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 科西嘉岛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法兰西第一帝国 的缔造者。历任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 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 查理三世 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 拿破仑法典 》,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 反法联盟 ,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 法国大革命 的成果。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 拿破仑战争 ,成为了 意大利 国王、 莱茵联邦 的保护者、 瑞士联邦 的仲裁者、 法兰西帝国 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 英国 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 拿破仑帝国 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 厄尔巴岛 。1815年建立 百日王朝 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 圣赫勒拿岛 。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 塞纳河 畔的 巴黎荣军院 (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
1769年,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 科西嘉岛 阿雅克肖 城,是一个左撇子 ,他的原名叫拿破仑·布宛纳巴,1796年才改名为“波拿巴”。拿破仑一开始自认为是一个非法国人,希望有一天能让 科西嘉岛 从法国独立出去
1778年12月15日离开故乡前往法国。1779年1月1日进入奥顿中学。在父亲 卡洛·波拿巴 的安排之下,拿破仑10岁时进入法国布里埃纳军校(Brienne)接受教育。拿破仑为人颇为好学,但作为一个从偏远且又是殖民地科西嘉来的“外来者”,身材矮小的拿破仑经常遭受其他本土学员欺辱,但他却十分坚韧且顽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赢得了许多本土学员的尊重 。这期间,拿破仑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上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16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的拿破仑提前毕业,进入拉斐尔军团并被授予了炮兵少尉军衔 。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沉迷于各类书籍,包括有关 亚历山大 的战史著作,应用物理学、数学、建筑学、各国风土人情记录等 ,还有许多 启蒙运动 时期的思想家作品,其中 卢梭 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拿破仑又回到了科西嘉岛,希望可以乘机推动科西嘉岛的独立,但却受到了另一个亲英派的强烈反对。
1791年的法国政局变幻莫测,形势风起云涌。在 法国大革命 初期,代表了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握了政权,他们建立了 君主立宪制 ,1791年,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国外的封建反动势力,结果阴谋败露,王政被废除了。
1792年,代表了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上台执政,9月22日, 法兰西王国 改为法兰西共和国。
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等组成 第一次反法同盟 ,法国大革命开始面临严重的危机。
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 雅各宾派 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12月,年轻的少校拿破仑小试牛刀,统兵击败保王党势力和英军获得 土伦战役 的胜利,因此受到了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升为准将,这尚属欧洲军事史上的首次。
1794年,在 热月政变 中的拿破仑,由于跟罗伯斯庇尔兄弟关系密切,而受到调查,随后,由于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罢免了准将军衔。
1795年,他接受巴黎督政官的巴拉斯之托,成功镇压保王党势力的武装叛乱,这就是著名的 镇压保王党战役 。拿破仑在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准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开始在军政界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到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
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贵妇 约瑟芬·博阿尔内 结婚,随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多次击败了 奥地利帝国 维尔姆泽 、阿尔文齐、博利厄等将领,最后迫使对方签订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
