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那拉皇后到底为什么会失宠?

注意,是正史里的那拉皇后,不是野史小说里的皇后
关注者
3,871
被浏览
14,117,532

229 个回答

你是一个皇帝,见惯了身边跪着奴颜婢膝低眉顺眼的男人女人们

有一天,一个在你身边已经跪了三十年的女人突然站起来把头发咔嚓一剪,大骂一声去死吧狗皇帝这过得什么狗屁日子?老娘忍够了滚你大爷的

你一脸懵逼:怎么回事啊三十多年都这么跪过来了?是不是疯了要不就被人下降头了?你叫人加紧把她送回宫去,又提拔了一下她娘家人,想着女人嘛有孩子有家人很好搞定的

结果一路上奏报传来,她还是铁了心要离婚。这下你回过神来了,wc,这娘儿们给脸不要脸啊,我把你提拔到我身边来,做天朝上国最高级的奴才还不满意,蔑视上级违抗纪律,灭你全族都算轻的

于是你轻轻松松收掉了她所有册宝,轻轻松松削去了她娘家的官职爵位,把她塞进皇贵妃地宫里,不给她死后享祭,她的儿子年纪轻轻抑郁而终没有爵位。你想,好了,总算出了一口恶气,可以睡个好觉了。

但你没想到的是,她的死引起了民间物议如沸。一开始只是几个朝中大臣为她鸣不平,譬如置酒别母的阿永阿和忠臣御史李玉鸣,你把他们都狠狠打了板子扔到新疆去,心想看这下谁还敢替她说话。结果后来,是衙门小吏严譄,是锦县生员金从善,你看了他们的奏折气的浑身发抖:原来民间早就给你定罪了,一个色胆包天,宠妾灭妻的淫棍。就连隔壁的属国朝鲜,也喜滋滋地在史书上写阿永阿是个大忠臣耶。你只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她“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又何从訾议乎。”是她不服管教,藐视君威在先啊,怎么你们都说是我的错?

你想不通,真的想不通,一直以来你对女人都很不错。你给她们漂亮的衣服,华美的宫殿,盛大的典礼,还有动听的谥号,孝贤慧贤淑嘉哲悯纯惠令懿庆恭,她们也大多很听话,乖乖的,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坐在不同的宫殿里等着你、求着你来看她们一眼。从来没有一个女人——甚至于从来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你算个什么东西?我宁可出家也不跟你过了!

你记恨了一辈子,到死都没原谅她。当然她也没放过你,你死后两百多年,还有不同的野史小说传你嫖妓、家暴、乱伦,你的一世英名,都被这个任性妄为的女人毁了。你躺在和另外五个爱妃挤一块的棺材里,被炸的七零八碎的骨头气的咯咯作响,恨不得再活一次掐死这女的。

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你们爱过吗?










11.8补充

最近在看《玩偶之家》,怀疑易卜生读过清史稿【狗头】……

11.17补充

看到这么多赞有点受宠若惊。刚开始写这篇回答是看到一些史料,关于乾隆是如何约束他母亲的,当时就很感叹连太后都活得这么压抑,那后妃臣子们该有多窒息。一时兴起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现在想想,其实也不能这么绝对,乾隆是人肯定也有真感情,譬如他对弘昼、对傅恒,在很多资料里都有很温情的一面。后宫的话对孝贤,元宵节乾隆一般都是去圆明园看烟火的,乾隆十一年孝贤孕中,弘历因为担心去圆明园车马颠簸,又不放心爱妻留守,干脆留在宫里过节,算是非常体贴了。继后当皇后时跟着乾隆四处旅游,乾隆衣服不合身了叫太监捎回家让老婆改,继后过生日了会下厨给老公煮面,不看结局的话,其实就像你我身边很烟火气的一对寻常夫妻。妃嫔的记载比较少,但相信这类生活细节也是有的。

说到这里,好像又给乾隆洗白了。我想表达的是首先看人还得综合来看,不能脱离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最高度集权的皇帝,乾隆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不可能做到一心一意,后妃臣子里没有谁是无可替代的。至于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就更不可能了。其次我眼里的乾隆就是个控制欲很强很能给人压力的人,要承担他的厚爱必须有强大的个人能力和心理素质。前期宠臣讷亲,升迁飞速,但是差事没办好赐死分分钟的事。和珅够出名了吧,也有数次升降宦海沉浮的时候。张廷玉三朝元老什么风浪没见过,古稀之龄请辞被乾隆好一顿羞辱晚景凄凉。哪怕是傅恒这种战功赫赫又为人谨慎的,乾隆稍稍敲打下“辄战栗不敢言”,前朝大丈夫都这样更别说后宫女流了。所以我特别想知道后妃粉们到底是喜欢这个人还是喜欢代入这个人想象霸道皇帝爱上我?如果是喜欢这个人的话,谁愿意看到自己喜欢的人战战兢兢地活着服侍另一个人呢?

