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不是一首诗,只是形容
陈庆之
的一句话。
这是南北朝时期,
南朝
大将陈庆之攻入
魏国
都城洛阳时,城中流传的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意思是,功成名就的将帅们啊,千万别自作樊笼啊,任从你有千军万马,也要避开穿白袍的陈庆之统领的军队的锋芒。
拓展资料:
政治成就
在陈庆之坐镇
江淮
期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边境城市的生产,两年的时间,边境一带府库充足。陈庆之又表请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
豫州
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以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
军事成就
陈庆之出身庶族,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用兵灵活。陈庆之指挥艺术的最大特色是重视士气,善于把握战机,善于打运动战。陈庆之不但在战场上注重士气的作用,在平时也注意士气的积累。在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的演讲让
梁军
将士没有了任何顾虑,于是梁军在陈庆之指挥下“相率攻城”,创造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的战例。陈庆之的战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时爱穿白色袍子,因此所以当时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不善弓马
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
酷爱下棋
陈庆之自幼便跟随
萧衍
。萧衍酷爱下棋,棋瘾一上来可谓废寝忘食,经常通宵达旦地和人对弈,其他人都筋疲力竭,唯独陈庆之精力特别旺盛,只要萧衍想下棋,他随叫随到,甚得萧衍的欢心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不是一首诗,只是形容陈庆之的一句话。
-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
梁大通元年(527年),与领军将军曹仲宗、寻阳太守韦放会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仅率麾下200骑奔袭,破其前锋,旋引还,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魏军筑13垒,欲制梁军。陈庆之领兵夜袭,陷其4垒,迫涡阳城主王纬出降。梁军乘胜再战,鼓噪强攻,击溃其余9垒,俘斩甚多。大通二年(528年)十月,为飙勇将军,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次年四月,乘虚自铚县(今宿州西南)至梁国(今河南商丘县南),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相拒的魏将丘大千。旋于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大败魏将元晖业2万人。五月,引兵西进,连拔荥阳、虎牢二城,护送元颢入洛阳(今洛阳东北)。陈庆之以数千之众,取32城,威震中原。后因北魏重兵进攻,庆之孤军兵少,终遭惨败,只身潜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领兵围魏悬瓠(今汝南),击败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破魏行台孙腾等于楚城(今信阳北)。大同二年(536年),破东魏将领侯景,进号仁威将军。
-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武”。长子陈昭继承他的爵位。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出自南北朝洛阳城中的童谣。
1、莫自牢的意思是:千万别自坐牢笼。
2、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大将陈庆之攻入魏国都城洛阳时,城中流传的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意思是,功成名就的将帅们啊,千万别自作樊笼啊,任从你有千军万马,也要避开穿白袍的陈庆之统领的军队的锋芒。
3、陈庆之(484~539):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朝梁国的名将。自幼为萧衍的随从。梁武帝遣他与魏国交锋作战,多次获胜。最大的战绩是曾以七千兵力抵敌10万,攻取洛阳城。
梁武帝萧衍曾经亲自拿着诏书对其进行嘉勉,赐予陈庆之和他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威风凛凛,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