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么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中国上下三千年,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呢?封建时代是否有打破禁忌不顾一切的爱情呢?
关注者
210
被浏览
143,487

50 个回答


必须答《烟花易冷》背后的故事呀。

以下取自百度百科:

《烟花易冷》是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的一首歌。该曲歌词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故事的背景是北魏时期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中描述的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洛阳城中一名皇家将领因缘邂逅女子后,俩人一见钟情并且私定终身,此时将领却被朝廷征调至边境征战,在连年的兵荒马乱中,帝都洛阳已沦为废墟,残破不堪,最后女子苦守将领不遇后,落发为尼,待将领历经风霜归来寻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蓝古寺,她却早已过世。人们告诉将军,这里一直有一个女子在等他。周杰伦以这个背景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烟花易冷》这首歌曲。

歌词更为精彩,在女性角度的:

浮图塔 断了几层 断了谁的魂

痛直奔 一盏残灯 倾塌的山门

容我再等 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 等你弹 一曲古筝

男性角度的:

雨纷纷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

我没看过原版的故事,但艺术是互通的,通过这首歌我就领略到了悲剧的魅力。

分――割――线――

新人第一次收获这么多赞,当时也只是随性一答,没有考证太多,题主也说了没有看过原版故事,也感谢几位评论区的朋友指出错误。 刚才去证实了一下,《洛阳迦南记》中确实没有此故事,但是可以说是以此书为灵感的,佛寺、动乱的时代这些都是南北朝时期的标志,我也相信那时一定会有类似的故事。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这首歌,大家可以去

“《烟花易冷》歌词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提问下了解。

分――割――线――

另外再推荐两首歌,也是有故事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和提问有所出入)

一是银临的《不老梦》:

终南山上有一座坟墓,名字叫“不老”。往来过客对此感到很好奇,就问缘故,才知原来这是淮南国翁主刘媗的坟冢。

元光二年上巳之日,刘媗在渭河边遇到了振翊将军韩衿,芳心暗许。第二年,黄河于濮阳决口,武帝派了十万兵士去救灾,又让韩衿督查。刘媗(知道了这件事后)去为韩衿送别,并且趁机表白了自己的心意。然而韩衿用“你年纪还小”这个借口,委婉地拒绝了她。

之后三年,韩衿曾戍守定襄,(期间)刘媗曾寄书信于他,信上说:我已到可以出嫁的年龄了。

又是三年,刘媗跟着姐姐刘陵侦查长安城(的情况),(为其父)结交、拉拢皇上身边的人。每次遇到韩衿,都是既欢喜又惶恐。

再过三年,刘媗患病,久治不愈。那时,韩衿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刘媗害怕这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追赶大军十余里地,终至所有力气都用尽,无法再追。(那时的她)咳血染白衣,憔悴瘦骨立。

元狩元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密谋反叛之事败露,刘陵、刘媗都被关入狱中。韩衿想要见刘媗一面,(便去求武帝),在未央宫叩首不止,直至额头破裂,血流满地,武帝依然没有答应。刘媗身故,韩衿亲手将其埋葬在终南山。那以后,长安城内便流传着一首歌谣:茔茔蔓草,岁岁不老;风雨如晦,死生为谁。

歌以淮南王谋反一事为背景,刘媗、韩衿为虚构人物。歌词是以刘媗知晓父亲谋反败露为视角创作的,开头便是:

等不到鬓雪相拥

重饮渭水畔那一盏虔诚

终究是绸缪青冢

替我将灞桥柳供奉

来世再漱月鸣筝

也许还能道声久别珍重

还有就是周杰伦的《千里之外》,配合mv的话更能理解这首歌的意境。我也是看完之后彻底爱上这首歌。

反对高票关于《烟花易冷》的答案。

对于这个故事,我确实被打动过无数次,但是经过无数次的查找资料,只能验证这个故事是假的,是后人编写的,或者按照某些传说说是方文山读《洛阳伽蓝记》时候灵机一动写出来的(当然这个说法依旧有待考证)。即便我自己按照这个故事,也写过一个加强版的内容 zhihu.com/question/2757

