分也不是我的钱,而如果赚了就会有丰厚的收益,赚取的全部收益都属于股东,债权人只能得到不变的利息费用,这时候就会投资一些本来不应该投资的项目,这时候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投资不足也就是不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明明可以稳定赚钱却不去投资,这是为何?
这时候企业一般陷入财务困境需要还钱,如果投资的话,赚取的钱很大一部分去偿还债权人的利息,那么股东就会放弃投资。
六、优序融资理论
企业存在融资需求,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有些企业一直不上市,比如老干妈,是因为利润已经足够供给企业进一步扩张,这样的企业利润高,现金流好,如果真的需要融资也会选择借款,银行认为这样的企业信用等级非常好,也会以比较低的利率借一大笔钱。真的到了发新股的地步,人们就会质疑,利润是不是不够?企业信用等级差是不是借不到钱?所以企业除了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进行股权融资,这样会使投资者下调对企业的价值预期。
MM定理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一个项目值多少钱只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与做项目的钱是怎么来的没有关系。
如果MM定理用在股市上,那就是凡是跟融资有关的利好消息都不应该是股价上涨的理由。
融资就是筹钱,融资结构就是一个公司的钱是怎么来的,是借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假如公司有一个亿,有多少是自己的、多少是股东的、多少是欠债的,跟这些有关的都是融资活动。
如果股市上有个消息说某个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得到投资、得到某神秘人的注资,或者大股东换成了马云,变成了马氏集团的人,又或者被国字号收购成为国企等等。这种关于得到了一笔横财,股本结构和负债结构改变的事情都不应该影响到股价,因为MM定理告诉我们融资活动本身不创造任何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呢?
MM定理的提出者是米勒教授和莫迪利亚尼教授,从他俩的名字大家可能就猜出来了MM定理名称的由来了。
两位教授自己说的,他们是在披萨饼店吃披萨的时候领悟出来的MM定理。
他们发现一张披萨饼卖多少钱与把披萨饼切成几块没关系,无论是切成四块还是切成八块,它还是那张披萨饼不大也不小。所以说MM定理本质上就是用严格的公司财务办法证明了同一张披萨饼切成四块还是切成八块都一样。
米勒教授认为一块披萨饼的真正价值取决于饼的尺寸有多大和馅料是什么。如果把披萨饼当成一个上市公司,怎么切披萨都是属于公司的融资活动;切成多少块就好比公司股票有多少股;切完了大块给谁,小块给谁,就好比公司大股东、小股东都换成了谁;往切好的披萨饼上面挤点番茄酱和芥末酱就相当于公司得到了新资金,如果番茄酱和芥末酱是免费的,就相当于公司得到的是免息贷款或者白给的款项,如果番茄酱和芥末酱收费,那就相当于公司得到的是银行高息贷款。
总之不论怎么折腾都不能改变披萨饼本身的尺寸、大小和馅料,也就是不能影响披萨饼的价值。所以一个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应该关注的是怎么把披萨饼做大,而不是怎么切、怎么分披萨饼。
咱们再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很多大学生学创业课都会有一个开咖啡馆的例子。开咖啡馆能不能赚到钱,是取决于开咖啡馆的本金从哪里来?还是取决于咖啡的口味、经营和服务的好不好呢?
关于这一点创业课基本都没提,只说假如给你一百万,你怎么选门店、地址、雇工人、装修、买桌椅、板凳,也没提这一百万是怎么来的。
咱们今天就假设有两个人,一个是富二代,他的创业资金一百万是他爸给他的,不用还,随便造;另一个是有志青年,但是家里没有钱,一百万是从银行贷款借的来的,需要还。
很显然富二代开咖啡馆的融资和负债结构比有志青年好太多了,而且一旦亏钱富二代还可以随时跟他爸要。
那么他俩同时开咖啡馆的话,一定是富二代的咖啡馆更赚钱吗?