在北意夺取了巨大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使他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人民英雄。而他的崛起却令巴黎督政府感觉受到了威胁,他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印度方面军(东方军)的司令,被派往中东,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并试图控制 苏伊士运河 与前往亚洲的海路。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之外,还带领了175名各行各业的学者,以及上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途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驮行李的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的中间。”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并占领 亚历山大 ,面对骁勇善战的 马穆鲁克 ,拿破仑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卓越军事素养。7月,在吉萨金字塔的阴影下,“士兵们!四十个世纪在金字塔上看着你们!(拿破仑名言)”,通过 金字塔战役 震撼的战果一举扫清了通往 开罗 的障碍,并使其在马穆鲁克和奥斯曼人间获得恐怖名号
虽然他指挥法军在陆地上夺取了全盘胜利,但法国舰队在8月的 阿布基尔海战 中被英海军将领 霍拉肖·纳尔逊 摧毁,陆上部队被困在埃及。拿破仑进军叙利亚,多次击退土耳其军队,但遭遇了瘟疫、酷暑和补给等困难。最后受阻于久攻不克的阿克尔城。5月17日返回埃及,在阿布基尔围歼土耳其军队。拿破仑至死仍对没能攻克阿克尔城堡一事感到遗憾,他在圣赫勒拿岛的回忆录中说:“如果阿克尔城堡早日陷落,当改变世界面目”。
拿破仑远征之时,欧洲的反法联盟已逐步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的保王党势力也在逐步增强。1799年8月,拿破仑决定立刻秘密赶回巴黎。在危险的地中海回航中,拿破仑机智的避开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巡逻舰队,两个月后成功登陆。1799年10月,回到了法国的拿破仑被当成“救星”来欢迎。11月9日,获得众人拥戴和支持的拿破仑发动了 雾月政变 ,获得成功,结束了大革命以来各种恐怖局面轮番交替的形势,成为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
拿破仑随后进行了多项军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直到两个世纪后依然还有深远影响的是颁布了《 拿破仑法典 》,由拿破仑下令起草、制定的,许多条款都由拿破仑本人亲自参与讨论,并最终颁布。
法典对德国、西班牙、 瑞士 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在政变结束之后的第三周,拿破仑向人民郑重发布公告,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了它当初藉以发端的初衷,大革命已经结束。”此外,拿破仑还制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以及荣誉军团制度。
1800年6月,担任第一执政的拿破仑亲自领军,越过 阿尔卑斯山 ,战胜意大利与热那亚方面的奥军,获得了著名的 马伦哥战役 大捷。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成为了典范,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802年3月27日,法国与英国在法国亚眠签订《 亚眠条约 》,英法暂时休战,第二次反法联盟即破产 。拿破仑修改 共和八年宪法 拿破仑宪法 ,改为终身执政。5月,英法合约撕毁,英国对法宣战。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从教皇 庇护七世 手上拿过皇冠亲自戴在了自己与妻子约瑟芬的头上,寓意“自己奋斗出的皇位”,从此成为“法国人的皇帝 ”。同年,拿破仑任命凯文为内阁辅政大臣,代管巴黎军政事务。一年后,他又在意大利由 教皇 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并兼并 热那亚 ,让自己的继子 欧仁·德·博阿尔内 成为意大利副王,代管意大利。
皇帝拿破仑一世像
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就开始构思通过法国海军穿越 英吉利海峡 ,以登陆英国。他对侵略英国这一作战计划煞费苦心,也在海军方面任命了一些“有经验”指挥官,并集结了由法国、 西班牙 荷兰 组成的庞大舰队。但由于拿破仑本人对海战并不精通,且任命了错误的指挥人选,再加上英国皇家海军的顽强抵抗,最终导致计划失败。
在1805年的 特拉法尔加海战 中,英国皇家海军指挥官 纳尔逊 阵亡,但法军的指挥官 维尔纳夫 被俘,庞大的法西联合舰队也全军覆没。从此,法国失去了和英国在海上争夺霸权的机会。由于英国为了解海上之围,开始挑动 奥地利 和俄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组成了 第三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只好放弃侵略英国的作战计划。