但对比一下真正当时留下的历史文献,一看也是漏洞百出。

为什么说这个是后人编写的、而且是瞎编的?原因很简单,

网上现在普遍能查到的故事这样说的:

宋文帝 时期,一守城将军奉命驻守洛阳城,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如故,很快便私订终身。

此时 北魏来犯,将军奉命出征 ,临别时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胜了后,一定回来迎娶你……” 俩人依依昔别,女子守在城门口,看着将军坐在马鞍之上,头也不回地离去…… 将军此征便是数月,其间 南朝宋 节节败退, 宋文帝一气之下连斩二将,北魏全线出击,强渡黄河 ,宋 文帝不听朝臣进言,发动强攻 ,无奈之下,洛阳失守。

宋文帝 撤回北魏 ,而重伤的将军则流落于 伽蓝寺 中。 待将军伤复之后,本想回朝,无奈此时 北宋 大势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死,将军从未怕过,但想着曾经的誓言,加上对 宋文帝乱杀良将 之举已至心寒,无奈之下,委身于伽蓝寺为僧,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战火,再回到她的身边。 他们昔别的城门,有一位女子经常坐在一块石板上等着心爱的人回来……”

问题是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洛阳在南北朝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北朝的中心,确实在 416年刘裕还是东晋权臣的时候派檀道济攻克了洛阳,然后420年刘裕篡晋建宋,可是在422年刘裕去世以后北魏再次攻来,夺回了洛阳

文中说到的 宋文帝刘义 隆时期,确实有过夺取洛阳的记录,在 430年七月 到彦之为主帅 ,因为洛阳守备不足轻而易举攻克;可因为来不及重新修补城墙且军备不齐,十月份的时候又被北魏大将安颉夺回了 (普遍史书上说的 430年失陷431年北魏夺回 ,其实说的是完全算上了 包括洛阳、虎牢、滑台和碻磝在内的黄河四镇 )。

所以在三个月期间内,历史根本没有给刘宋大军再次出征的机会,从北魏开始反击之后刘宋在这场战争中大部分以守势为主;而且本身洛阳就是从北方手里夺来的,北魏部队称不上“大军压境”,只能算等来援军后进行猛烈反击。

历史上也没有关于刘义隆在此期间,因督战不力为理由斩杀军中将帅的记录。倒是 426年刘义隆有过诛杀徐羡之、傅亮、谢晦的事件,但却是因为权力争斗以及之前徐傅谢三人谋害先少帝及庐陵王刘义真而杀掉的 ,跟与北魏战事无关,435参与元嘉北伐的主要军事人员檀道济全家被诛杀,也是因为在朝皇族忌惮其家做大,而在刘义隆的默许之下进行的;而所谓的 宋文帝不听进言 是在 450年的二次北伐

且在刘宋为时不长拥有洛阳的那段时间,史书上查不到任何关于 洛阳守将杜骥 的风闻情事,其妻京兆韦氏跟杜骥关系也好着呢,并没有任何生离死别,后来俩人也生了多个孩子。

再之后的两次北伐,刘宋势力也都没能占领洛阳。此后北魏孝文帝改革,洛阳也一直是北朝(北魏-东魏-北周-隋)的政治经济中心。

而且看看这个故事原文,除了第一段相对看着符合史书以外,时候的朝代国号乱得一塌糊涂( 特想受累问一句,宋帝撤到北魏是什么操作 )。

而这个故事说法,虽然在百度百科上也写了下来,但是在该故事的索引中引用了这么一篇文章,而实际上很少有人会去看索引内容: book.sina.com.cn/cul/c/

原标题:《烟花易冷》背后的爱情故事。

里面有这样一句:
“事实是,洛阳伽蓝记的正文和笺注里完全没有这么一个故事。该说法属于方文山或者网友编造出来的虚假之言,为这首歌包装古典文化外衣而炒作。”
“《烟花易冷》跟《洛阳伽蓝记》毫无关系,只不过虚构故事里所描述的是一千五百多年前杨炫之笔下那个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中,一名皇家将领与其所倾慕之女子间的爱情故事。”

