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亦称 蠕蠕 芮芮 茹茹 、蝚蠕等。 北朝 碑志 、杂曲中,往往泛称之为“ 鬼方 ”、“猃狁”、“北虏”、“ 北狄 ”等。“柔然”名号始于 车鹿会 之自称。而“蠕蠕”之名则是 北魏太武帝 拓跋焘 认为柔然部落的人 智力低下 ,所以嘲讽他们是不会思考的虫子,并下令全国军民对柔然侮辱性的改称“蠕蠕”。 北魏 后期柔然以“茹茹”作为自称或姓氏。“柔然”一词,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 阿尔泰语 的“异国人”或“艾草”等。
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关于柔然是 匈奴 、塞外杂胡诸说是错误的 。柔然与东胡鲜卑一脉相承,《 魏书 ·蠕蠕传》提及蠕蠕为“东胡之苗裔”、“先世源由,出于大魏”。 北史 》则仅记载其“姓 郁久闾氏 ”。 此外, 欧洲历史 著作中有称柔然为“阿哇尔人”(Avars) ,其实为公元八世纪中叶由 亚洲 迁到欧洲的柔然人,并在今巴伐利亚东部建立 阿瓦尔汗国 阿瓦尔汗国 终在与 法兰克 国王 查理 进行8年战争后覆灭。
柔然最鼎盛时期在约公元410年—425年,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 贝加尔湖 畔,南抵 阴山 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 地豆于 相接,东南与 西拉木伦河 库莫奚 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 准噶尔盆地 伊犁河 流域,并曾进入 塔里木盆地 ,使 天山 南麓诸国服属。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其它民族成分。
根据《 魏书 》、《 北史 》及其它南北朝至隋唐有关史书记载,柔然所统辖的姓氏共有60余种,其中属于柔然的民族、部落有 郁久闾氏 、俟吕邻氏、 尔绵氏 、约突邻部、 阿伏干氏 纥奚部 、胏渥氏;属东胡鲜卑的有 拓跋氏 、丘敦氏、无卢真氏、树格干氏、尉迟氏、谷浑氏、 匹娄氏 、勿地延氏、 莫那娄氏 、叱豆浑氏、 库褥官氏 、温盆氏、树黎氏、 乌氏 乌洛侯 );属于 敕勒 的有乙旃氏、 斛律氏 、副伏 罗氏 (部)、达布干氏、 屋引 氏、他莫孤氏、奇斤氏、泣伏利氏以及东部 高车 等;属于匈奴余部的有 拔也稽部 (一说属敕勒)、贺术也骨部、乌洛兰氏;属于 突厥 的有阿史那氏;属于西域诸胡的有龙氏、 高氏 (一说为汉人)、希利垔、邢基祗罗回、侯医垔等。此外,柔然内部还有一些汉人。东胡之裔、鲜卑一支之说,亦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就柔然统治者的 世袭贵族 而言,无疑是从 拓跋鲜卑 部落联盟 中分离出来的。柔然一个归附北魏的首领 阿那瓌 曾对魏孝明帝 元诩 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元诩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认可。故有的史书直称柔然可汗 社仑 为鲜卑社仑或 河西鲜卑 社仑。说明柔然、拓跋均有一个共同祖源,皆为 鲜卑 后裔 。柔然贵族是从 拓跋鲜卑 中分离出来的一支。随着柔然势力在大漠南北的发展,与进入 中原 地区的拓跋鲜卑分道扬镳,出现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北魏柔然形势
