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很熟悉花木兰的故事,里面花木兰替父从军抗击的是哪个游牧民族?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没错就是今天的主角柔然。
柔然是生活在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活跃时间是公元4世纪末到6世纪中叶,这个族群的活跃时间大致与北魏持续时间相同。正因为它长期威胁北魏,所以喜提一个非常有侮辱性的族名:蠕蠕。按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话: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改其号为蠕蠕。
柔然在后世的知名度不如匈奴、突厥,然而仅凭两个原因就值得我们用一期视频的篇幅了解:
第一,自柔然首领使用“可汗”之后,“可汗”就成为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甚至在《木兰辞》中,里面的皇帝也来凑一下热闹,加入“可汗”的队伍;第二,曾经在欧洲建立阿瓦尔汗国的阿瓦尔人,据说就是西迁的柔然人的后代。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存在感不强的游牧民族。
一、“柔然”是什么意思?
柔然历史上有好几个名字,我们常说的“柔然”是一个,北朝的“蠕蠕”是一个,除此之外还有“芮芮”、“蝚蠕”、“茹茹”等。莫名觉得有点萌是怎么回事?另外说明一下,南朝因为距离柔然比较远,加上有共同的敌人北魏,两者结盟,所以南朝对柔然的一般称呼为“芮芮”,贬低意味没那么大。
说得这么热闹,“柔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柔然”是柔然首领给自己部落起的名字,含义有下面几种说法:一个是“聪明、贤明”;一个是“法则”;一个是燕然山的谐音;第四种观点认为是源自阿尔泰语,“外国人”或者“艾草”的意思。一般认为第一、第二种可能性最大,因为给自己民族起族名,当然不可能用带有贬义的称呼。
二、柔然的渊源和人种
目前学界有好几个对柔然源流的解释,有人说是匈奴人的后裔、有人说是塞外杂胡、更有人提出了消失的楼兰人变成了后来的柔然人。
在诸多说法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柔然出自东胡-鲜卑系统,与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有着很深的渊源。
话说公元520年,投奔北魏的柔然可汗阿那瓌,曾经向北魏孝明帝提起自己的祖先,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意思是我跟你出身一样,《魏书·蠕蠕传》也说:“蠕蠕,东胡之苗裔也”。
具体柔然和拓跋鲜卑是怎么搭上关系了呢?
话说三国末年的一天,拓跋鲜卑抓住了一个战俘,将他收为奴隶,并给他起名“木骨闾”。木骨闾参军,有一次因为迟到,害怕被斩,就当了逃兵,从此隐姓埋名,还改名叫“郁久闾”。
郁久闾
郁久闾收纳散兵游勇,逐渐积累起一股势力,等到他儿子车鹿会时,就把自己的部族改称“柔然”,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自然也不知道姓氏,车鹿会干脆用自己的老爹名字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从此历代柔然可汗都姓“郁久闾”。
虽然有了族名,有了姓氏,但是这时的柔然还是归拓跋鲜卑管辖,每年要给拓跋鲜卑上贡牲畜马匹、貂皮之类的东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5世纪初。
说完了柔然的渊源,咱们再来看一下柔然的人种。这点没什么可意外的,属于蒙古利亚人种。
2014年在蒙古国发掘的一个柔然时期墓葬,墓主人经检测属于蒙古利亚人种。另外在中国境内北朝墓葬中,有一些贵族的墓志铭说自己是茹茹人,考古工作者同样没有放过这些骸骨,经检测具有典型的蒙古利亚人种特征。
不过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柔然贵族,至少是郁久闾家族与鲜卑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但是柔然统治下的民众,成分就复杂得多
,包括鲜卑、敕勒、匈奴等多个民族。
三、柔然简史
一般学者将柔然历史分为三大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柔然形成与建立政权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柔然的兴盛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柔然衰亡期。下面我们就来简要看看。
第一个时期:柔然的形成和建立政权时期。
柔然从车鹿会到社仑,传了六代,这期间实力比较弱小,一直是拓跋鲜卑的附属。到了社仑时期,首领社仑带着部分柔然人从北魏逃走,一边逃走一边用各种方法,包括以理服人或者以武力服人的方法,吸纳了不少部落,没过几年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