2019.9.28 随笔

最近看到一些关于那拉皇后和女权的争论,有点想法。她断发的行为很女权,不代表她的出发点就是女权的,她未必懂得什么叫妇女解放,但当她对“皇帝的妻子”这个身份感到不满并决心放弃这一切的时候,这个行为就很女权。当然下场如何大家也都看到了,再显然不过的以卵击石,相信这种结局对当时的她来说也是可以预见的。如果生命只剩下幽深晦暗的长夜,擦亮自己点做烟花,不也是光之所在吗?

(居然讲出了一种荆轲刺秦的悲壮感,害!)

2020.2.09

乾隆三十年三月二十日 鑾儀衛大臣福隆安奏皇后抵達敦家莊站 直隸總督方觀承等迎接並進貢物品皇后拒收 片(第一歷史檔案館目錄)

来源: 【乾隆继后/断发】资料汇总帖

......把问题改成“乾隆为什么会在那拉皇后那里失宠”得了

那拉氏这个事确实算的上清宫一大迷案。

就现在的能看到的资料来说,乾隆自己也懵逼,估计到最后乾隆也没搞清楚那拉氏到底为个啥。

那拉氏是雍正给乾隆指婚的潜邸旧人,雍正是比较喜欢那拉氏的。

首先那拉氏家算不上什么勋贵宗室,她爹那尔布当的最大的官不过是个四品佐领,而且雍正指婚的时候,她爹都退休了,圣旨写明是“曾任佐领”也就是说那拉氏出嫁的时候她爹就一退休老头。

但是雍正亲自指婚,亲下聘礼,赏给那尔布帽子一顶,他老婆是耳环三对。看到这个聘礼,我感动坏了,皇上还是很节俭的啊,给儿子娶媳妇就弄顶帽子就打发了。可是后来看到乾隆又给那拉氏他家赏了京城的两条胡同几百间房子,我羡慕的泪水又从嘴角流出。

那拉氏运气是很好的,刚过门九个月,雍正就死了,老公上位,马上被封为娴妃。

后妃的封号基本上就代表皇上对她的印象,比如后来的令妃,令代表聪明,脑袋瓜转的快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代表美好美丽,我个人倾向代表聪慧。)

那拉氏的娴字更不得了,代表“娴静温婉不慕荣利”。这八个字基本上就算是后宫妃嫔的样板了,能得到这个娴字,说明皇上认为那拉氏这人好的没边儿,不争名不争利,勤勤恳恳从来不干出格的事儿。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乾隆对那拉氏格外宠爱,但是那拉氏一步一个脚印在宫里走的很稳。

乾隆二年封妃,乾隆十年封贵妃,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死了,当年乾隆就封了那拉氏皇贵妃,总管六宫。乾隆十五年,那拉氏正式成为皇后。用乾隆的话说就是“ 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

这样一个循规蹈矩,生了两个皇子,一个皇女的皇后,在乾隆三十年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成了清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乾隆三十年,那拉氏陪驾乾隆南巡。

南巡初期一切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

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食物,关怀备至。

但是,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到了晚膳时分,一切就变了。

皇后根本没有出席晚膳,陪同乾隆进餐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妃陆氏、容嫔和卓氏。

最奇怪的是膳底档上“皇后”二字被用纸糊上,换以“令贵妃”三字。这就说明,在晚膳已经准备好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皇后会如常出席。

这几个小时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谁也不知道。

知道的只有结果:皇后断发!