公元3世纪中叶,柔然的最高统治集团郁久闾氏之始祖 木骨闾 拓跋力微 时被拓跋鲜卑掠获为奴隶,后免为骑卒。3世纪末, 拓跋猗卢 总摄拓跋三部时,木骨闾郁久闾恰因“坐后期当斩”罪,“亡匿广漠溪谷间”,并集合逃亡者百余人,依附游牧于 阴山 北意辛山一带的纥突邻部。由于“木骨闾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后子孙因以为氏”。 木骨闾卒,子 车鹿会 雄健,不断兼并其它部落,拥有不少部众和财富,成为世袭贵族,以柔然自称。役属于拓跋鲜卑,“岁贡马畜貂豽皮。冬则徙度 漠南 ,夏则还居 漠北 ”。正如 崔浩 所云:“夏则散众放畜,秋肥乃聚,背寒向温,南来寇抄。”车鹿会死后,经 吐奴傀 、跋地,至地粟袁卒,其部分为二:地粟袁长子 匹候跋 继父居今内蒙自治区 河套 东北、 阴山 以北一带原柔然游牧地。 缊纥提 所统的西部,从河套向西扩展到今 内蒙古 额济纳旗 一带。代国被 苻坚 灭后,柔然曾一度依附于朔方塞外 刘卫辰 统领的铁弗 匈奴 部。 拓跋珪 恢复代国改称魏后,于391年(北魏 登国 六年)向柔然发动进攻,匹候跋和缊纥提率部降魏。后缊纥提子 社仑 杀匹候跋,尽并其部,掠五原以西诸郡,远遁漠北。此时,正值北魏建国初期, 拓跋氏 锐意进取中原,与 后秦 后燕 、西秦以及南燕、 南凉 等政权互争雄长,无暇北顾,因而给柔然的发展以可乘之机。社仑攻破敕勒诸部落,尽据 鄂尔浑河 土拉河 一带水草丰茂的地区,势力益振。接着又袭破 蒙古高原 西北的匈奴余部拔也稽,尽并其众。整个蒙古高原和周围诸民族纷纷降附。柔然统一漠北后势力所及:“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亦即东起大兴安岭,南临大漠,与北魏相峙,西逾 阿尔泰山 ,占有准噶尔盆地,与天山以南的焉耆接界,北 贝加尔湖 ,“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柔然“常所会庭则敦煌、张掖之北”,即在今鄂尔浑河东侧 和硕 柴达木湖附近。
公元402年(北魏天兴五年),社仑自称 丘豆伐可汗 ,为了适应军事征伐的需要,仿效北魏,立军法,置战阵,整顿军队,建立可汗王庭,使柔然迅速由部落联盟进入早期 奴隶制 阶段,后人亦称之为 柔然汗国 。骑兵似“ 风驰 鸟赴,倏来忽往”,形成一支威震漠北的强大力量。
从402年(天兴五年)社仑称汗至487年(太和十一年,柔然 豆仑 太平三年),敕勒副伏罗部脱离柔然为止,为柔然的兴盛时期。柔然统治者一方面继续采取近攻远交,联合后秦、北燕、 北凉 ,共同对付北魏的策略;另一方面,不断对北魏北境进行骚扰和掠夺。北魏则对柔然采取“讨伐”方针,以解除北边威胁,统一大漠南北及掠夺财富。因此,在80来年中,柔然南扰和北魏北袭均达20余次。
社仑称汗前后,正是 北魏 迁都 平城 不久 ,柔然的崛起成为北魏进取中原的后顾之忧。而北魏的强盛又是柔然南进的阻碍。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北魏,柔然和 后秦 、北燕等结成抗魏联盟。例如407年(北魏天赐四年),社仑弟 斛律 献马3000匹于北燕 冯跋 ,聘冯女乐浪公主为妻。 大檀 为可汗期间(414—429),曾遣使北燕,献马3000匹、羊万只,并向南朝刘宋政权朝献。至424年入寇北魏之前,柔然丝毫不处于下锋。 魏明元帝时期修筑的长城
从社仑、斛律至大檀的20余年间,柔然几乎每年要袭击北魏北方边境。北魏也发兵北伐,乃至亲征或巡边,并在沿边加强屯田和设置军镇,屯驻重兵,拱卫平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讨灭 赫连夏 、北燕、 北凉 的过程中,七次分道进攻柔然。429年(北魏 神麚 二年),拓跋焘率军分东西两路进攻柔然大败之,大檀率部西走,柔然“国落四散,窜伏山谷,畜产布野,无人收视”。拓跋焘率军追至兔园水(即推河,今 蒙古国 吐沁河),然后“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今 甘肃省 弱水 ),北度 燕然山 杭爱山 ),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里”,“凡所俘虏及获畜产车庐,弥漫山泽,盖数百万”。时高车诸部也乘机摆脱柔然的羁绊,“抄掠柔然”,高车、柔然先后归附北魏者,有30余万。
从此柔然大伤元气,大檀愤悒发疾死,子 吴提 继立,号 敕连可汗 。431年(北魏神麚四年),遣使贡马通好。在此期间,北魏南御宋兵,东灭北燕;西灭夏和北凉,大致统一北方。为取得北边安宁,也采取和亲政策。