而且再去翻杨衔之的《洛阳伽蓝记》里面写的大多以地理、文化、历史为主,描写了一系列洛阳在北魏-东魏时期,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名胜,以及背后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轶事。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合称北朝双璧,但是从古至今都被划归为地理类书籍——说白了就是古代的“洛阳旅行导游手册”。

书里介绍了诸多洛阳当时的古刹寺院,但并没有一个叫“伽蓝寺”的地方。

实际上“伽蓝”(qiě lán,来自梵语samgharama,读‘加蓝’其实更贴近原音),本身的意思就是“僧侣共住的园林”,即寺庙的意思。古人命名几乎不可能会出现“寺庙寺”这样的名字。

所以网上那些无数关于这首歌的故事,包括我自己改的那个,都是有BUG的。

看个乐呵就好,但请以后别再说《烟花易冷》出自《洛阳伽蓝记》的相关原文。

—————————分割——————————

回到本题。好多人都提到《孔雀东南飞》和陆游唐婉。这个就不再多说了,说个比较冷门的——《七世夫妻》

这个向来是以民间口口相传的词话流传的,成书年代不详,一说是明末清初时的作品,还有说是晚清时期的讲古作品。其实这个作品也挺逗机灵的,就是把好多地方戏曲故事和神话传说联系了起来。

说某年七夕,金童在天庭宴会打翻了酒樽,引得玉女不禁一笑。本来在这天就闹心的玉皇大帝以为二人动了凡心,当即贬谪二人下凡,要历经七生七世苦恋,才可功德圆满返回天庭。

第一世,两人分别投胎为孟姜女和范喜良(有作“杞良”),范喜良当民伕修长城累死,孟姜女哭倒长城、在秦皇岛投海自尽;

第二世,梁山伯与祝英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许梁生意、却配马郎门,最后双双殒命,化蝶而飞;

第三世,郭华和王月英,见于元剧《留鞋记》。胭脂商人郭华爱慕店铺女老板王月英,相约夜里土地庙相见。到了时辰王月英未见郭华以为情郎思变,留下一副鞋子以示羞愤,回家后高烧不退;而郭华当天实际上因事耽搁了时辰,到了后见鞋,也知道王月英误会了自己,也大病了一场,最终两人共赴黄泉;

第四世,王十朋与钱玉莲,见于戏剧《荆钗记》。王十朋与钱玉莲从小就是娃娃亲,青梅竹马。王十朋赴京赶考,期间钱玉莲父母先后逝世。钱玉莲的养父母因为贪图钱家财产,逼死了钱玉莲。王十朋考取状元回乡,发现了玉莲的遗物,也在悲愤中自杀。

第五世,商琳与秦雪梅,见于戏曲《三元记》商家与秦家原本是世交,秦家曾许约将自家女儿秦雪梅嫁给商公子琳。结果商家因变家道中落。后来商琳前去秦家索亲,秦家却把婢女假作女儿雪梅嫁给商琳。后来商琳知道此事之后过度气愤而离世。雪梅一生未嫁,帮着养大了商琳的儿子。

第六世,蓝玉莲与魏景元(也有说叫韦燕春和贾玉珍)故事来源于《庄子·盗拓》中盗拓跟孔子讲过的尾生的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个故事里那个女子后来见到抱柱而死的尾生,也是撕心裂肺,紧接着投河自杀。

第七世,吕蒙正(一说是李奎元)与刘瑞莲。吕生从军,兵败避祸,途中捡到一个弃婴。吕生收其为养子,取名蒙正(或奎元)。蒙正长大后文武双全,某日遇到一个老头,老头赠其一幅画,告诉他三年后才能打开画卷来看。后来蒙正遇到刘家设擂台招亲,蒙正即得了绣球又胜了擂台,娶了刘瑞莲。三年后夫妻打开画卷,发现上面画的是夫妻俩前六世的姻缘故事。两人终归白头偕老。

七世情缘,只有最后一世是完美结局。








对,香港版那个《齐天大圣孙悟空》里猪八戒的故事引用的也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