英国军事理论家 富勒 在《 西洋世界军事史 》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结束。它使英国成为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了一个世纪以上。” 确立了英国在此后100年中的海上霸权,给普鲁士、俄国、奥地利那些被拿破仑打得心惊胆战的君主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就像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说的那样:“ 特拉法尔加海战 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拿破仑视察军队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8月底,俄国将领 库图佐夫 与奥地利联军向巴伐利亚乌尔姆开进。拿破仑于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师东进,10月12日法军占领了 慕尼黑 。10月17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取得 乌尔姆战役 胜利,反法联盟投降。
随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于12月2日,即拿破仑加冕称帝一周年纪念日,以7万人马的弱势兵力击败了俄奥联军9万人马的优势兵力,夺取了 奥斯特里茨战役 的重大胜利,沉重消损奥俄两国,并扭转了普鲁士对法态度。由于此战中,法兰西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俄罗斯帝国皇帝均亲自参战,因此战又称“ 三皇会战 ”。这一战成就了拿破仑的人生巅峰,并使反法联盟再度瓦解。拿破仑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 神圣罗马帝国 的称号,悠久历史的神罗帝国终结。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的各诸侯国组成了“ 莱茵联邦 ”,把它置于在了自己的保护之下。
拿破仑进入柏林
1806年秋天,英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组成了 第四次反法同盟 。1806年10月14日,拿破仑率军对战普鲁士。在 耶拿战役 中,他集结了9万人的兵力对普军发动进攻,但并未遇到普军的主力。在 奥尔斯泰特 ,法军达武元帅的2万劣势兵力遭遇了由普鲁士国王亲自统率的5万人主力,达武元帅奋力指挥这2万人马击溃了普鲁士军队,普军几乎全军覆没,普王 腓特烈·威廉三世 和王后路易丝仓皇逃走 。拿破仑夺取了德国的大部分领土并攻占首都 柏林 。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的艾劳战役和 弗里德兰战役 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 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
法皇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封他的兄弟 约瑟夫·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 热罗姆·波拿巴 为那不勒斯、荷兰、 威斯特伐利亚 国王。从此, 法兰西第一帝国 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
1808年,西班牙国王 卡洛斯四世 遭受到军民反对,被迫于同年3月19日宣布让位给其子 费迪南七世 。1808年3月,以保护西班牙领土和解决王室矛盾为名,法军部队进入西班牙并占领首都 马德里 。拿破仑迫使费迪南七世退位并让其长兄 约瑟夫·波拿巴 从那不勒斯成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爆发大规模暴乱。法国在西班牙投入了大量兵力,但遭到了西班牙军民的强烈反抗,加上兵力分散、不断的游击战和袭扰使法军苦不堪言,拿破仑不得不挥师西班牙,镇压马德里起义。英国于1808年介入了西班牙争端,并于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 葡萄牙 。随后威灵顿公爵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 伊比利亚半岛 。法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苦境,西线在伊比利亚半岛作战,东线则跟反法同盟周旋。
正当法军陷入了西班牙的泥潭之际,1809年初 第五次反法同盟 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国在莱茵地区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法军在4月19日~23日五战五捷,大败奥军,于5月13日占领维也纳,拿破仑与 卡尔大公 指挥的军队在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中交锋,法军战败,左膀右臂般的名将 拉纳 元帅战死,法军伤亡和被俘3万余人,被迫撤回至洛鲍岛,奥军伤亡2万余人。
在7月5日~6日的 瓦格拉姆战役 中,拿破仑成功反败为胜,率领法军再次夺取了决定性胜利。攻占奥地利首都 维也纳 ,并迫使奥地利签订了《维也纳和约》,又一次割让土地。1810年,拿破仑决定休整部队并迎娶奥地利公主 玛丽·路易丝 为妻,法奥结成同盟,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鼎盛。拿破仑成为了欧洲霸主,成为跟 凯撒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 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博罗季诺战场上的拿破仑
拿破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欧洲大陆上只有俄国没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国踩在脚下,才能征服英国。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拿破仑相继获得了 斯摩棱斯克战役 、瓦卢蒂诺战役、维捷斯克战役的胜利,击垮了阻止他的俄军部队。
