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编 铁锤青猫
外国文学知识点梳理,原是每周三固定更新的辞典栏目,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启蒙浪漫现实自然唯美前象征,到20世纪现实,都好像有一种历史厚重感,步伐稳健。
但是
到了现代后现代,好像突然时间飞转,加速、密集、紧迫,这是我个人主观感受,可能因为我不是一个能做到松弛对待一切消逝感的人,所以 恰恰因为现代后现代的文学及理论的特征给我一种飞散于四海八荒的感觉,我就越用力想去拉近消散的距离,可能因为虽然理解也喜爱现代后现代但骨子里还是“传统”,可能因为对“整体”和“不虚无的存在”有一种很难放下的偏执…… 所以
从“现代主义”开始,周更变成了日更(周末自由写作时间除外),希望大家能喜欢。
现代主义的内容暂时告一段落,它的总体特征、各分支流派介绍、主要作家作品介绍,部分作品选读等内容多是从参考书和网络中综合整理出来的,有些部分加了编辑的理解,总的来说,基本都取材于专业书籍文献,这里要感谢这些前辈,那些不论是因为工作原因还是因为纯粹热爱,都为文学、文艺学、文化艺术和思想添砖加瓦的人、不断探索和回望的人。
今天开始进入后现代主义,它的标准化资料很多很完整,它需要被挖掘的价值、阐释的空间也越来大,它离我们正在生存着的现实 越来越近。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至80年代达到高潮。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分支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很多后现代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我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有:
存在主义文学:
加缪《局外人》《鼠疫》
波伏娃《女房客》《一代名流》
萨特《禁闭》
荒诞派戏剧:
尤涅斯库《秃头歌女》
贝克特《等待戈多》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西蒙《弗兰德公路》
萨洛特《怀疑的时代》
黑色幽默:
冯尼戈特《第五号屠场》
约翰.巴斯《烟草经纪人》
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垮掉的一代:
金斯堡《嚎叫》
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
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这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又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但又与现代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承了现代主义反传统的文学实验;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决裂,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摒弃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企图,因为在后现代作家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已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变得日益陈旧。持不同社会、文化立场的学者曾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争论,在很多时候都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
“后现代主义”争鸣
20世纪60年代,美国批评界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大讨论。70-80年代利奥塔德与哈贝马斯之争,把这场源于北美批评界的讨论争鸣,提高到哲学、美学和文化批评高度,哈桑极力对后现代主义内涵本质及外延特征等进行“概括性”阐述。80年代中期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先后筹办三次国际研讨会,正式将其作为一个前沿理论课题研究,使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鸣达到高潮。
从此,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家喻户晓、广为运用的一个文化术语,在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领域被广泛使用。一方面它包含对现代主义的继续、发展,并走向极端倾向,具有荒诞、垮掉、彻底颓废之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先锋的”、“最新的”和现代化含义,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人文语境和文化倾向。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 彻底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 摈弃“终极价值”,“反神圣”。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3. 崇尚“零度写作”,“碎片化”,“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者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4. 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在文本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特征:
1. 反语言中心主义。后现代主义否认本来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否认有世界的最终本原、本质存在。认为“形而上学”只是一种假设;认为“语言可以反映对象,表述或表达对象,人们也可以通过认识者对世界本质、规律的语言表达去认识、了解世界和事物”的理论是一种“元叙述”、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这是必须要打破的。
2. 反基础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始基”、“终极本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在场”,就是“逻各斯”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摧毁和解构这种思想和信念。
3. 反同一性。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否认同类事物之间具有某种同一性,代之以碎片、相对性。认为事物的意义是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比如,每一部著作都仅仅是一个文本,没有作者,没有中心思想,不同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阅读就是一种误读,因而作品谈不上普遍性、同一性和整体性。
4. 反中心。中心的存在就意味着有非中心的存在,意味着有主从、本末、内外等二元论存在;意味着本质决定现象、内决定外、中心决定非中心;也意味着人的认识总是要通过非中心而揭示中心。后现代主义强调非中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以随意播撒所获得的零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本原。
5. 反理性。现代性、科学理性破除了奴役、压抑的根源,却又设置了又一新的奴役和压抑,设置了新的“权威”、“本质”、“中心”。所以,应拒斥一切现代性的理论,解构和摧毁现代性的观念、理论以及理性。
6.反主体性。现代性使主体失去了自主性,现代主义虽然确立了主体和主体性,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主体越来越失去了自主性,同时,还忍受着内外的压力而焦虑、苦闷、彷徨、忧郁、孤独、无助,随波逐流,无所适从;主体意味着主客二分,主体的存在不仅意味着主客二分的存在,也反观了现代性的缺陷;其实主体只是现代性的一个杜撰,根本不存在。
7. 反真理符合论。事物的本质不是客观的只是人解释的结果,事物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基础,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释行为中。应坚持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知识为销售而生产,在后现代社会里,知识不以知识本身为最高目的,只是为销售而生产,因而,知识只是一种商品。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超越和悖离,它们都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激烈的反传统倾向。但现代主义文学在摒弃传统文学以“反映论”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之后,又试图建立起以“表现论”为中心的新规则和范式。而后现代主义则把反传统推向极端,不仅反对现实主义旧传统,也反对现代主义新规则。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艺术审美范围被无限扩大,街头文化、俗文学、地下文化、广告语、消费常识、生活指南等,经过精心包装,都登上了文学艺术神圣殿堂。文化被“技术化”、“工业化”之后,原来由文学家、艺术家个人创造的文化精品,录音、录像、激光盘的大量复制生产,文学艺术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成为人人可以任意享用的日常消费和商品。
整编资料参考/来源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胡经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西方美学思想史》-朱立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文艺学公号【文学史关键词】栏目,梳理文艺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点,
与读者共同学习,欢迎指正、补充,共同完善分享内容
,感谢。资料整理编辑:王大鹅、王大喵;栏目策划参与:小新、李二狗、杨老鸭…
反馈参与:微信联系编辑 铁锤青猫(3259478518)
holding it against me like you'r the holy one
和我作对 就好像你是圣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