游牧民族就是这样,他们的崛起非常仰赖强势首领,几百年前的匈奴如此,几百年后的柔然亦如此。
社仑
在结束了草原上的分裂局面后,402年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从此“可汗”一词正式成为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最高称呼,匈奴人的“单于”因为在之前的东晋十六国中大贬值,你也是“单于”,我也是“单于”,柔然就提携了“可汗”这个称呼。
有关“可汗”称呼的来源,有人认为这是鲜卑人称呼“单于”时用的方言。
第二个时期:柔然的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从402年到487年为止。
社仑治下的柔然国,疆域还是蛮广大的,东起大兴安岭,南临大漠,与北魏相峙,西逾阿尔泰山,占有准噶尔盆地,与天山以南的焉耆相邻,北贝加尔湖。
如此庞大的柔然,对北魏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应对,北魏选择迁都,原来北魏的首都在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县,398年迁都到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另外在新首都平城附近设立军镇,后来统称为六镇,用来防备柔然。
410年,社仑去世,接下来柔然可汗分别是斛律和侄子步鹿真,他们两人在位时期,柔然和北魏的关系还是比较缓和的,不过这两位在柔然人看来,望之不似人君,都被推翻了,接下来上位的是大檀。
424年,柔然可汗带领6万柔然骑兵杀入北魏云中君,攻陷北魏旧首都,逼近长城。当时年仅16岁的北魏皇帝拓跋焘亲率5万军队进行反击
。双方打的有来有回,鸣金收兵。后来柔然内部发生哗变,加上拓跋焘手下副将率军追击柔然,取得不错战果,给拓跋焘找回了很多面子。
为了解决柔然的威胁,以便集中精力向南进取统一中国,429年,拓跋焘又对柔然发动大规模进攻。为了出其不意,北魏军队5月就出现在草原上,当时柔然刚和西域的悦般国打完仗,正在精疲力竭之时,谁会想到北魏军杀将过来呢?结果就是北魏军在漠北草原上像是入无人之境。柔然大败。
可汗大檀本来生病,这次噩耗袭来,绷不住一命呜呼了。高车趁火打劫,更加打击了柔然。拓跋焘这次亲征,更大意义是消灭了很多部落的首领,直接打击了柔然的统治核心。
大檀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吴提。这时北魏与周围政权,比如北燕打得火热,柔然也暂时没了力气,双方暂时休兵言和,434年柔然还和北魏进行和亲。
还没过两年,436年柔然又来攻打北魏了,原因是北魏灭了柔然的盟友北燕,柔然感到自己即将成为北魏的下一个目标,打破现状。
为了牵制北魏,柔然从424年多次向南朝派遣使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近60年。
北魏这边知道柔然的威胁并没有真正消除,自429年之后,北魏几乎每年都有对柔然的军事行动。
443年,拓跋焘再次对柔然北伐,但是没想到这次北伐即将成为北魏建国以来最惨痛的军事失利,还对后来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失利过程不细说,这里兰初君就说拓跋焘在失利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
第一,拓跋焘下令严禁战死士兵家属办丧事,因为害怕其他民族看见拓跋鲜卑失败,趁机起义。但是战败消息还是掩饰不住,匈奴人沮渠氏起兵反魏、河东也有反魏暴动,北魏原来的西域盟友鄯善,投奔了柔然。
第二、这次战争失利,不少鲜卑人战死,为了补充战力,或者是出于单纯靠鲜卑人的武力无法持续统治的需要,拓跋焘加速汉化,下令贵族官员子弟都要去太学进修。
第三、掀起灭佛运动,间接导致柔然接受了佛教。战争失利让北魏损失很大,为了弥补财政漏洞,拓跋焘向佛寺要钱,444年,拓跋焘下诏严禁百姓供养僧侣,之后还下令诛杀僧众,一时之间风声鹤唳,不少僧人逃走,有的逃到了柔然,从此,诵经声开始在柔然之地响起。
拓跋焘的灭佛政策,到了他孙子时期得到修正,他孙子还在大同修建了云冈石窟,参与修建云冈石窟的,还有柔然。
云冈第18窟有一篇《茹茹可敦造像题记》,现在字迹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有“大茹茹……可敦”等字样。
可见这座佛窟的修建,受到过自称“大茹茹国可敦”的柔然皇后资助。
446年,柔然、刘宋、还有吐谷浑结成联盟,一道反北魏的铁幕正在落下。
449年,北魏拓跋焘再次率军北伐,这次他的对手换成了吐贺真,结果这次柔然没能接住北魏的攻势,后世《魏书》对这次北魏的胜利如此评价:边疆息警。
之后柔然转向衰落,但仍对北魏有一定威胁。
470年,吐贺真的儿子予成进犯北魏,北魏孝文帝的老父亲献文帝拓跋弘将其击溃,斩首五万,投降的有一万人,缴获的物资不计其数。从此柔然对北魏的威胁基本消除。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柔然萎靡不振之时,487年柔然原来统辖的高车脱离控制,高车控制了西域,更控制了阿尔泰山的金矿,柔然再次遭到沉重打击。