十六国 后期起, 北魏 王朝为扩充 势力范围 以统一北方,柔然可汗为掠夺魏境的粮资和雄据大漠南北,连年互相攻战。北魏为防御柔然,拱卫京都平城(今 山西大同 东北),修筑 长城 ,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延袤2000余里,并设军镇、置戍卒。柔然为适应军事上的需要,也建立一整套军法。北魏始光元年(424)八月,柔然可汗大檀(即 牟汗纥升盖可汗 )闻 魏明元帝 拓跋嗣 去世,率6万骑攻入北魏云中(今 和林格尔 西北),杀掠吏民,攻陷故都 盛乐 ,居盛乐宫,重重包围赶来抵御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所部。后因大将于陟斤被北魏军射杀,方引军退去。次年(425)十月,北魏大举征讨柔然,分兵五道并进,越大漠击之,柔然惊骇北逃。
魏帝 拓跋焘 为彻底摆脱北面柔然与南朝的宋 两面夹击 的威胁,并雪云中被围之耻,在大败赫连夏,克其都城 统万 (今陕西 靖边 东北 白城子 )后,决心集中力量打击柔然。神麚二年四月,魏廷议击柔然,公卿大臣及 保太后 担心宋军进攻,均竭力劝阻。太常卿崔浩认为:宋闻克统万,内怀恐惧,必不敢动;柔然自恃遥远,谓我力不能制,防备松懈已久,故夏则散众放牧,秋则聚众南掠,今乘其放牧无备出击,可一举灭之。魏帝对其见解极为赞赏,遂决定留太尉 长孙嵩 卫尉 楼伏连 镇守京都;命司徒 长孙翰 领兵由 西道 向大娥山,自率军由东道向黑山(今内蒙古 巴林右旗 罕山 ),越过大漠,合击柔然可汗庭(今蒙古国 哈尔和林 西北)。五月,魏帝 领军 至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舍弃 辎重 ,率轻骑兼马(每一骑兼有 副马 )奔袭,直逼栗水(今翁金河)。柔然无备,临战震怖,民畜惊骇奔散;大檀忙焚穹庐,绝迹西遁。大檀弟匹黎先在东部闻魏军至,率兵欲救其兄,途中遭长孙翰骑兵截击而败,其渠帅数人被杀。六月,魏帝领军沿栗水西进至菟园水(今图 音河 ),分兵搜讨,声势浩大,范围广阔,俘斩甚众。原附属柔然的 高车 诸部乘机倒戈,抄掠柔然,归附北魏。柔然诸部前后降魏者计30余万落,魏军缴获戎马百余万匹,魏帝沿弱水西行,至 涿邪山 (约今 阿尔泰山脉 东南部),于七月引兵东还,至黑山,以所获班赐将士。大檀因遭惨败,愤悒病死。子 吴提 立,号敕连可汗。八月,魏帝又遣万骑袭已尼陂(今贝加尔湖东南),东部高车降魏者数十万落。十月,魏帝还平城,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于 漠南 ,东至濡源(今 河北丰宁 西北),西达阴山(今内蒙古 阴山山脉 ),使之耕牧,收其 贡赋 。命长孙翰、 尚书令 刘絜、 左仆射 安原 、侍中 古弼 共同镇抚。 [7-8]
公元434年(北魏延和三年),吴提娶 西海公主 为妻,而拓跋焘亦立吴提妹为夫人,后进至 左昭仪 。吴提命兄秃鹿傀等数百人送妹至北魏,并献马2000匹。焘亦厚礼相答。但和亲并未能维持多久,双方围绕争夺西域问题,又发生武装冲突。
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柔然吞并 高昌 ,470年(北魏皇兴元年)进攻于阗。于阗向北魏求援,北魏以路远未发兵。
公元472—公元473年(北魏延兴二年至三年),柔然又进攻 敦煌 ,欲断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于是北魏先后连续9次出兵漠北,袭击柔然。仅470年(皇兴四年)一次就“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柔然势力再度削弱, 予成 可汗屡遣使“求通婚娉”。 北魏孝文帝 元宏 即位后, 冯太后 执政,在对待柔然的问题上,稍改太武帝拓跋焘武力进攻的策略。元宏曾说:“ 兵者 凶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先帝屡出征伐者,以有未宾之虏故也。今朕承太平之业,奈何无故动兵革乎!”柔然也改变方针,对北魏以媾和为主,互遣使者,“岁贡不绝”。
公元5世纪后半叶,柔然内部的被奴役部落连续反抗和逃亡,大大削弱柔然的力量。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 阿伏至罗 率10余万落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至 车师 前部西北,建立 高车国 ,自立为王。柔然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彼此间展开30来年的争战,柔然由盛转衰。