1812年9月7日,拿破仑率领法军获得了极为艰难且浩大的 博罗季诺战役 的战术胜利,但双方均损失惨重,俄军优秀指挥官 巴格拉季昂 亲王、火炮指挥官库来索夫战死。9月16日,拿破仑进入 莫斯科 。但在战略上,俄军司令 库图佐夫 、巴克莱等人力排众议,放弃首都,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带着剩余的俄国高级将领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罗斯腹地,采取 坚壁清野 战术,拯救剩余的俄军的有生力量。
拿破仑迅速重振旗鼓,相继获得了 吕岑之战 包岑战役 等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短暂停战后,随着奥地利倒入反法同盟,联军的力量超过了拿破仑法军。8月,拿破仑在 萨克森王国 的首都 德累斯顿 获得了 德累斯顿战役 胜利,但由于缺少骑兵,未能扩大战果。
莱比锡战役 中,法军集中了15万5千人,而联军的兵力是法军的2倍,虽然开始法国缪拉元帅的骑兵打得俄奥普三国帝王纵马而逃,但是因为联军分6路合围 莱比锡 ,萨克森军队临阵倒戈,而且此时法军的炮弹也已耗尽,拿破仑被迫撤退。在败退途中,法军遭到联军的重大打击,只剩5万6千人的残兵败将。莱茵联邦不久解体,联军向法国开进。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 拿破仑二世 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 枫丹白露宫 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 厄尔巴岛 。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厄尔巴岛上。
拿破仑在前往厄尔巴岛的路上险些被暗杀。而在巴黎, 路易十八 回到法国,重新成为法兰西王国国王, 波旁王朝 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软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一个小岛上,拿破仑别无选择,他密切注视着法国局势的变化。
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拿破仑率领700士兵于3月1日回到法国。
原本被路易十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见到拿破仑很快就重回其身边。回归的拿破仑受到了军民热烈的欢迎 。国王屡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军队见到他便阵前倒戈。 康巴塞雷斯 达武 、马雷、 内伊 苏尔特 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仓皇而逃,“百日王朝”开始。

拿破仑·波拿巴 百日王朝

欧洲各国迅速组成 第七次反法同盟 ,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拿破仑分析了形势,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他率军北上比利时,决定攻占 布鲁塞尔
6月16日,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 林尼战役 中击溃普军,击伤 布吕歇尔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剩余普军逃跑,林尼战役变成了击溃战,他只好派 格鲁希 元帅率领军队追击普军。
两天后, 滑铁卢战役 打响了。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7万2千法军和6万8千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
拿破仑被流放前同自己的近卫军告别
法军的主攻方向是圣约翰山高地,由于法军中有能力指挥军队的将领大多没有参加这场战役,导致法军中存在很多无能的指挥员,其中就有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所以该高地始终未能夺取。在久战不克时, 内伊 元帅率领骑兵开始往圣约翰山高地发起不下于莫斯科炮台和莱比锡战役的骑兵冲锋,虽然骑兵军的冲锋毫无战术可言,但是他们实在是锐不可当,法国骑兵几乎突破了方阵,夺取了大量炮台,英军伤亡惨重,拉海圣也沦陷了。英军还是奋力挡下了法军的猛攻。拿破仑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见普鲁士军队往这里增援,而救星法军元帅 格鲁希 迟迟不到。
英军和法军都死伤惨重,但是法军已经占了上风,可是,下午7点,普鲁士军队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领下突然杀了出来,此时待命的英军预备队也发起了总攻。法军惨败,他们拼命溃逃,尽管拿破仑和内伊企图力挽狂澜,但是毫无成效,最后一个法军方阵已经覆没,滑铁卢满是逃兵,拿破仑不得不随军败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使百日王朝彻底垮台了。
拿破仑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拿破仑清楚,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因此,他拒绝发动人民抗战。拿破仑宣布退位,在法国海岸向 贝勒罗丰号 的船长投降。英国人对他很不客气,决定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也没有给他留下皇帝的名号。
10月16日拿破仑到达 圣赫勒拿岛 ,圣赫勒拿岛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拿破仑上岸后,暂时寄居在英国商人巴尔科姆家中,后来他又有一个龙坞德庄园,他就在这里居住,他开始潜心撰写回忆录,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记录、整理。
有关拿破仑“ 象棋藏图逃生 ”的故事是一则传说,实际上是源于英国军官埃尔芬斯通送于他的一副精致象棋,目的是感谢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时优待了其被俘的兄弟 。这个史实逐渐变成了后来的各种版本的传说,圣赫勒拿远离陆地,被英军更加严密的监视,拿破仑的老部下则已经去世或依附波旁,而他本人也无心再战欧陆。
