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操控,一辆自行车就能顺畅行驶在路上。即使遇上坎、有障碍物,也能轻松行驶通过,与有人驾驶几乎没有差别。这不是科幻片,而是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无人驾驶自行车。

无人驾驶自行车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红”了,如今终于对外公开亮相了。作为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亦庄分会场“设计遇见人工智能”主题活动,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普展厅于9月26日到9月30日举办开放日活动。展厅中,就展出这辆无人驾驶自行车。

说起来,这辆自动行驶的自行车来头可不小,它是由清华大学一只拥有多学科背景(其中包括脑科学、计算机、微电子等)的团队牵头,经过6年时间自主研发而成。据介绍,无人驾驶自行车可根据行驶中车速、转弯半径和离心力之间的动力学关系,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自行车的自主动平衡。这辆自行车能够在特种军事应用和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自动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这辆无人驾驶自行车的核心在于通用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这枚名为天机(Tianjic)的芯片经历了计算科学与神经科学的融合,对计算架构与算法的优化,与先进芯片技术的结合而最终得以实现,并作为首例通用人工芯片的展示,还曾登上了《自然》(Nature)杂志的封面。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除了无人驾驶自行车,这次科普展厅还展示开发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产品,内容以人工智能为发展方向,展厅陈列以历史-现状-未来的逻辑为线索,从AI的简史到AI大数据,三类机器人及智能医疗、工业、家居等全面展现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

还有一款侦查排爆机器人也是城市运行的好帮手。它由开发区明星企业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北京军立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机器人可以代替排爆人员对爆炸物或危险物实施探测、抓取、转移、搬运或销毁等任务,应用于城市反恐、公共安全、可疑物检查、边防检查、路边炸弹排除、危险物品处理等场合。

此外,3D快速建模系统,由瞪羚实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是一种高分辨率建模体验装置,可以将人物高精度一次性成模,可以俗称3D照相馆,应用于设计领域。此设备更是被张艺谋团队和好莱坞卡梅伦等影视顶尖团队选购。

据悉,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普展厅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城国际中心1层。即使设计周结束,展厅也会长期开放。在工作日,老百姓都可“逛展”了。常设科普展示场所900平方米,运用直观、形象、生动、新颖的展示手段和方式,实现科普互动体验效果,是开发区重点打造的京津冀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展示窗口。目前,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普展厅形成了AI简史、AI芯片、AI大数据、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机器学习等15项人工智能领域的展品。

作为“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开发区重点承接“三城”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北京市加速推进三大科学城创新成果在开发区落地。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了明显的机器人产业集聚态势,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经开区投资累计超过千亿美元,聚集了智能机器人企业和机构180余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开区创新前沿技术突破和高精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开发区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高地。未来,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普展厅将紧跟人工智能发展步伐,展示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服务于亦庄新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