柔然 短暂复兴

公元6世纪初,柔然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汗位,发生内讧。520年(北魏 正光 元年),可汗 丑奴 为其母及大臣所杀。其弟阿那瓌刚继位10来天,就被族兄 示发 战败,投归北魏,受隆重迎接,位藩王下,安置于 燕然馆 ,封之为 朔方郡 公、蠕蠕王。 杂曲歌辞 “阿那瓌”描写其在 洛阳 出行盛况云:“闻有匈奴主,杂骑起尘埃,列观长平坂,驱马渭桥来”。后阿那瓌从兄 婆罗门 又率数万人击溃示发,自号称偶可社句可汗,旋为敕勒驱逐,率10万骑归降北魏。
面对当时形势,北魏采取保存柔然,分其势力,以牵制和抵御日益强盛的高车国的策略。将阿那瓌安置于 怀朔镇 (今 内蒙古自治区 固阳县 西南)北的吐若奚泉,婆罗门置于 居延海 附近的故 西海郡 (治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522年(北魏 正光 三年),婆罗门叛离北魏,抢掠凉州,欲投奔 嚈哒 (嚈哒汗三妻,皆为婆罗门姐妹),被北魏追擒归于洛阳,越二年死于燕然馆。次年,阿那瓌也在 柔玄 怀荒 二镇之间聚兵30万,扣留北魏使臣,驱掠魏边“良口二千,并公私驿马、牛、羊、数十万”,退还漠北。是年,北魏爆发 六镇大起义 。为了维护自己统治,525年(北魏 孝昌 元年),召阿那瓌率10万大军,从 武川镇 西向 沃野镇 ,击溃 破六韩拔陵 所率之义军。阿那瓌乘机抢掠,扩充实力,占据长城以北漠南地区,“部落既和,士马稍盛”,自称 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击败因内乱而日益衰弱的高车国。
北魏灭亡,东 西魏 分裂,柔然复兴。 高欢 宇文泰 ,为了减轻北患、竞相与阿那瓌结好。阿那瓌周旋其间,先后与东、西魏通婚,接受双方的馈赠。如西魏文帝 元宝炬 以元翌女为 化政公主 嫁阿那瓌弟塔寒。元宝炬又娶阿那瓌长女郁久闾氏为皇后(魏悼后),而废原皇后乙弗氏为尼,不久,并逼乙弗氏自杀。
540年,东魏高欢以常山王高骘妹 乐安公主 (改封 兰陵郡 长公主 )嫁阿那瓌子 庵罗辰 。阿那瓌以孙女 邻和公主 妻高欢第九子 高湛 ,高欢亦娶阿那瓌爱女为正室,称 蠕蠕公主 。“及齐受东魏禅,亦岁时往来不绝”。彼此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军事冲突 有所缓和后,柔然逐渐注意整顿内政,多方吸取 汉族文化 ,改官制,立年号。阿那瓌复立后,重用汉人淳于覃,“以覃为 秘书监 黄门郎 ,掌其文墨”。柔然还注意吸收中原汉区的 生产技术 。其逐水草而居,原无城廓。“ 天监 中(510年前后),始破 丁零 ,复其旧土始筑城郭,名曰木未城”,作为冬季或夏季居住的聚集点以防御高车。 木末城 大概在 张掖 、敦煌之北汗庭的西南面。同时,柔然曾遣使至 建康 (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要求南齐派医生及织锦、造 指南车 和漏刻的工匠到漠北。遭拒绝,说明柔然需要中原地区的医师和工匠。柔然受汉族影响,在其后期,逐渐有了农业。如522年(北魏正光三年),阿那瓌被安置在怀朔镇北后,曾“上表乞粟,以为田种,诏给万石”。柔然不仅在政治上与北魏等有广泛联系,而且中原的经济、文化对它有很大吸引力。
柔然除了与北朝有交往,还屡次遣使南朝。早在5世纪30年代,柔然即不断与宋联络,以建立针对北魏的联盟。当时宋虽扬言“北伐”,但实无力攻北魏,因而对柔然所遣使臣亦“每羁縻之”。直至478年(宋升明二年),宋为了借助外力摆脱内外困境,派 骁骑将军 王洪范出使柔然,次年,到达漠北,“克期共伐魏虏”。柔然可汗即在是年,率30万骑进攻北魏,至塞上。南齐政权建立后,柔然又接连遣使贡献 貂皮 狮子 皮裤褶及马、金等物,企图联齐伐魏,并请派医师、工匠。但由于 萧道成 初即位,不敢贸然出师。
公元485年(南齐永明三年),南齐使者至柔然,因不拜可汗被杀害,致使双方交恶。
公元515年( 南梁 天监十四年),柔然始又遣使向南梁献马、貂裘等物。由于北魏的阻挡,柔然使者往返江南与漠北的路线,只能经西域、吐谷浑而抵益州,从益州迂回至建康。此外,柔然与西域的嚈哒、乌孙、 悦般 以及东北的乌洛侯、地豆于、 库莫奚 、契丹等均有一定联系。

