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文白异读
- 外文名
-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of Chinese characters
- 定 义
- 同一汉字不同场合有不止一种读音
- 分 类
- 分为文读和白读
简介
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时有着不同的读法,如
客家话
里,无论在口语还是
书面语
中,“生”字单用表示“生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 [
sang
1],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 [
sen
1],这种现象也被称为
文白异读
,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文白异读和
多音字
是两个概念。文白异读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而多音字则是同一字由於不同意义或不同来源等而有不同的读音,它和方言没有关系。
[1]
总论
方言中的白读普遍是在
广韵
或更早的音系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来的方言固有成分。文读是从外来
强势方言
借入的,尤其是明清之后
官话
方言影响产生的。白读音代表较早的历史层次,文读代表较晚的历史层次。普遍来说,文读相对白读接近普通话。由于历史上的
民族共同语
有了多次较大变化,在个别方言中有多个文读层。如
闽南话
中,有六朝
吴语
和之前的上古成分、广韵音系的中古成分和明清时代的
北京话
成分。其中中古的广韵成分相对上古的成分是文读,相对近代成分是白读。但是总体上,越白层次越久和北京话差异越大,越文层次越近和北京话差异越小。
外方言借入的读音之所以被称为
文读
,是因为
旧书
塾倾向用接近
权威方言
读音教书,如同现代的“普通话校园语言”。本方言的固有读音之所以被称为
白读
,是因为被文读排挤出文教领域的关系,如同现代有些学校禁止方言一样。某些母语非北方方言的学者也对读书必须用文读进行了质疑,在部份情况下方言的白读可以对应
唐诗宋词
年代的读音。可以看到普通话审音的时候,去掉许多
北京话
的文读。比如:“白”的文读bo。这样,无论
诗词歌赋
,普通话一律使用“白”字的白读。
文读不仅通过文教等手段渗透到了生活中,甚至有
共同语
作为强大后盾常将白读最终淘汰出局,并促进了共同语同化方言。白读借助一些
固定词组
反抗文读,代表本土元素抗拒共同语的同化。白读淘汰文读的现象也是有的,
海南岛
因为远离官话区,白读反挤掉了文读。方言中文读的数量也体现了方言受权威方言侵蚀的程度。
历史上以
文读音
为基础的官话充当共同语,可以达到简单的跨方言交流作用。虽然官话本质上是修饰的
北京话
,官话文读也向北京话靠拢,但有时候文读音和北京话差异可以是蛮大的,主要原因是旧官话没有固定标准,明清时期方言区接触北京话的手段也是有限的。
历史上的
科举制度
加强了强势方言向方言区的辐射,直接体现为文读的强势。而前清皇朝覆灭也曾一度逆转文读的强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的
普及教育
和
广播电视
等推广共同语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文读面貌。一方面,在当代普通话影响下,一些方言区产生了更像普通话的新文读,而历史上学得不太像共同语或不像当代共同语的老文读处境尴尬,或是被新文读替代,或是挤掉白读成为白读。另外一方面,一些方言中原来文读充当共同语的角色被普通话替代而出现萎缩。比如当代上海的情况,说方言时倾向用白读,而原先使用文读的情况则用普通话说。
白读和文读本身没有
雅俗之别
,和当代人的
文化修养
也没关系,一些文读不过是纯粹地模仿
北方话
。又如:“癌”,普通话采用了
上海话
nge的折换音ái,该字本与“岩”同音。作为“见”系二等字,在北吴语中本有个细音文读,但是上海各界包括医学教授都只读白读
洪音
nge。
有些文白异读没有辨义的功能,但由于有些文读渗入方言已久,有些文白不同读音有固定读法,甚至有辨义的功能。
固定使用
