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叫做好的影视作品?
41 个回答
什么是好的影视剧,我们先从一部挺火的韩剧《金秘书为何那样》(以下简称金秘书)开始
总结三条
一、《金秘书》中的李英俊虽然是无所不能霸道总裁,但是整部剧对他持的是戏谑的态度,并不像一些国产剧一样跪舔;
二、剧情不拖沓,第一集就基本上把人物关系、性格以及故事情节开始的原因交待清楚了,此后的剧情发展也很快,毫不拖泥带水,换成国产剧,不得拖沓成什么样子;
三、角度新颖、人设新颖,女主也不是什么绝世白莲花。
拿《金秘书》和《新流星花园》对比,那简直就是《新流星花园》挨打记。
那万年不变的玛丽苏气息、尬到死的配音、差到不行的品位……我不想说了……
(图片源微信公众号此片有毒,侵删)
这编剧真是人穷连挥霍的主意都想不到啊!
更别提什么校园欺凌、强吻、倒立刘海不乱的神剧情了。
言归正传,什么是好剧,在我看来有这么几个标准。
一、剧本要扎实,剧情要好
影视剧的基本就是剧本剧情,没这个再大的投资也没用,比如说《如懿传》
当年《甄嬛传》为何成了经典,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郑晓龙夫妇进行了二次创作,而《如懿传》的编剧只有一个流潋紫,使本身就单薄经不起推敲的剧情更不知所云,周迅、汪俊、大投资也救不回来。
说《甄嬛传》
原著就是个意淫的二流网文,语言辞藻看起华丽实则空虚,郑导夫妇二次创作后,删改了一些不必要的剧情和人物,丰富了主角团的人设,埋了很多伏笔在里面,直到今天《甄嬛传》的隐藏剧情和细思极恐细节仍是知乎上热议的问题,是以《甄嬛传》虽长,但剧情一点也不拖沓,一环扣一环,前后紧密联系,伏笔深,人物塑造立体,演员演技好,因而成了经典。
二、细节要到位
一些好剧为何能成为好剧,就是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正面教材是87版《红楼梦》
这部剧对原著几乎做到了神还原,就是因为死抠细节,从命妇的礼服到贵妃的头饰,从皇家的仪仗到姑娘的礼仪,甚至是贵妃的华盖,也做到了原著中说的曲柄。
反面教材是《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就说第一集云南之战,武警的任务你解放军抢了我就不说了,问题是,你转移人质怎么是背在背上呢?
看看人家《红海行动》是怎么对被救出来的人质的?是像这样背在背上吗?你想让人家给你挡子弹吗?还有,这么背着,你厉致诚两只手都放在林浅腿上,万一前方蹿出来个敌人,你怎么还击?
(看在我心善的份上告诉你,战场上转移伤员的正确方法是把伤员扛在肩上)
那个枪战时特种兵们都不找个掩体直接在大路中间和犯罪集团激战、厉靳媛一声招呼都不打就去开董事会之类的事情我也无力吐槽。
另外我觉得赵丽颖应该再提升一些自己的演技了,她现在全靠同行衬托,经不起考验
三、服化道不一定要精美到极点,但别太辣眼睛
《大明王朝1566》的服装不符合史实吧?可人家也没像一些古装剧辣别人眼睛啊!再说了,人家的剧情能使人忽略服化道的简单。
《甄嬛传》的衣服是很漂亮,可也出现了诸如答拉翅这样清末才有的造型,衣服的绣花也是机子打印出来的,三观也有些不正,可也没妨碍人家成为经典啊!