第三个时期:柔然衰亡期。
之后柔然内部陷入纷争,可汗每隔几年就换一个,直到521年后阿那环返回柔然担任可汗,柔然进入回光返照期,他打败高车,重新统一蒙古高原。
这时北魏也进入末期,公元524年,北魏爆发六镇起义。为了镇压起义,北魏统治者借柔然兵,最终阿那瓌战胜六镇起义主要领导者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名声大振。
六镇起义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政坛上统治者如同走马灯一样,先是大将尔朱荣攻入洛阳,掀起河阴之变,屠戮北魏皇室,接着尔朱荣被杀,高欢起兵,与宇文泰决裂,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双方都害怕对方借助柔然的力量,争相与柔然和好,尤其是东魏这边,权臣高欢先是娶了柔然公主,儿子和孙子同样娶了柔然公主。
在东魏的运作下,东魏-柔然-吐谷浑结成反西魏联盟。
西魏这边,宇文泰找到打破联盟的突破口,在西域找到了为柔然锻造铁器的突厥首领阿史那布民。
550年,突厥吸收5万余账“铁勒”,人口大增,有当年能威胁柔然的高车国的架势。
突厥首领阿史那布民觉得自己有资格向柔然求亲,柔然可汗听说后非常生气:你是什么东西?只是我的锻造奴隶而已,怎么敢提这种要求?”阿史那布民听了之后同样很生气,一转眼就和西魏缔结了联盟。
551年,阿史那布民自称伊利可汗,第二年建立突厥汗国。
552年,伊利可汗东征,大败柔然军,柔然可汗阿那环自杀。
555年,柔然汗国最后一任可汗邓叔子逃亡西魏,西魏宇文泰在突厥的压力下,将邓叔子可汗邓三千余名柔然人交给突厥使者,当面验明正身之后全部被杀,柔然女性和未成年男子被分配到西魏贵族家里为奴隶,
这场屠杀标志着称雄蒙古高原一个多世纪的柔然汗国彻底灭亡。
四、柔然人的去向
柔然人的去向,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迁徙到更东方的柔然人,
在一位首领的率领下投奔到靺鞨,后来就融入到靺鞨民族之中,后来唐朝大将李怀光,就出自靺鞨,本姓“茹”,柔然后裔。
有的柔然人融入到了契丹人之中,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有一支叫“妪厥律”的部落, 发音与柔然皇族“郁久闾”完全相同,这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家族。”
更多的柔然人臣服于草原上的新霸主突厥人。
之前还有一支柔然人向西迁徙,据说演变成后来的阿瓦尔人,
一直打到欧洲,占领了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历经近三十年的征战才从东哥特人处收复的北意大利,从而粉碎了查士丁尼恢复帝国故土的迷梦,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历史。
占领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好不容易才收复的土地,粉碎了他恢复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大程度改变了欧洲历史。
当然还有留在中原的柔然人。根据对现在发觉出来的隋唐墓志铭来看,投奔到中原的柔然人,
尤其是柔然王族,放弃了原来的民族认同,自认为汉人,他们后来把自己的姓氏从郁久闾改称为闾姓或者茹姓,籍贯认同也是代郡或者洛阳。
有关为什么是这两个郡望,这里解释一下。代郡认同是原来柔然王室投奔北魏的时候,他们居住在当时首都平城,而平城属于代郡,在北魏晚期至东西魏时期,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股鲜卑化潮流,柔然王室也就顺势改成了代郡这个籍贯。而洛阳籍贯是源自孝文帝汉化改革措施其中的一条:凡是从平城迁到洛阳的贵族,死后葬在河南,不得回到北方,代人南迁者,以后都是河南洛阳人。
总的来看,柔然这个游牧民族好像不那么强大,正如网友一句话评价:北魏日常是吃饭睡觉打柔然。但是正如南北朝时期,南朝北朝互相看不惯,互喷对方为岛夷、索虏,现在对柔然记载的主要史料是《魏书》,主要材料来源是北魏官方记载,因此对于柔然可能过于蔑视,这点需要我们在看相关材料时注意。
参考资料
[1]任耕耘. 浅析《魏书》中的柔然形象[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2(6):3.
[2]杜倩萍. 论柔然源流与茹姓的民族构成和认同[J]. 中州学刊, 2016(10):6.
[3]罗三洋,《横行草原的柔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1
[4]袁刚. 柔然历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9.
[5]王禹浪, 寇博文. 柔然研究综述[J]. 大连大学学报, 2014, 35(5):9.
[6]柔然-百度百科词条
地图来自: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