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经历了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华章。作为东北抗联著名将领的赵尚志指挥过100多次战斗,打得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冰趟子”伏击战堪称赵尚志的经典之作,是东北抗联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伏击战。
反“讨伐”与敌巧周旋
1936年下半年,日军对活动在松花江下游的东北抗联展开疯狂“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作出积极部署,亲自率部队远征。
自1937年2月远征部队来到海伦境内,敌人便派出大批兵力不断跟踪、追击、堵截,妄图把赵尚志率领的部队消灭在海伦东部山区。远征部队在山里连续行军,与敌人巧妙周旋。当部队来到通北(今北安)县境后,为摆脱经常被敌人追击、堵截的被动局面,赵尚志决定伺机设伏,打击敌人。
1937年3月初,乍暖还寒。赵尚志率领远征部队共300余人顺着运送木材的山道开进通北东部山里。当时,通北山区仍十分寒冷,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盖。赵尚志率队进山后,便有一股敌人跟踪紧追不舍。赵尚志说:“现在的情况是前有各县讨伐大队的阻截,后有日寇和伪军的追击。敌人的目的很明显:一个是想把我们消灭,再一个是想把我们赶到大山里饿死、冻死,我们怎么办?我们要把日本鬼子引进山去打一次硬仗,让鬼子吃吃苦头,知道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当部队来到一个山道狭窄、两侧山坡布满茂密树林的地方时,赵尚志命令部队沿山路继续走二三里,然后分左右两路上山,沿山脊再往回折返,埋伏在树丛中,并将马匹牵到山后隐蔽起来。大约两个小时后,“讨伐队”的百余名敌人顺着山道沿抗联部队在雪地留下的足迹追寻而来。当敌人全部进入埋伏圈后,赵尚志发出战斗命令。顿时枪声大作,子弹雨点般地射向敌群。敌人趴在道旁拼命抵抗,进至山腰时,又遭到赵尚志部署的第二梯队的攻击。抗联将士居高临下,机枪、步枪齐射,日伪军应声倒地。此战毙伤日伪军30余人,抗联部队仅伤1人,缴获了敌人一些枪支弹药。
战斗结束后,赵尚志判断敌人一定会反扑,前来报复。于是决定部队迅速转移,把敌人引诱到山里,选好地势,再行歼敌。随后,部队行进至“冰趟子”地方。
“冰趟子”英勇斗顽敌
“冰趟子”是因冬天附近的山泉水流在一山丘下结成一片冰川而得名,当地人称此地为张破帽子店。这里曾有几家店铺,过往车马在这里歇息。车道北就是泉水凝成的那片冰川和河沟,车道南是一座岗岭起伏的小山,山上长满低矮而稠密的杂木丛,是个打伏击的好战场。此处建有四座伐木工人居住的木营,里面有用煤油桶做成的火炉。赵尚志召集干部开会,他说:“冰趟子这儿地势不错,坚固的四座木营可以固守,沟的两侧是山林,可以设伏;沟口处很狭窄,可以截断敌人退路,又可以打敌人的援兵。”接着,他命令指战员连夜构筑工事,设置埋伏圈,准备迎击来敌。
3月7日,日军竹内部队守田大尉所率队伍及伪军共800余人沿山道向抗联部队驻地方向赶来。面对武器装备优良、人数众多的敌寇,抗联将士毫无畏惧、士气高昂。当敌人进入埋伏圈时,一支伪军首先被击退,击毙伪军中队长,其余都连滚带爬地往回逃。接着,约200名日军扑向抗联部队占据的木营。但敌人在冰川上站不住、走不稳,战斗队形很快混乱不堪。一些趴在冰上想拼命还击的日军也被迅速打退。
敌人的第一次进攻遭到失败,但后援部队乘马爬犁又至,依仗人多势众,猛烈冲击,连续组织了第二次、第三次进攻,战斗越来越激烈,处于胶着状态。这时,一股敌人占据了抗联部队驻地左侧的一座木营。赵尚志见此,命令部队趁日军立足未稳,坚决夺回阵地。
当晚,战斗仍在继续。指战员在木营墙壁上挖出一排排枪眼,院套的矮墙也成为他们利用的工事。因山里夜间天气寒冷,枪支冻得打不响,战士们的手指也被冻得麻木不能弯曲扣动扳机。他们就换班轮流到木营里在火炉旁烤枪、烤手,然后再去出击。抗联主力依托木营和院套顽强阻击,另一小股部队隐蔽在道北河沟,拦腰射击敌人左侧翼。因河沟隔了一大片又光又滑的冰川,敌人不敢前进,只是集中火力攻打木营。但天空漆黑,无法瞄准,敌人的几次进攻皆被打退。后半夜,气温骤降,趴在冰雪中的敌人被冻得无力还击,枪声渐渐稀落。此时,赵尚志估计敌人将会在沟口撤退,于是命令加强沟口堵击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开始撤退。抗联部队在沟口与敌激战1小时,又出奇制胜,杀伤大量敌人。
打得敌人哀叹不止
“冰趟子”伏击战是东北抗联历史上以较小代价(与敌伤亡比大约为1∶40)取得巨大胜利的著名战斗,也是第三军成立后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这次战斗是在敌我力量相差较为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赵尚志的正确指挥下,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充分利用天气时令、地形地物,采取巧妙的伏击战术,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其中击毙200余人(包括7名指挥官),而东北抗联仅牺牲7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许多运送给养的马爬犁以及大量米肉、服装、军毯等物资,极大地鼓舞了北满地区广大抗日军民的斗志。
这次战斗对敌人震动很大。日伪军一提起“冰趟子”就胆战心惊,从此再也不敢从此处进山去“讨伐”东北抗联。事后,敌人在战场附近竖起一块木碑,质地为黄花松,碑上刻有被东北抗联第三军打死的7名军官名字。正是经历了此战的惨败之后,日伪当局对赵尚志的部队变得极为重视,甚至无奈地发出“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哀叹。1937年至1938年,东北抗联第六军从“冰趟子”出山,先后打开了通北火车站、管家烧锅、杜家围子、六井子、福安火车站、龙镇飞机场、讷莫尔警察署,并在北安市东胜、胜利等一些村屯建立了抗日救国会,开展游击战争。北满东北抗联部队与其他地区抗联部队一道,以艰苦卓绝的斗争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王恩宝)
网站编辑:白 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