拿破仑在巴黎荣军院的灵柩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
拿破仑的死因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也有研究发现拿破仑身体中 含量超出指标100倍,而且历史学家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发现了含有砷的矿物,猜测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砷在环境中渗透出来;
甚至有一说是蒙托隆伯爵因为受到英国人的贿赂以及急于继承拿破仑留给他的一部分遗产而在给拿破仑的葡萄酒中长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仑慢性中毒。
在他去世之后的第9年(1830年), 奥尔良王朝 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塑像重新竖立在了 旺多姆圆柱 之上。1840年,法国 七月王朝 的国王 路易·菲利浦 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灵柩接回。同年12月15日,拿破仑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在经过 凯旋门 之后,隆重安葬在巴黎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巴黎荣誉军人院)。
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发展了资本主义,保护了资产阶级。
拿破仑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多次在国内外击退反法联盟的入侵和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保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翻了旧的专制政权。
于1800年进行了财政改革,提高土地税、不动产税等税收。1800年创办了 法兰西银行 ,统一货币 ,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军政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关税保护与“大陆经济封锁”政策
拿破仑的“大陆经济封锁”政策,对后来欧洲大陆的发展不利,但当资本主义正在西方国家生根发芽之时,大陆经济封锁却保护了资本主义早期的发展。拿破仑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用“大陆经济封锁”政策保护了法国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4.工业革命兴起与奖励扶植政策
19世纪初,法国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拿破仑始终对工业革命抱着扶植的态度。当时法国的棉纺织工业一度兴起,购置了大量的英国 珍妮机 ,产量提高四倍 《拿破仑法典》封面
1804年颁布《 拿破仑法典 》(即《民法典》)、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这些成文法典成为了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法律规范。
《拿破仑法典》原名是《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事法典,分3篇,35章,2281条,法典于1804年推出,大多数条款拿破仑都亲自参与了讨论,据说,在召开的关于民法典制定的100多次会议中,拿破仑亲自出席的就有90多次,《拿破仑法典》已不再单纯是一部法学作品,而是代表着鲜明的时代和政治的色彩,正因为拿破仑做出的突出贡献,《法国民法典》又被称之为《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宪法、商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制体系,构成了拿破仑时代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法国六法体系。这些成文法典的制定极大的促进了当时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法国法制社会的法律规范。《拿破仑法典》还包括物权、债权、婚姻、继承,以及许许多多沿用至今的民法概念,是第一部把当时的基本原则、精髓完整传承到近现代社会的民法。
1804年原版《民法典》的首页
《拿破仑法典》,在法律上保障了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其确保了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易和价值秩序,进一步的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维护了法国普通民众的基本人权。将《人权宣言》中关于财产权、名誉权等基本人权概念化、具体化,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产物。
《拿破仑法典》在拿破仑军队占领的国土曾强行实施,因此在历史上流传甚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法律几乎都借鉴了这部法典,它规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精髓,
当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时曾说:“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那四十多次胜仗(实为五十余次),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全部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就是我的这部《 法国民法典 》。