柔然 柔然覆亡

柔然在阿那瓌可汗时,曾一度复兴。然不久,爆发被奴役的部落和奴隶的反抗斗争。至6世纪中叶,居住在今阿尔泰山南麓的原柔然锻工—— 突厥 部日益强大。552年( 北齐 天保三年),突厥首领 土门 伊利可汗 )因求婚于阿那瓌被拒绝,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阿那瓌兵败自杀。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而留在漠北的亦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 邓叔子 为主。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被安置于马邑川(今 山西省 朔县 )一带。次年,庵罗辰等叛北齐返回漠北。经北齐追击,东部柔然基本上为之瓦解,庵罗辰下落不明。555年(北齐天保六年),突厥 木杆可汗 俟斤率军击溃西部柔然,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虽优遇邓叔子,“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赐 杂彩 六千段”,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惨杀之于 长安 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有的学者认为 拜占庭 历史上的阿瓦尔(阿哇尔)人,即是被突厥灭亡后西迁的柔然人。而留在漠北的柔然余众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南北朝时,由于战争俘获,主动归附及和亲陪嫁户等散居中原的柔然人有数十万。北魏为了充实北方边防,先后将内附和俘获的柔然、敕勒以及内地汉人迁于 六镇 及平城等地,与拓跋鲜卑军民杂居共处,并使之充作 隶户 营户 ,以供驱役。为了防止逃亡还将其中一部分迁入内地。柔然部众往往以逃回漠北的方式,反抗北魏的压迫,并掀起反抗北魏统治者的斗争。如509年(北魏永平二年),迁到 济州 的柔然人曾乘北魏 冀州 刺史、 京兆 元愉 起兵时,发动起义,渡过 黄河 ,北上攻取郡县。 六镇起义 后,留在北边的柔然也曾起兵响应,进攻马邑。
北魏对俘虏或降附的一般柔然部众驱役压迫,而对柔然上层 贵族 却封官晋爵,男婚女嫁,和亲不绝,使之成为 统治阶层 的一部分。这固然是由于北魏统治者认为与之 同源 ,血统高贵,故愿意与柔然王族通婚;另一方面亦是为了削弱、分化柔然政权本身,以减少来自北边的威胁,因此极尽拉拢之能事。崔浩曾云:“蠕蠕子弟来降,贵者尚公主,贱者 将军大夫 ,居满朝列。”反映了北魏对柔然贵族的优遇。迁居内地的柔然人,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从河南洛阳、山西雁门、 代郡 等地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等一些姓氏,证实其先祖确系柔然人。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在柔然社会里,从可汗、 国相 、国师、各级大臣以及各部大人、 军将 等,他们拥有大量的牲畜、财物,而原 部民 的社会身份开始表现为农奴的特征,即开始与前者产生人身 隶属关系 和经济依附关系。但是,作为农耕实践最重要的 土地资源 ,仍然是至少在法律上是公有的。这就决定了柔然 社会形态 的半部落 半封建 性质。
公元4世纪初,当木骨闾从拓跋鲜卑的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时,柔然前身仅是一个氏族部落。车鹿会自号柔然后,它成为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一个“部帅”。凭借强悍的骑兵,不断征服和兼并邻近氏族和部落,柔然部落联盟首领和首长积聚大量奴隶和财富,成为世袭贵族,王位的继承基本上是父子相袭。从车鹿会至社仑的约五代内,柔然的氏族、部落逐渐发生变化。在掠夺战争中,许多新的氏族、部落并入柔然部落联盟之中,而原有的氏族、部落在拓跋鲜卑的进攻下逐渐瓦解或重新组合,原有的 血缘关系 遭到一定破坏,氏族成为建立在地域和 经济关系 上的军事 行政单位
在柔然内部、 阶级分化 和贫富悬殊也越来越大,世袭的可汗、酋长、大人等及一部分平民通过掠夺战争获得大量财物和奴隶。而有的平民却日益贫困,被迫依附于贵族,甚至沦为奴隶。因而逐渐形成 统治阶级 和被统治阶级。5世纪初,社仑统一漠北后,立军法,建官制,初步具有早期 奴隶制国家 的特点。