这个还真不好说,就看谁经营得更好。
如果富二代没长脑子,咖啡馆开在了偏远的高速公路边上,而有志青年把咖啡馆开在了写字楼、白领集散地了,那富二代即使是思聪,也很难让这个咖啡馆赚得比有志青年多,除非咖啡馆有别的什么特殊服务,因为高速公路上面的司机们没几个有闲情逸致去喝咖啡的,只有小资们才会在咖啡店坐一下午蹭空调。
所以MM定理也告诉我们,虽然你不是富二代,但是通过你的努力,你的人生价值也可以得到体现。因为人的价值不取决于你现在有什么,而取决于你将来能创造多少新价值。
年轻人找对象也是这个道理,不要看眼前他有多穷,只要他志存高远、靠谱、有志气,那他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就强,他就会有出息,莫欺少年穷。
从企业角度来看也是这个道理。我成长的环境就是一个大国企,每年都亏损、年年也进步,要投钱给它补窟窿,这国企绝对算是超级富二代,不管怎么折腾亏损都有人养活,钱有的是,但只要这个国企不改善经营,做出好产品,那就生产一批产品扔一批产品,练一炉钢废一炉钢,这就是个无底洞。最后终于改制变成了私企,被冶金部踢出来了,没几年它就倒闭了。
咱们再看看华为、小米、腾讯、阿里、京东都是私企,都没有人养,靠自己比那些可以随便从银行拿钱不用还的国字头企业有价值多了吧,这就是MM定理的现实证明。
MM定理本质上是公司财务方面的一个划时代的定理,可以分为有税收和没有税收两种情况。
没有税收情况就和咱们说的一样,公司价值跟融资活动和资本结构无关。
还有一种是含税情况下的MM定理,也叫修正的MM定理,说的是公司如果需要交所得税,假如所得税是按公司每个月或者每个财年的盈利比例来扣的,如果公司是负债经营,那么公司借来的钱是需要还本金和利息的。
假设公司每个月都还利息,那就相当于公司每个月的盈利会扣掉利息,扣掉后公司盈利就变小了,交的税也就变少了。所以这时候公司是欠的钱越多,交的税越少。
比如一个公司要交百分之三十所得税,现在公司每个月盈利一百万,那就要交三十万。如果公司是借银行钱经营的,假设公司每个月要还银行二十万,那么还银行的钱需要先扣掉,公司的盈利就从一百万变成了八十万,所得税就变成了八十万的百分之三十,二十四万,一下子就少交了六万块钱。公司发现这是好事,那就多借点钱,欠的债越多,税前还的钱就越多,交的税就越少。
所以理论上如果公司百分之百欠账,赚的钱都还债了,那就不用交税了,但是公司一分钱盈利也都没有了。这说明考虑到税收的情况下,公司的价值跟融资活动就有关系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交税情况下的MM定理并没有什么卵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谁会为了少交点税就全部借钱办企业,一分钱盈利都不要了。
第二:工商部门也不允许这样。
第三:现实中含税情况下的MM定理,在金融和投资领域基本没人提,也没有人用。
第四:一般只有学生在写公司财务方面论文或者学者讨论的时候才会用到含税情况下的MM定理,而且这种讨论跟讨论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是一个性质的。
所以我们重点说的还是应用最广泛,可以指导人们投资和炒股的不含税情况下的MM定理。
最后咱们再应用MM定理解释现实中的几件事。
第一:大城市的学区房不管多贵都不算贵,因为学区房本身有价值,而且很容易卖出去。对于买学区房的人来说五万块钱一平和五十万一平没区别,因为六年后你孩子毕业,五万的会涨到十万,五十万的会涨到一百万,你随便转手一卖就赚钱回本。
第二:炒股不要看公司市盈率,而应该看毛利率。
第三: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和分红、派息都不应该影响这个公司的股价,如果这时候股价变了,那完全是投资市场对于消息的应激反应的结果,这种波动的时间和幅度都不会很大,不可能形成趋势。
第四:社保基金入市、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等等往市场注资的行为都不能影响金融市场中资产的价格,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属于融资活动范畴。
文章来源——公众号: 经管老邢
文章音频版也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