四、人设立体
很多影视剧的人设都太单薄了,像纸片人一样,坏人就是为坏而坏,好人就是天生我最善良。
《人民的名义》中,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李达康、季昌明、祁同伟比主角侯亮平真实?就是因为他们的人设很立体
你知道这样的人是存在于现实中的,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很容易产生共鸣,而侯亮平是一个理想化人物,产生不了共鸣。
先说这儿,回头再写
最后附上人民警察帅气训练日常视频一个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4140941392277504
由于影视作品泛滥,很多人不知道好的概念了,缺少了审美的标准,这里就说一下几个我评判影视作品的标准。由于平时看电影较多,举得例子也大多跟电影相关,越靠前的越重要:
一.讲故事的能力
对于主流电影来说,能把故事讲好仍然是最重要的。拍个短视频,写个日记可以自嗨,但是你要拍电影,写书,就要对受众负责了。拍的让人看不懂,就别怪不卖座。
电影通常会有明线和暗线,能让人把明线看懂,是主流电影的基本素养,我是个本科生,相信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我看不懂主线的电影,心理分数只能给7分以下了。
看看各大评分社区,8分以上的电影,也基本都是能讲好主线的。
对于暗线,有的电影会留下多个,比如《让子弹飞》、《霸王别姬》。经常看到有人分析其中的细节。
有的电影只留下一个,比如《盗梦空间》,最后的陀螺倒不倒就是唯一的暗线,导演也为此铺垫了很多线索。至今你都能看到有人津津乐道地讨论,最后陀螺到底倒了没有,柯布回没回到现实。
但是暗线的精彩一定是建立在主线讲懂的基础上。主线崩了,你搞再多的暗线也没用,姜文民国三部曲的后两部、陈凯歌后期作品,都犯了自嗨的毛病。没人愿意再去解读其中留下的深意了,自然也就成不了经典。
诺兰的《星际穿越》,我感觉也就是8分的水平,可能是电影前期太过出色,大家评分都很高。但是怎么也遮不住它的问题,最后结尾太牵强,爱能穿越时空,设定逻辑说不过去,刘慈欣也曾坦言看不懂这部电影的结局。
把故事讲好,讲明白,仍然是电影的关键。
二.人物的刻画,环境的塑造
人物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匹配,会让观众感觉自然,情节更加舒展。
很多电影选的题材都不错,场景也极大地还原了,但是人物表现却不对劲。比如各种堕胎、追火车的青春怀念片,人物塑造太空洞,脱离环境,无法让观众引起共鸣。
很多电影在自己的国家大放异彩,出了国门就没人看了,就是这个原因。自己国家能理解的东西,放别的国家人就有文化差异了,人物和环境脱节了。所以后面也要说,题材的选取也很重要,格局大,共性多,少玩内涵梗,成为世界经典的可能会比较大。
当然这方面做的好的也有很多,《教父》系列、《疯狂的麦克斯》、《阿甘正传》、《活着》,以及最近的《无名之辈》,这些都是人物刻画很成功的例子,而且人与背景环境连接也很紧密。
三.题材的选取,作品背后反应的问题,适当的深刻性
故事讲好了,人物刻画出来了,你想表达个什么东西呢?这个也是挺重要的吧。
当然现在拍影视剧都很讲究这一点,表达点适当的价值观和问题。
那些反应社会的、处于风口上的话题从来都是受人关注,《熔炉》带动了一大批反应性侵、校园暴力的电影。前几年宣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中国合伙人》也是备受关注。这些反应当下社会问题的电影,很容易引起人们注意。
人类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细节问题,大格局的电影少了,关注小细节的电影多了。当然我不认为这是评判好坏的标准,只要能适当地反应出问题,都是好电影。
但是注意,这里讲的是适当的深刻性,有些电影看到一半,感觉导演要冲出来,扇我一个大耳光,问我:“深不深刻?!”我说不知道,他又开始扇我,直到把我打死为止...