柔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可汗,相当于匈奴的单于。其下设大臣,辅佐可汗管理内外事务。每一可汗按其行均有号,如社仑为柔然开国之主,故号“丘豆伐”,即“驾驭开张”之意。大臣亦有号,如莫弗(莫何,勇健者、酋长之意)、莫缘(圣人之意)等。大官的官职有国相、国师、俟力发、 吐豆发 俟利 、吐豆登、 俟斤 等。国相,如《南齐书·芮芮虏传》记有国相希利垔、邢基祗罗回。主要掌管行政、外交,为文官之首,相当于中原的丞相。国师,由僧人担任,主要掌管宗教事务,如据《大藏经·高僧传》第八《释 法瑗 传》载,法瑗二兄法爱“亦为沙门,解经论兼教术,为 芮芮 国师,俸以三千户”。俟利发,也作 俟匿伐 ,职位很高,为可汗族系担任,掌一方之军权。此官号后为突厥所继承。吐豆发,亦作吐头发、吐屯发,仅次于俟力发之官职,为柔然王族担任。如《北史·蠕蠕传》提及546年,“阿那瓌遣其吐豆发郁久闾汗拔、姻姬等送女于晋阳”,与高欢成婚。《 北齐书 》和《魏书》还载有“吐头发郁久闾状延等”、“阿那瓌遣其 从祖 吐豆发率精骑一万南出”等。俟利,《 古今姓氏书辩证 》云:“其官者俟利,犹中国方伯也。”位于俟利发、吐豆发之下。如《北史·蠕蠕传》提及的俟利阿夷普掘等。吐豆登,一说为吐豆发之讹,或与吐屯同,其位在俟利发、吐豆发、俟利之下。俟斤即奇斤,先为官号,旋转为氏,位于吐屯之下。《 资治通鉴 》卷八四,梁武帝 萧衍 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条曾记有遣俟斤尉比建朝贡之事,胡三省注云:“俟斤,柔然大臣之号。俟,渠希翻。”
综上所述,柔然大官号及等级比较简略,除了国相、国师主要是掌行政、宗教事务外,其余官职皆主管军事兼民政。而所有成年壮丁皆编为骑兵,平时 放牧牲畜 ,战时拿起武器上马作战。行军时,骑马携带自己的牲畜、财物和妻孥,即所谓“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从可汗、大臣至基层均是按 军事编制 ,是一个军事与民事合一的游牧政权。在各部大人下,柔然又仿照北魏之制,设置统千人之军将和统百人之 幢帅 。《魏书·蠕蠕传》称社呛“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之,或临时捶挞。无文记,将帅以羊屎粗计兵数,后颇知刻木为记”。柔然各部首领经常于敦煌、张掖之北汗庭集会议事,如当可汗继承发生问题时,有权罢免或另立新汗。
柔然中后期也受 中原文化 的影响,尤其是北魏的 典章制度 对其影响颇深。从464年(北魏和平五年),予成即可汗位后,仿 中原王朝 之制建年号“ 永康 ”,后其它可汗分别用过“太平”、“太安”、“始平”、“建昌”等年号。官号除国相等外,阿那瓌时,还仿中原官制,设侍中、 黄门 等。
柔然与匈奴、鲜卑均以 游牧业 为主,狩猎为辅,后期略知耕作,主要作物是粟。汉文史籍中多次提及,柔然“随水草畜牧”;“所居为穹庐毡帐……马畜丁肥,种众殷盛”;“无城郭,逐水草畜牧,以毡帐为居,随所迁徙”等等。而大漠南北是游牧的好场所,“其土地深山则当夏积雪,平地则极望数千里,野无青草。地气寒凉,马牛龁枯噉雪,自然肥健”。 牲畜 以马、牛、羊为大宗,从动辄被对方截获马、牛、羊数十万头甚至数百万头,每次能动员数十万骑兵进攻北魏等,均可看出其牲畜量之大。养 马业 尤为发达, 马匹 不仅是游牧狩猎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柔然进行军事征战和防御敌人的重要 军需装备 ,同时还可作为贡献礼品和贸易物品,如407年,社“献马八千匹于 姚兴 ”,以结好后秦。后阿那瓌长女嫁与西魏文帝时,携“马万匹”,骆驼千头,均是其例。
狩猎在柔然社会经济中也占一定地位。柔然赠予北魏和南朝齐、梁的岁贡品,或与内地交换的方物中,除了马匹外,主要是狩猎中得到的皮货,如貂裘、豽皮、虎皮、狮子皮裤褶等野兽毛皮惑毛皮制品。
柔然在后期,如前所述,也利用虏掠来的汉人驱使耕作,主要作物是粟。北魏将阿那瓌安置在怀朔镇北、婆罗门在西海后,虽然也给种子,令“殖田以自供”,但仍不免饥饿,可见,农业在柔然经济中,并不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与中原交往,北魏多次赠给阿那瓌等“新干饭”、“ 麻子 干饭”、“麦面”、“粟”等,特别是柔然上层已渐知“粒食”。
柔然的 手工业 主要有冶铁、造车、制铠甲、搭穹庐、制毡及毛皮加工等。据《 周书 ·突厥传》载,阿那瓌曾骂突厥首领 阿史那土门 为“ 锻奴 ”,知突厥曾是柔然奴役下的铁工。那么阿尔泰山之阳,自然成为柔然的一个重要冶铁手 工业基地 ,生产铁工具、武器、铠甲等供应柔然王庭。柔然还能生产大批辒车。阿那瓌之女嫁 西魏文帝 元宝炬 时,随行的车竟达700乘。
由于 畜牧业 经济比较单一,手工业不甚发达,就决定了柔然需要与相邻地区尤其中原加强经济联系。通过朝贡、互市等途径,用牲畜和畜产品换取粮食、丝绸、铁器和其它日用品。元罕上表在关于赈济阿 那瑶 的问题上曾指出:“贸迁起于上古,交易行于中世。汉与胡通,亦立关市。今北人(柔然)阻饥,命悬沟壑,公给之外,必求 市易 ,彼若愿求,宜见听许”。市易不许,往往引起战争。另一方面进入早期奴隶制的柔然贵族,也必然利用掠夺来作为增加财富和奴隶的重要手段。因此,柔然也与其它 游牧民族 一样,不断南进,与北魏及其它诸民族发生一系列和战关系。