白读的词汇一般是层次较老的词汇,和生活更近。吴语上海话:“物”,物事,白读;事物,文读。文白异读辨义作用如,吴语
上海话
:生活,白读表示劳动、工作,或体罚;文读表示人类的
生命活动
。
北方话
:大伯,白读dàbāi表示丈夫的哥哥,文读dàbó表示父亲的哥哥或称呼年长的男子。
起源
文白异读中的
文读
是用方言的
音系
模拟
标准音
,
白读
是方言土音。所以文白异读最普遍的特点是,文读一般比较接近官方标准语言。由於不同历史时期汉字标准音不同,文读大致分两种情况:一、古代以《
广韵
》为标准音,方言模拟《
广韵
》的发音作为
文读音
,
官话
区的文白异读多为此种情况,
闽南语
的文读也是保留唐朝官话语音。二、元代以来以
北方官话
作为通用音,
南方方言
模拟官话的发音作为文读音,比如
上海话
中“大衣”的“大”念做 [da],是文读,接近普通话;“大人”的“大”念做 [du],是白读。第二种情况导致了
北方方言
文白异读的现象较少,而南方方言则较多。 更精确的说法是,一种「方言」之内的「
白读层
」与「
文读层
」通常代表该语言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中接触当时代某种汉语(通常来自北方)的读音,从而像地层一样有所积淀而并存。例如闽南语原本保留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汉字读音,成为该语言的「白读层」;至唐代以后又引进新一套可能与当时官话类似的读音,便形成该语言的「文读层」。
另外,一般来说,方言固有语词、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动作、器物、语法
功能词
多是白读,借自于古代文言文、官话或现代
华语
(普通话)以及其他不同「方言」的词、科学术语、成语、
专有名词
、姓名等则多是文读。
而在不同的人群中,文白异读的现象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年轻人、
教育水平
高的人、会说
普通话
的人更多使用文读。在不同的环境中,文白异读也不一样。
正式场合
多用文读,日常生活则多用白读。但是,两者实是担负该语言当中不同的功能,习惯用
白读音
读出的固有语词并不适合改用文读音代换;习惯用文读音读出的
借词
也无法改用白读音。因此不应当将文读音与白读音赋予不同的文化评价,而应当同等地视为该语言不可或缺的两套汉字读音;并且也不宜为了「标准化」或「优雅化」某种语言起见而强迫将固有语词全部改用
文读音
发出。
各方言情况
在非官话区的语言里,
闽语
、吴语的
文白异读
现象最频繁,
湘语
次之,
客家话
、赣语、
粤语
则较少,可能是因为后三种语言比较接近《
广韵
》的标准音的源故。事实上,类似於「文白异读」的现象也发生在
东亚
其他地区,例如日语和
越南语
因为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借用汉语词的缘故,也有不同读音层次的差异。最显著的例子即是日语中
吴音
、
汉音
、
唐音
等的差别,越南语中的汉越语和
古汉越语
的差别。
例字
|
文读
|
用例
|
白读
|
用例
|
薄
|
bó
|
薄情、轻薄
|
báo
|
这块木头很薄
|
剥
|
bō
|
剥削、剥落
|
bāo
|
剥花生
|
给
|
jǐ
|
供给、给养
|
gěi
|
把明信片给他
|
壳
|
qiào
|
金蝉脱壳
|
ké
|
鸭蛋壳
|
露
|
lù
|
露宿、朝露
|
lòu
|
露马脚、露怯
|
色
|
sè
|
颜色、色彩
|
shǎi
|
色子
|
削
|
xuē
|
剥削、削减
|
xiāo
|
削苹果
|
血
|
xuè
|
血型
|
xiě
|
流了点儿血
|
钥
|
yuè
|
锁钥
|
yào
|
钥匙
|
■
见系声母
(见溪群,广义包括疑影晓匣)有文白异读,分别念
舌面音
与
舌根音
(或喉音)。如上海“家”[ʨia52]文/[ka52]白、“颜”[ɦiɪ113]文/[ŋʱɛ113]白、“樱”[ʔiŋ52]文/[ʔã52]白、“孝”[ɕiɔ335]文/[hɔ335]白、“学”[ʱjaʔ2]文/[ʱoʔ2]白。
■
奉母
部分有文白异读——[v]和[b]。如上海“凤”[voŋ113]文/[boŋ113]白(凤仙)、“肥”[vi113]文/[bi113]白(肥皂)。
■
日母
有文白异读——[z~ʑ]和[nʱ~ɲʱ]。如上海“日”[zəʔ2]文/[ɲʱiɪʔ2]白、“人”[zən113]文/[ɲʱin113]白。日母文读,在有