同理,题主说到很多没营养的电影,却有很多人看。但是现在短视频平台这么发达了,想消遣免费的方法多了。我相信不会再有人去电影院,为那些完全无脑的电影交智商税了。
如果你是指《西虹市首富》、漫威大杂烩这种电影,我觉得他们还是有营养的,只是把深刻换成了轻松搞笑的方式,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
当然搞笑也不能挠人脚心,逼人发笑,让人尴尬。真正的搞笑是完全可以融入深刻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人在囧途》就是如此,这同样是一门学问。
四.演员的演技
其实电视剧比电影更看重演技。
我把这一项放的并不是很靠前,我认为,大部分电影演员,演技都是达标的,也就没什么好比的了。电影跟电视剧不一样,电影是需要卖座的,对演员门槛高一点,上映期没人看了,后面再想红火起来也很难了,还亏钱。当然,也有那些专门洗钱的电影,就先不讨论了。
演技也是可以很快教出来的,冯小刚、张艺谋、周星驰,培养了那么多新星和童星,至少在某一部电影里,他们的演技是绝对在线的。
真正的好演技,可遇而不可求。邓超《烈日灼心》里碾压另两外主角,虽说陈比绝的戏份是删了不少,但是郭涛演的杨自道,还真比不过邓超的徐小丰。但是演完这一次后邓超就开始没完没了的喜剧之路了,后来他拍的也不能说没营养,就是营养太少了。这可以理解为短暂入魔后的休养。
《教父》马龙白兰度、艾尔帕西诺来回飙戏。 莱昂纳多(小李子),演什么像什么游刃有余,这是多年经验的积累,坚定不移地定位自己,不接不看好的片子,这种演技堪称炉火纯青。
《蝙蝠侠:黑暗骑士》希斯莱杰把自己关屋里模仿小丑,写小丑日记,演完之后走不出来了,在公寓里服药过量而死,被追授奥斯卡奖,这叫真的走火入魔。
真正的演技,不在于动作,不在于语言,关键在脸上的微表情。眼角、嘴角肌肉的变化,只能通过设身处地融入角色和情绪实现,真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得,要付出的东西太多了。
五.镜头感、艺术水平、剪辑能力
影视作品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就需要具备一定美感。
我不是美术专业,无法做出专业性评判,但学过一点摄影,还是可以简单说说。
其实让观众觉得这个画面看起来舒服,有看头,这就是艺术的成功,好的构图可以让观众不自觉地注意到影片关键点。
同样构图也可以用来分散观众一部分精力,注意到影片的隐藏线索,或者给出主体与衬体。
比较复杂的玩法还有长镜头、特殊色彩流之类的。当然我始终认为这些东西只是锦上添花,在前三点没做到的情况下,艺术技巧玩的再花哨也没用。
张艺谋就是就是一个极其追求色彩艺术运用的导演,他对色彩的痴狂已经有些超越了电影主体,近期拍的电影,不是没人叫好,就是毁誉参半。这就是本末倒置的结果。
剪辑则是控制电影节奏的关键,最后作品的呈现时间长短,也由剪辑控制。以前作品时间和节奏不一,现在的电视剧一集多为45~60分钟,电影多为130~160分钟,节奏多为紧凑型。也就显得以前的那些慢节奏、长时间的作品更为珍贵。
六.改编水平
大部分影视作品都由书籍或漫画改编而来,这就很考验制作人的改编水平。
我们常能发现生活中有一种人,叫做“原著党”,他们认为,大部分电影改动、删减的情节,通通是对原著的侮辱。在他们心目中:原著>所谓原片>最终上映片。
这一点我不敢苟同,不同题材的文化作品,都存在自己的阈值,小说广度大,直观度低,影视作品广度低,但是直观度高,漫画介于这两者之间。改编时要充分利用影视作品的长处,提高直观度,在广度上做适当取舍。
所以,不同体裁的转变,改变就是好事。《霸王别姬》、《阿甘正传》、《教父》,这些讲究的是融合,广度稍微减了一点,直观度大大提升,这是大师级的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漫威》系列用的是适当减少原著深度,从而发挥影视剧直观易懂的特点,让观众观影感受更好,也容易引起专著党的不满。
《肖申克的救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属于凝练出原著的关键,并且做些更巧妙的改编,可以让影视剧比原著更火爆,更让人叫好。
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是根据历史故事、真人故事改编,或者编剧自己写出来的剧本,由于没有跨体材,这些影视作品显得争议更少,更容易让人接受。
七.导演的自我修养,独立风格
演员的最高修养是演什么像什么,导演的最高修养是拍什么像自己。
斯皮尔伯格的构思巧妙、诺兰的峰回路转、张艺谋的色彩运用、姜文的价值输出、冯小刚的现实主义...导演自己首先要有健全的灵魂,才能拍出有灵魂的好片子。
中国目前没有第六代导演,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新生代的导演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着急给他们扣帽子。
——————————————————分割线———————————————————
最后,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的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什么,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如果你找不到好的影视作品,也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李子电影”,可以帮你做些小小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