拿破仑·波拿巴 科教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制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成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来培养人才,鼓励科学研究与技术教育事业的兴起。
1797年12月,从意大利凯旋的拿破仑被授予法兰西研究院院士头衔。拿破仑远征埃及时还成立了埃及科学院,任命 蒙日 为院长,自任副院长,并时常将科学院的人召集起来讨论问题。这次远征开启了对埃及古代文明的科学研究,许多珍贵的文物、矿物和动植物被运往法国,著名的罗塞塔石就是在这次远征中被发现的。
拿破仑对科学和文化事业极为关注。掌权后,他定时出席研究院的会议,邀请院士们报告科学进展,将许多奖赏授予科学家,包括 伏特 、戴维等外国的科学家。执政初期,他就将巴黎理工、炮兵、路桥等高等专科学校(称“大学校”)分为基础和应用两种。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原本诞生于共和体制时期,拿破仑加冕皇帝后,在第二天的阅兵式上,将一面绣有“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几个字的锦旗,亲手授予参加检阅的理工学院的学生,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忠心。拿破仑每次出征,都有理工学院毕业生跟随。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理工学院毕业生中,后来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就达16人。
拿破仑对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关注促进了法国科学的繁荣,可以说拿破仑时代是法国历史上科学成就最丰富的时代之一,出现了 拉普拉斯 拉格朗日 蒙日 萨迪·卡诺 傅立叶 盖·吕萨克 拉马克 居维叶 等一大批耀眼的科学明星。
拿破仑对研究院进行了重组,使其成为法国文化的官方代表并为国家利益服务。参照启蒙思想家绘制的蓝图,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研究院隶属国民教育体系,而拿破仑则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央集权管理的国民教育体系。其中,大学是为了监督整个教育体系而建立的,中央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国家元首直接任命总监,总监下设大学区,由学区长管理,监督各市镇的大学和中小学。教师成为国家官僚体制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垄断。
1808年,拿破仑敕令恢复高等师范学校,使之成为专门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模范学校,职业和专门学校的教育则为军队和政府培养训练有素的职员。中央集权的科学和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科学的繁荣,但科学成果只有被全社会充分应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强大。
五破反法联盟
拿破仑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从土伦战役到滑铁卢战役的23年期间,亲自指挥各大战役近60次,其中50余次胜仗 ,小战役数不胜数。他多次在国内外击退反法联盟的入侵和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进行七次与 反法联盟 的战争,在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他持续不断的对外扩张打破了欧洲各国的权力均衡,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
但拿破仑发动的战争并非都是正义的,战争的性质从自卫反击转变为侵略扩张。大体以1810年为分界点:
①前期:在这之前的战争是以正义为主的,他多次在国内外击退反法联盟的入侵和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由他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各国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和当地人民的革命运动与解放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
②后期:在这之后则属于侵略扩张战争,拿破仑先后入侵西班牙,大陆经济封锁英国,进军俄国莫斯科。武装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独立,掠夺了欧洲许多国家的财产,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导致了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七次反法联盟及拿破仑指挥的著名战役
七次反法联盟
时间
成员国
拿破仑指挥的著名战役
结果
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3-1797年
英、奥、荷、普、西、撒、那
土伦战役 (法胜)、镇压保王党战役(拿胜)、 洛迪战役 (法胜)、芒多维战役(法胜)、罗纳图战役(法胜)、巴萨诺战役(法胜)、阿尔科拉战役(法胜)、 里沃利战役 (法胜)、 曼图亚争夺战 (法胜)
第一次反法同盟瓦解。
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8-1801年
俄、奥
亚历山大战役(法胜)、 金字塔战役 (法胜)、阿里什战役(法胜)、阿克尔城战役( 法败 )、塔布尔山战役(法胜)、 马伦哥会战 (法胜)
法奥签订《 吕内维尔和约 》,法英签订《 亚眠条约 》,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