卷舌音
的
无锡话
、
苏州话
老派读/[ʐ]/,在
杭州话
部分(阴上声)读/[ʔz]/,在
江阴话
有部分(如:“仍”)读/[dz]/。
■
“鸟”
字声母有文白异读——上海[ʔɲiɔ335]文/[tiɔ335]白,白读合古音“都了切”。
汉字
|
文读
|
白读
|
生
|
[səŋ] 生物
|
[sã] 生熟
|
人
|
[zəŋ]人大
|
[ɲiŋ] 大人
|
大
|
[da] 人大
|
[du] 大人
|
物
|
[vəʔ] 事物
|
[məʔ] 物事
|
家
|
[tɕia] 家庭
|
[ka] 家生
|
■ 白话音念 [p-]、[p'-] 的“分、肥、方、蜂、浮”等字,文读皆念成 [h-]。
■ 白话音念 [ts-]、[ts'-] 的“舌、船、成、星、鲜”等字,文读念成 [s-]。
■ 白话音念 [k-]、[k'-] 的“枝、指、齿”等字,文读念成 [ts-]、[ts'-]。
■ “弟、世”白话 [-i],文读 [-e]。
■ “家、下、牙、茶”白话 [-e],文读 [-a]。
■ “阿”白话 [-a],“鹅”白话 [-ia],文读皆念 [-o]。
■ “骑、蚁、寄”白话 [-ia],文读 [-i]。
举例数字(1~10)读音如后:
(注:白读『一』若干学者认为「蜀」为正字、『八』白读 pəeh 为泉漳腔;『二』文读部分地区失落 j 声母,读为 lī)
汉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文读
|
it
|
jī/lī
|
sàm
|
sù
|
ngó͘
|
lio̍k
|
chhit
|
pat
|
kiú
|
si̍p
|
白读
|
chi̍t
|
nn̄g
|
saⁿ
|
sì
|
gō͘
|
la̍k
|
同上
|
peh/pəeh
|
káu
|
cha̍p
|
汉字
|
文读
|
白读
|
生
|
[sang1]
|
[sɛn1]
|
弟
|
[t'i]
|
[t'ɛ]
|
家
|
[ka]
|
[k'a]
|
肥
|
[fui]
|
[p'ui]
|
惜
|
[sit]
|
[siak]
|
正
|
[zhin](正宗),[zhang](正月)
|
[zhang]
|
文读
|
白读
|
|
生
|
学生[sɛn42]
|
出生[saŋ42]
|
软
|
微软[lɔn213]
|
软[ɲiɔn213]骨
|
青
|
青[ʨʰin42]春
|
青[ʨʰiaŋ42]菜
|
影
|
影[in213]响
|
人影[iaŋ213]
|
城
|
城[ʨʰin33/ɕin33]市
|
上城[saŋ33]
|
常
|
常[tsʰɔŋ24]年
|
反常[sɔŋ33]
|
在
|
现在[tsʰai11]
|
在[tsʰɛ11
]
屋里(家里)
|
话
|
说话[fa11]
|
话[ua11]事
|
办
|
办[pʰan11]公
|
啷办[pan33](怎么办)
|
● -ing([ɪŋ])--> -eng([ɛŋ])
|
|||
汉字
|
文读
|
白读
|
例句
|
精
|
dzing1
|
dzeng1
|
你
精
,我都
精
|
正
|
dzing3
|
dzeng3
|
好
正
|
净
|
dzing6
|
dzeng6
|
乾
净
|
惊
|
ging1
|
geng1
|
好
惊
|
平
|
ping4
|
peng4
|
呢样嘢唔贵,仲好
平
|
青
|
tsing1
|
tseng1
|
面
青青
|
● -ang([ɐŋ]) --> -aang([aŋ])
|
|||
生
|
sang1
|
saang1
|
阿
生
|
牲
|
sang1
|
saang1
|
畜
牲
|
● -iu --> -eu([ɛu])
|
|||
汉字
|
文读
|
白读
|
例句
|
掉
|
diu6
|
deu6
|
掉
垃圾
|
● -oi --> -ei
|
|||
汉字
|
文读
|
白读
|
例句
|
来
|
loi4
|
lei4
|
过
来
|
● -p/t/k6 --> -p/t/k2
|
|||
汉字
|
文读
|
白读
|
例句
|
额
|
ngaak6
|
ngaak2
|
配
额
|
率
|
leot6
|
leot2
|
速
率
|
盒
|
hap6
|
hap2
|
礼
盒
|
● -i --> -ai([ɐi])
|
|||
汉字
|
文读
|
白读
|
例句
|
使
|
si2
|
sai2
|
使
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