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去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作出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四个面向”,要求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陕西高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四个面向”作为科教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系统谋划,让创新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领域虽取得显著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归根结底是基础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理论原理没有搞清楚所致。抢占基础研究制高点,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激烈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十三五”以来,陕西高校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和支持,基础研究水平持续跃升,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归纳抽象出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融合。坚持为国铸重器,推动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Z箍缩、阿秒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建陕西秦岭实验室、国家超算中心、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综合试验测试、超精密跨尺度基标准与溯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等重大科技平台,全力创建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生了以“清江生物群”“恒河猴甲亢模型”“超高压电性能透明铁电单晶”为代表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在《细胞》《自然》《科学》主刊发表论文23篇,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1项。

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今年3月,陕西省全面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为创新发展加力加速,加快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系统,进一步加快两链融合,努力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

陕西高校以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助力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无人机产业基地、西安电子谷、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打造成果转化新高地。探索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一批“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合作研发平台,推出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的服务模式,提高了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十三五”以来,陕西高校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大关,5G移动通信领域一系列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行业巨头的垄断,实现了我国首个无人机技术与整条生产线的出口,解决了黄土地区重载高速铁路技术建设世界性难题,类人胶原蛋白系列生物材料实现产业化,系列产品终端销售额累计近百亿元。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有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才能形成应对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只有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陕西高校紧密对接国家战略,积极开展科研协同攻关,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科研自立自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主动担当、勇于作为,提升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争创国家实验室。积极投身“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嫦娥四号”人类首次月背探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C919大飞机、北斗卫星全球组网、蛟龙号载人深潜、重载高铁贯穿西部、地裂缝和黄土滑坡防控、特高压输电网络、港珠澳大桥建设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亚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中亚考古队率先走出国门与中亚国家联合考古,为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作出贡献。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健康陕西建设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十三五”以来,陕西高校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生命健康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为突破口,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基础问题与关键问题的科研攻关力度,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与处治研究,加快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健康、环保等领域科技发展,让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陕西高校众志成城,所属附属医院派出6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并打响科技防疫战,打出了成功抗击疫情的“组合拳”。

聚焦“四个面向”的同时,陕西高校积极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充分挖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传承延安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坚持立德树人,激发师生热爱国家、投身陕西的内在动力。探索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持续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为追赶超越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围绕数学、物理、地质学、力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积极布局建设一批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创办全国首家培养应对气候变化专门人才的碳中和学院,实施“一带一路千人培训计划”。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陕西高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站稳高校科技创新的人民立场,聚焦“四个面向”,以“双一流”建设为主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常江,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来源《光明日报》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6/02/nw.D110000gmrb_20210602_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