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该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活动的发展?

关注者
11
被浏览
21,941

8 个回答

感谢题主的邀请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 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包括和同伴,以及和成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产生。在幼儿园中,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孩子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积累,为促进孩子社会性活动的发展,我们可以

1.以孩子为出发,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包括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区域的布置。幼儿通过可操作的材料来获取社会性技能,从而提高独立性。

2.游戏。在活动中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不同场景的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民间游戏、区域游戏、 混班游戏等形式,创设与幼儿生活经历密切联系的游戏主题内容,逐渐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体验社会规则,最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很多抽象的东西孩子是不会直接表达出来的,但是孩子会在游戏中玩给成人看,会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所学表现出来。

3.绘本,故事。故事无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而大多的故事内容都会传达一种道理,讲故事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以及一些判断对错,辨是非的能力。

在一个呜帕的游戏课程中,小朋友们和日常一样,开始玩呜帕哭哭棋,准备进行一轮好玩的手工棋盘游戏。
今天玩的游戏是《疯狂的毛毛虫》,小朋友们在进行了一轮刺激的棋盘游戏之后就要开始拿着收集到的材料来制作这个棋盘的主题毛毛虫了。

就在要制作前,恺恺和小泽之间发生了这么一幕。

小恺因为在棋盘游戏中没有收集到毛毛虫的眼睛,但是小泽收集到了4只眼睛材料,很巧合的是小泽没有收集到短的扭扭棒,而小恺却收集到了很多的扭扭棒,所以小恺开始跟小泽商量交换材料的方案,最终两人在协商后完成了眼睛和扭扭棒的交换方案,当天小恺和小泽都完成了毛毛虫的手工制作。





以上的这个案例您可能看到的是两个小朋友之间的交换材料场景,但这其实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 社会规则

其中有一类规则是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相对应,同儿童为满足自己需要和目的而进行的自主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

这些规则不是预先就明确地存在着,不是事先制约人们着交往与实践活动。

相反,它们总是暗含在交往和实践活动之中,是因为有了交往和实践才会出现的规则,是有了碰撞、协商、交换、合作等行为之后才会出现的规则。

其实小朋友在日常中都会遇到种种的规则。

但现在幼儿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禁令,幼儿不能理解这些禁令,而当某些幼儿违反这些禁令的时候,成人往往会变得无可奈何。

因此利用生活体验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必要性,并引导他们自己讨论制定规则是十分有必要的。

- End -



呜帕专注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开发,首创国内哭哭棋,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多年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