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5年
英、俄、奥、普、丹、瑞、土
乌尔姆战役 (法胜)、 奥斯特里茨战役 (法胜)
法俄奥签订《 普莱斯堡和约 》, 神圣罗马帝国 终结,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
第四次反法同盟
1806年
英、俄、瑞、普
耶拿战役 (法胜)、 艾劳会战 (无果)、海尔斯堡战役(法胜)、 弗里德兰战役 (法胜)
法俄普签订《 提尔西特和约 》,三国结盟,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
第五次反法同盟
1809年
英、奥
埃本斯堡战役(法胜)、兰茨胡特战役(法胜)、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法败 )、 瓦格拉姆战役 (法胜)
法奥签订《维也纳和约》,维也纳被占领,第五次反法同盟瓦解。
俄法战争
1812年
维捷斯克战役(法胜)、 斯摩棱斯克战役 (法胜)、瓦卢蒂诺战役(法胜)、 博罗季诺战役 (战术胜利)、克拉斯内- 别列津纳河战役 (突围成功)
拿破仑军撤出俄罗斯帝国
第六次反法同盟
1813年
俄、普、英、瑞、奥
吕岑之战 (法胜)、 包岑战役 (法胜)、 德累斯顿战役 (法胜)、 莱比锡会战 法败 )、汉瑙战役(法胜)、布里埃纳战役(法胜)、拉罗蒂埃战役( 法败 )、尚波贝战役(法胜)、沃尚战役(法胜)、拉昂战役( 法败 )、兰斯战役(法胜)、蒙米赖战役(法胜)、蒙特罗战役(法胜)、阿尔西战役( 法败
跟反法联盟签订《 枫丹白露条约 》莱茵联邦解体,拿破仑第一次退位,被囚禁在厄尔巴岛
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
英、俄、奥、普
林尼战役 (法胜)、 滑铁卢战役 法败
拿破仑第二次退位,最终被流放到 圣赫勒拿岛
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是法国革命军曾用过而未引起注意的众兵战术,拿破仑运用和发展它,形成一条经典性规则:军事艺术的秘密在于,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时间,使自己的军力超过敌人。
战争使拿破仑登上了法国权力的顶峰、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但战争也使拿破仑结束了政治生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拿破仑战争还具有保卫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并把法国革命思想和革命制度推行到欧洲,破坏欧洲的封建秩序,动摇欧洲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创造前提的作用。尤其是拿破仑的军事立法活动标志着资产阶级职业化军队的建立,他把物质刺激的原则加以法制化作为推动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他向我们展示了资产阶级军队建立的一种新型模式,即完全摒弃了封建军队的模式,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战争建立和发展起自己的军队,他的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对近代军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拿破仑·波拿巴 军事著作

拿破仑文选 》(拿破仑·波拿巴口述)
拿破仑文选是他本人在晚年被流放到 圣赫勒拿岛 时,由他亲自口授但别人笔录的关于几次战争的回忆,以及他的某些著作的摘要。本书详尽记录了他所参与而指挥的1793年攻克 土伦战役 与1796年至1797年对意大利的战争和1798年至1799年远征中东的战争,以及他在这些战争中向士兵发表的讲话、命令,还有他跟 交战国 开展的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等。
雨果 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 查理大帝 路易十一 亨利四世 黎塞留 路易十四 、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司汤达 :在这个世界上无一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拿破仑是在向世界证明:经过多少个世纪之后, 凯撒 亚历山大 终于后继有人
歌德 在我看来,拿破仑的童话犹如《约翰启示录》,每个人都感到其中还隐藏着一些东西,只是不会知道,那究竟是什么
马克思 拿破仑已经了解到近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明白,资产阶级政权的无阻碍发展和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都是这些国家的基本体现,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恩格斯 将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要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丘吉尔 :世界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
罗曼·罗兰 身材短小,肤色黯淡,似乎无底阴暗的眼,浓厚的黑色髦发。常穿着一件飘荡的黑袍,用一条粗的腰带系住,像进香客一样。不趋时髦,也不遵守社会的狭窄的规矩。在椅子上坐不舒服,却常常盘膝在矮凳上,或栖息在窗台里;时而活泼狂笑,时而沉没在犹豫里。总之,一个活在梦里的大梦想家。
