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标志 该奖是香港国际文学节及英国投资公司“英仕曼集团”联合创办的。最初的作品要求是“未发表英文版的 亚洲 小说”,既包括已发表的亚洲小说,可附带未付梓的英文译本;以及未发表的英文原作。假如获奖作品带有英译本,文学奖会在一万美元的基础上增加3000美元奖金给译者。组委会表示,文学奖“能令获奖者得到世界文坛的认可”,文学奖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协助将 亚洲 文学译成英文出版,并推荐到英语世界乃至全世界。香港国际文学节的总监彼得·哥顿表示,“英仕曼 亚洲 文学奖”将作为非盈利项目操作,评奖规则与“布克奖”相似。哥顿表示,创立该奖项是由于 亚洲 作家在全球文坛的角色日益重要,“亚洲正在逐渐成为国际出版商推出新作品的发源地,文学奖不仅着眼于已出版的作品,更会集中推荐还没有英译版的新作。
2010年3月官方网站更新,该奖以区区数百字宣布了评奖规则上的重大变更:该奖将只颁与2010年“首次以英文发表”的 亚洲 小说,原以其他语言写成的英译作品亦可。过去三年,该奖的评选范围一直是“未以英语出版过的 亚洲 小说”,所以这是个非常大的变化。 此外,作者将无权自行报名参评,而只能由出版商选送。每家出版商可送交两部符合规则的作品。奖金则从1万美元大幅提高至3万美元。若大奖得主为译作,译者可另得5000美元。按照公布的时间表,2010年度曼亚奖的决选名单将在2011年2月产生,3月份宣布大奖得主。
亚洲 文学奖的“亚洲”定义范围仅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27个国家与地区,而不包括土耳其、伊朗、中东、外高加索和中亚诸国等。 近年来,曼 亚洲 文学奖参赛数量有所下降,2007年有243部参赛作品,2009年有150部,2010年仅有54部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