柔然 语言文字

柔然统治集团源于 东胡 拓跋鲜卑 ,语言基本上同于 鲜卑语 ,属 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 。但由于建立政权后,氏族、部落庞杂,也不免受到属 突厥语族 的敕勒语等影响。柔然早期无文字,不识 书契 。《宋书·索虏传》云:柔然“不识文书,刻木以记事,其后渐知书契,至 今颇有学者”。但后期有些大臣可能会使用 汉文 书写来往信件。如据《 南齐书 ·芮芮虏传》载,柔然国相邢基祗罗回曾遣使奉表南齐,表大概是用汉文书写,其格式与所引典故,似均出汉族士大夫之手。有两种可能,一是邢基被罗回精通汉文;二是由在柔然的汉族士大夫执笔。说明 汉文化 已对柔然产生一定影响。《南齐书》还提到刘宋时,国相希利垔“解星算 数术 ,通胡、汉语”。由于南北朝期间,无论是北魏或 北齐 北周 均通行汉语,从阿那瓌任命南齐人淳于覃为 秘书监 黄门郎 、专掌文墨亦可略见一斑。

柔然 宗教信仰

柔然除了保存匈奴以降蒙古草原所盛行的 萨满教 外,还兼奉佛教。柔然人崇拜自然,盛行巫术、巫医。巫一般由妇女担任,用以祈求天地鬼神。《梁书·芮芮传》提及:“其国能以术祭天而致风雪。”《魏书·蠕蠕传》更是详细地记载女巫、巫医 是豆浑 地万 的故事。地万年二十许,设计将柔然可汗 丑奴 祖惠 劫去。然后对丑奴云:“此儿今在天上,我能呼得。”丑奴母子欣悦,后岁 仲秋 ,在大泽中设帐屋,斋洁七日,祈请上天。经过一夜,祖惠忽在帐屋内出现。丑奴受惑,称地万为圣母,纳为可贺敦。后地万为丑奴母侯吕邻氏所杀。说明在柔然,巫常假托神鬼进行祭天求神活动,巫为人治病,故又称巫医。 [2-3]
柔然人后来受西域及中原的影响也逐渐信仰佛教。史载,511年(北魏永平四年),柔然可汗丑奴遣沙门洪宣奉献珠像。僧人法爱曾在柔然政权中任国师。一些外地的僧人也陆续前往柔然,如南朝僧人 法献 ,曾于475年(刘宋 元徽 三年),从 金陵 ,西游 巴蜀 ,历吐谷浑,道经柔然,至于阗。此外,从具有浓厚的 印度佛教 色彩的郁文闾婆罗门之名,也可看出当时柔然佛教已颇为流行。

柔然 风俗习惯

婚姻习俗与匈奴、鲜卑略同。实行 族外婚 ,如豆娶侯吕邻氏(也作候吕陵、俟吕邻氏)为妻。同时盛行 收继婚 和报嫂婚,子娶非生母及弟纳寡嫂(或兄娶寡弟媳)之事时有发生。如高欢死后,子 高澄 “从蠕蠕国法烝公主”,纳高欢所娶 蠕蠕公主 为妻。又豆死, 从弟 伏图 “纳豆之妻候吕陵氏,生丑奴、阿那瓌等六人”。 柔然族曾经居住地
柔然其它习俗,亦与 游牧生活 密切相关。如以东面为贵,“盖敬日之所出也”。据《北史·后妃传》载,阿那瓌长女嫁与西魏文帝 元宝炬 时,因“蠕蠕俗以东为贵,后之来,营幕户席一皆东向”。
柔然尚保存杀仇敌之头,以作为酒器的陋俗。如丑奴擒高车王弥俄突后,“系其两脚于驾马之上,顿曳杀之,漆其头为饮器”。衣食住行大致与匈奴相似。柔然人“编发左衽”, 衣袖 袍,穿裤,着靴,即《梁书·芮芮传》所记:“ 辫发 ,衣锦,小袖袍,小口裤,深雍靴。”衣锦,疑指柔然贵族所着,一般牧民大多以 皮毛制品 为衣,如毛裘、 皮裤 褶等。
柔然人因为节省水亦不爱干净,不洗澡、不洗头、妇女用舌头舔干净餐具 。曾因此吓跑了 悦般国 国王。《北史·悦般国传》记载:入其界百余里,见其部人不浣衣,不绊发,不洗手,妇人口舐器物。王谓其从臣曰:"汝曹诳我,将我入此 狗国 中。"乃驰还。
可汗名称
姓名
世系
在位时间
年号
死因

郁久闾[木骨闾]










吐奴傀





























豆代可汗
社仑
木骨闾之后
402——410

病逝
蔼豆盖可汗
斛律
社仑之弟
410——414

被北燕所杀

步鹿真
斛律之侄
414

为郁久闾大檀绞杀
牟汗纥升盖可汗
社仑堂弟
414——429

病逝
敕连可汗
大檀之子
429——444

兵败走死
吴提之子
444——464

病逝
予成
吐贺真之子
464——485
永康
病逝
予成之子
485——492
太平
被部将所杀
侯其伏代库者可汗
豆仑叔父
492——506
太安
病逝
陀汗可汗
那盖之子
506——508
始平
被高车王所杀
豆罗伏跋豆可汗
伏图之子
508——520
建昌
被其母所杀
弥偶可社句可汗
阿那瓌堂兄
520——521