列宁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就是解放战争,而且也确实需要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本来都是革命性的,保护了伟大的革命运动,反对反革命君主专制的联盟。正当拿破仑建立起 拿破仑帝国 ,奴役着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国家民族主义战争便成为了帝国资本主义战争,而这种侵略扩张战争又变成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体系的自卫反击战争。 [36-37]
利德尔·哈特 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又一个“伟大战争”的序幕才开始揭开。拿破仑·波拿巴的天才使这场战争大放光彩。如同上个世纪一样,法国对欧洲其他国家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得这些国家又联合起来同它对抗。不过,这一次战争的发展却与过去有所不同。革命后的法国曾经有许多的同情者,但他们既不是各国的政府当局,也不能控制本国的军队。法国在独个地开始战争的时候,是被迫与其他各国隔离着的,好象是害了传染病一样。然而,法国不仅打败了那种想要把它置于死地的联合势力,而且在革命以后形成了对欧洲其他各国的严重军事威胁,并且最终成了主宰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的主人翁。
周恩来 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 项羽 拿破仑 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气与毅力。
乔治·勒费弗尔 (法国资产阶级史学家): 在法国大革命后的新国家尚未定型时,拿破仑给了它一整套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大师的杰作。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已迫使资产阶级掌握争权,但随后的民主力量鹊起而与之相争,在皇帝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利,并扩张其势力;一旦摆脱了贫民的威胁,他们就准备自己登台进行统治,并恢复自由主义。在欧洲,法国的传播、英国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是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都在导致同样的后果,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拿破仑个人的影响是诚然可贵的,但只有顺应正在推动欧洲文明进程的历史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到作用。
汪荣宝 白马传闻气槩雄,霸图横绝海西东。十年终定兴王业,一战全隳盖世功。荒草平原仍宿雨,灵旗绝岛有悲风。乌江流涕天亡日,青史千秋恨事同。
顾毓琇 重瞳项羽,功业败垂成。乌江渡,虞歌里,楚歌声,黯伤神。壮志灭秦嬴,历战争,结同盟。邯郸役,鸿门宴,并光明。力拔山兮,盖世英雄梦,豪气纵横。看拿翁继武,欧陆起风云。茄鼓争鸣,一洲惊。问莱茵水,阿峰雪,经离乱,几飘零。时徒失,心犹壮,犯膻腥,作长征。黑海边头白,天寒冷,苦穷兵。烽火灭,疮痍满,恨难平。凭吊巍峨故墓,名王像,想见旗旌。怎黄沙白骨,空有泪如倾,劫后伤情。
张芝联 (中国历史学家): 拿破仑的资产阶级政权实现了战争、称帝、利益,不能推翻成果、法典、革命的反封建意义。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法国总统) :拿破仑是法兰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设计师、战略家和立法者,但在恢复奴隶制、独裁等问题上犯了一系列错 误。
1840年12月,在拿破仑灵柩被运回法国巴黎之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前来迎接他。
1855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 爱德华七世 )来到老残军人退休院(巴黎荣誉军人院),女王让王储(爱德华七世)“在伟大的拿破仑灵柩前下跪”。多年之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2021年5月5日,法国举行纪念拿破仑逝世200周年活动 拿破仑三世被俘
玛丽·路易丝 :拿破仑的第二任妻子,奥地利帝国公主,两人属政治联姻。她的思维教育属于反拿破仑一派,所以当拿破仑被囚禁在厄尔巴岛时,她毅然决然背叛了他。
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 :拿破仑的儿子,于1811年出生不久便被封为“ 罗马王 ”。在他第一次退位时,被寄养在外祖父奥地利皇帝那里,英年肺结核病故,“拿破仑二世”是给的封号。
查理·利昂 亚历山大·瓦林斯基 :拿破仑的两个私生子。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的侄子。于1848年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于1851年政变后称帝,建立 法兰西第二帝国 ,即为 拿破仑三世 。于1870年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废除帝制。

拿破仑·波拿巴 影视形象

年份
电影、电视剧
拍摄国家
1935年
《拿破仑》
法国
1954年
《拿破仑情史》
美国
1957年
《气壮山河》
美国
1960年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又名《决战奥斯特里茨》
法国
1968年
《战争与和平》
苏联
1970年
《滑铁卢战役》
意大利
1985年
《别了,波拿巴特》
法国
2002年
《拿破仑战争》
德国
2002年
《拿破仑1战争的号角》
法国
2002年
《拿破仑2王者的荣耀》
法国
2002年
《拿破仑3命运的转折》
法国
2002年
《拿破仑4滑铁卢之战》
法国
2003年
《拿破仑先生》
法国
2005年
《征战法兰西》
法国
2006年
《我与拿破仑》
意大利
2012年
《拿破仑美人关》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