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厘岛,至今广泛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公元 12 世纪,一位名叫江菁薇 ( 音译,印尼文名 Kang Cing Wei) 的中国少女,随其父乘船抵达巴厘岛。她皮肤白晰、身材苗条、容貌姣好,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当时的巴东王国国王查亚·潘古斯( Jaya Pangus )为这位美丽的中国少女所倾倒,他向少女求婚并终遂所愿。
(国王与江菁薇的剧照造型)

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纯真的爱情故事演绎成了一段凄美的神话传奇。国王与江菁薇结婚后,多年无子嗣,于是国王决定出海,祈求神灵保佑,让他们尽快有自己的孩子。不幸的是国王的帆船遭遇风浪,被冲到了一个神秘的孤岛。在那里,他遇到了来自巴图尔湖邪恶的肥沃女神德威·达努( Dewi Danu )。在邪恶女神的百般诱惑下,加上自觉再也无望回到爱人身边的国王终于在孤岛上生存下来,并与达努女神育有一子。苦苦守候多年的江菁薇不见夫君归来,于是外出寻找。当她在神秘的孤岛发现了夫君与达努女神育有一子后非常恼怒,下令士兵与达努女神发生激战。爱情的力量唤醒了国王,让他再次站到江菁薇一边共同迎战邪恶势力。最终达努女神使用魔法,将国王和江菁薇变成了两座雕像。村民们在伤心之余,将小王子拥戴为新的国王。后人为纪念这一段爱情,专门为他俩塑造了雕像,分别命名为斯达苏拉( Stasura ) 和巴迪曼杜( Bhati Mandul )。这两尊雕像即是巴厘岛舞蹈 -- 兰东巴龙舞( Barong Landung )中两位神灵的原型。每隔 210 天,巴厘岛居民都会兴高采烈地抬着这两尊雕像沿街巡游,以纪念国王和王后。
(兰东巴龙舞( Barong Landung )两尊神灵的塑像)
如今,巴厘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例子随处可见。举行宗教仪式,中国铜钱是神圣的贡品( Pertima )之一。寺庙中必不可少的香烛,也是从中国引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 -- 春节以及当地巴厘印度教最重要的节日 -- 嘉龙岸节( Galungan )和库宁岸节( Kuningan )期间都有舞狮习俗,当地舞狮团挨家挨户舞狮( Barong Bangkung ),祈求商家财运兴隆、消灾纳福。大批孩子簇拥和跟随舞狮团,各商家也高兴地递上红包。当地除公历和巴厘历法外,普遍使用中国阴历( Imlek )历法, 2015 年对应的中国阴历为 2566 年,据说是源自孔子的诞辰。

一个爱情故事,讲述的也许是中印尼友好关系的一段佳话,见证的是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