归降北魏后病逝
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丑奴之弟
521——552

被突厥首领所杀

阿那瓌之侄
552——553

被契丹所杀

铁伐之父
553

被族人所杀

登注俟提子
553

被废后不知所终

阿那瓌之子
553——554

出逃后不知所终

阿那瓌叔父
553——555

逃亡西魏后被西魏交给突厥处决
注:柔然君主是当年改元还是次年改元无法确定,以次年改元为准。

柔然 南齐书

芮芮虏,塞外杂胡也,编发左衽。晋世什翼圭入塞内后,芮芮逐水草,尽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土气早寒,所居为穹庐毡帐。 刻木记事 ,不识文书。马畜丁肥,种众殷盛。常与魏虏为仇敌。
宋世其国相希利垔解星算数术,通胡、汉语,常言南方当有姓名齐者,其人当兴。升明二年,太祖辅政,遣骁骑将军王洪轨使芮芮,克期共伐魏虏。建元元年八月,芮芮主发三十万骑南侵,去平城七百里,魏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下纵猎而归。上初践阼,不遑出师。二年、三年,芮芮主频遣使贡献貂皮杂物。与上书欲伐魏虏,谓上"足下",自称"吾"。献师子皮裤褶,皮如虎皮,色 白毛 短。时有贾胡在蜀见之,云此非师子皮,乃扶拔皮也。
国相邢基祇罗回奉表曰:
夫四象禀政,二仪改度,而万物生焉。斯盖亏盈迭袭,历数自然也。昔晋室将终,楚桓窃命,实赖宋武匡济之功,故能扶衰定倾,休否以泰。祚流九叶,而国嗣不继。今皇天降祸于上,宋室猜乱于下。臣虽荒远,粗窥图书,数难以来,星文改度,房心受变,虚危纳祉,宋灭齐昌,此其验也。水运遘屯,木德应运,子年垂刈, 刘穆之 记,崏岭有不衽之山, 京房 谶云:"卯金十六,草肃应王。"历观图纬,休征非一,皆云庆钟萧氏,代宋者齐。会有使力法度及囗此国使反,采访圣德,弥验天纵之姿。故能挟隆皇祚,光权定之业;翼亮天功,济悖主之难。树勋京师,威振海外。仗义之功,侔踪汤、武。冥绩既著,宝命因归,受终之历,归于有道。况夫帝无常族,有德必昌,时来之数,唯灵是与。陛下承乾启之机,因乘龙之运。计应符革祚,久已践极,荒裔倾戴,莫不引领。设未龙飞,不宜冲挹,上违天人之心,下乖黎庶之望。
皇芮承绪,肇自二仪,拓土载民,地越沧海,百代一族,大业天固。虽吴汉殊域,义同唇齿,方欲克期中原,龚行天罚。治兵缮甲,俟时大举。振霜戈于并、代,鸣和铃于秦、赵,扫殄凶丑,枭剪元恶。然后皇舆迁幸,光复中华,永敦邻好,侔踪齐、鲁。使四海有奉,苍生咸赖,荒余归仰,岂不盛哉!
永明元年,王洪轨还京师,经途三万余里。洪轨, 齐郡 临淄 人,为太祖所亲信,建武中为青冀二 州刺史 ,私占丁侵虏界,奔败结气卒。
芮芮王求医工等物,世祖诏报曰:"知须医及织成锦工、指南车、漏刻、并非所爱。南方治疾,与北土不同。织成锦工,并女人,不堪涉远。指南车、漏刻、此虽有其器,工匠久不复存,不副为误。"
自芮芮居匈奴故庭,十年,丁零胡又南攻芮芮,得其故地。芮芮稍南徙,魏虏主元宏以其侵逼,遣伪平元王驾鹿浑、 龙骧将军 杨延数十万骑伐芮芮,大寒雪,人马死者众。先是益州刺史刘悛遣使江景玄使丁零,宣国威德。 道经 鄯善、于阗,鄯善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于阗尤信佛法。丁零僣称天子,劳接景玄使,反命。
芮芮常由 河南道 而抵益州。

柔然 梁书

芮芮国,盖匈奴别种。魏、晋世,匈奴分为数百千部,各有名号,芮芮其一部也。自元魏南迁,因擅其故地。无城郭,随水草畜牧,以穹庐为居。辫发,衣锦,小袖袍,小口袴,深雍靴。其地苦寒,七月流澌亘河。宋升明中,遣王洪轨使焉,引之共伐魏。齐建元元年,洪轨始至其国,国王率三十万骑,出燕然山东南三千余里,魏人闭关不敢战。后稍侵弱。永明中,为丁零所破,更为小国而南移其居。天监中,始破丁零,复其旧土。始筑城郭,名曰木末城。十四年,遣使献乌貂裘。普通元年,又遣使献方物。是后数岁一至焉。大同七年,又献马一匹、金一斤。其国能以术祭天而致风雪, 前对 皎日,后则泥潦横流,故其战败莫能追及。或于中夏为之,则曀而不雨,问其故,以 暖云
《魏书·列传第九十一》:始神元之末,掠骑有得一奴,发始齐眉,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者,首秃也。木骨闾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后子孙因以为氏。木骨闾既壮,免奴为骑卒。穆帝时,坐后期当斩,亡匿广漠溪谷间,收合逋逃得百余人,依纯突邻部。木骨闾死,子车鹿会雄健,始有部众,自号柔然,而役属于国。后世祖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故改其号为蠕蠕。 魏书·卷一百三 列传第九十一◎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9-12-21]
  • 新疆古代已经消失的民族——柔然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引用日期2012-12-30]
  • 北史·卷九十八 列传第八十六·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9-12-21]
  • 《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鹿会既为部帅,岁贡马畜、貂〈豸内〉皮,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车鹿会死,子吐奴傀立。吐奴傀死,子跋提立,跋提死,子地粟袁立。地粟袁死,其部分为二,地粟袁长子匹候跋继父居东边,次子缊纥提别居西边。及昭成崩,缊纥提附卫辰而贰于我。 平城建都与北魏长城 .大同古长城 [引用日期2013-12-29]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一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19-12-21]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一【宋纪三】 起著雍执徐,尽上章敦牂,凡三年。 .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9-12-21]
  • 黄凤琳 .两极世界理论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101-103 《魏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九十》与蠕蠕结好,其王尝将数千人入蠕蠕国,欲与大檀相见。入其界百余里,见其部人不浣衣,不绊发,不洗手,妇人舌舐器物,王谓其从臣曰:"汝曹诳我入此狗国中!"乃驰还。 中国北方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研究(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讲座纪实)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11-08 [引用日期2022-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