满人女子断发代表家中长辈死了,皇后断发代表皇上死了或者太后死了。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那拉氏这是疯了,别说乾隆这种威仪赫赫的帝王,换谁也不能忍。

乾隆当天就命福隆安将皇后连夜送回京城,并且命令福隆安“日行两站,火速还京”到京之后将皇后安置在翊坤宫,任何人不准见面。

可是,三天之后,乾隆的态度突然软化。吩咐福隆安“酌情行进,无需过急”回程途中还让地方官员筹备接驾,并且查看沿途水路河道情况等事宜。

三月二十三,乾隆还未回京,在路上就要所有阿哥公主全部来听他关于皇后这件事后续处理。并且当众将皇后身边三个贴身宫女杖责六十。

后来乾隆在十五阿哥请安折中朱批还提到这三个宫女:“ 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

这就透露出一个信息,皇后断发之时,乾隆并不在现场,而且皇后是让身边所有人出去之后才剪发的。那么就说明,皇后精神基本正常,起码她在剪发的时候是有理智的,还能想到让所有人退出去,并不是一时激愤做出的过激行为。

请安折上还有朱批,看来更是惊心动魄:“ 谕王成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她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

乾隆此时已经认为皇后“ 平日恨我必深 ”!而且会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来。

这就证明,皇后断发的原因虽然可能是偶发因素,但那拉氏一定是和乾隆当面说了什么话,让乾隆认为皇后早就对他心存不满了,这种不满的严重程度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乾隆的安全。

皇后到京之后,马上被软禁,身边所有宫女太监全部遣散,另挑了两名老实宫女伺候。

按照清宫制度,只有答应这种最低级的嫔妃才只有两名宫女伺候,皇后等于直接被降级到最低等宫人。

那拉氏在被软禁一年之后,突然死亡。

乾隆命所有丧仪从简,那拉皇后被直接塞到纯妃的墓里,不社神牌,不享祭祀。事后,内务府上报整个葬礼用银200两7钱9分7厘。

1929年,纯妃墓被盗,溥仪派载泽等人去地宫处理后事,纯妃墓里只剩两个头颅和一堆骸骨,应该就是纯妃和那拉氏的遗骸了。

那拉氏身后的待遇,在大清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乾隆还认为自己“ 实为仁至义尽 ”。

乾隆对那拉氏的厌恶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乾隆元年,郎世宁曾为乾隆和他的十一位后妃画过一次群像。据说这幅画乾隆一生只看过三次,即绘制完成之时、七十岁时和他退位之际。可见乾隆对这幅画的珍视。乾隆元年的所有后妃全部在那副画上,但是单单没有那拉氏。

根据专家推断,认为在那拉皇后死后,乾隆就销毁了所有关于那拉皇后的画像,甚至修改了群像,抹去了那拉氏的面容,并修改其余妃嫔面容以符合各自的身份站位次序,如《塞宴四事图》中部分妃嫔面容有改动痕迹,甚至某妃嫔脸上出现了两对眉毛,明显为改动过人物。

这副画很有意思,左下角被人搀扶的就是令妃。有说本来这个位置画的是那拉氏,是令妃搀扶那拉氏。那拉氏被抹去后,令妃改到左边,原来令妃的位置被修改,所以出现四条眉毛。

也有说这副画主角本来就是令妃,当时令妃已经怀孕九个月,所以需要人搀扶,但是令妃双手分开,表示自己无需搀扶。郎世宁画这副画的时候开始是两个人一般高,后来因为要分出高低区别,将右侧的人降低了身高,所以出现四条眉毛。按说令妃怀孕九个月不该出席活动,但是这副画写明是画于九月初九,九月初九是令妃生日。


到今天为止,没有找到一副确定为那拉氏的画像,包括用于供奉的朝服正装像。

但是,转折来了,八国联军进京之后曾从寿皇殿掠走大批画像,其中有一副被藏于法国多勒美术馆,上面标注为嘉妃中年吉服像。但该像明显与《心写治平》中嘉妃面容相差较大,应非同一人。现今猜测此像有可能为那拉氏的画像,但仍然无法确定。

个人认为,乾隆对那拉氏可以说始终圣眷不衰,但是那拉氏可能自身性格的问题,或者抑郁症加更年期,在深宫之中循规蹈矩几十年之后突然因为某件小事大爆发了,完全不顾她的举动会牵连到家族,牵连到自己的皇子,毅然断发抗争,造成了悲惨的结局。

附上乾隆朱批十五阿哥请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