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4岁,每次吃饭时面前需要放着iPad看动画片。他一边看,妈妈一边往他嘴里塞饭,每塞一口,妈妈还要提醒他“嘴巴动起来”,他才会开始咀嚼和吞咽,否则就一直含着食物。

我邻居家的女孩2岁半,挑食很厉害,每天只吃薯条和意大利面,拒绝吃其他食物,尤其是蔬菜。只要看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就会用尖叫表示抗议。


后台留言有妈妈和我说,宝宝1岁半了,长得很瘦小,总是担心他吃得不够,为了哄他多吃一口饭,什么招都用过:吃饭时给玩具,逗他笑,趁着嘴巴张开的时候赶紧塞一口,爷爷、奶奶、妈妈轮流追着喂…… 有时偷偷塞了一口,宝宝会犯恶心,把之前吃的也都吐出来了。

这不是吃饭,而是一场权力斗争

以上的例子都是我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其实,没有父母不关心孩子的吃饭问题,但吃饭习惯不好、挑食厌食的孩子却越来越多,而且常常年龄越大习惯也越差。为什么孩子的吃饭问题会让我们如此头疼?因为我们把这件事的关注点搞错了,在育儿过程中,重要的永远不是孩子的行为本身,而是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声。

从添加辅食开始,父母的态度永远是“多吃一口是一口”,总是想方设法诱骗孩子多吃;

孩子想碰食物时,全家人赶紧制止:不许碰,太脏了;孩子某一天吃得不如之前多,妈妈就会自责、焦虑甚至生气……这些都让孩子对吃饭建立起最初的认知:好有压力、好脏、妈妈会不开心。孩子甚至都没有体验过全家在一起轻松愉快吃饭的经历,当任何事物和负面情绪联系起来时,他就会本能地拒绝这件事。


当孩子不喜欢吃饭时,大人出于本能想让孩子多吃点儿。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也没有人喜欢别人侵犯自己的界限,但在吃饭这件事上,父母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控制和侵犯孩子:控制他们吃什么、吃多少;本该是他们自己的事,父母却使出各种招数,进行哄骗、贿赂、纵容、恐吓、打骂。

这正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越大反而越不喜欢吃饭,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觉醒,不喜欢继续被别人控制,于是就开始了餐桌上的战争。 通过父母对于吃饭的强烈反应,孩子意识到自己可以用拒绝吃饭作为抗争的武器,以逃离父母的控制,毕竟对于吃饭这件事,如果孩子不想,任何人都没办法让他吃下去!

为什么宝宝也需要餐桌礼仪?

从宝宝开始吃辅食起,就逐步引进餐桌礼仪,能够让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认为宝宝还小,等他大一些再教餐桌礼仪也来得及。 小宝宝其实是一张白纸,应该在他们形成“坏习惯”之前就 进好习惯。

良好的餐桌礼仪能够让宝宝更好地吃饭。我见过一些孩子,已经5岁了还需要大人追在屁股后面喂饭,或者吃一口饭玩一会儿玩具。通常越是这样的孩子,对吃饭的兴致越不高。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从小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让宝宝错误地将“吃饭”和“得到大人关注”或“获得奖励”联系起来。


餐桌礼仪有哪些?

对于这么小的宝宝,我们当然不会期望他懂得吃东西时不大声说话、不吧唧嘴巴等,但需要让他们明白一些吃饭的原则,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值得鼓励的。在为宝宝制订餐桌礼仪时,需要结合每个家庭的情况,也就是需要问问自己,哪些是自己所在意的。

以下是我在本阶段给小D制订的最基本的餐桌礼仪:

●吃饭前需要洗手;

●吃饭只能在餐椅上吃,下了餐椅就不能再吃饭;

●饭桌上不能大叫,需要东西或吃完要下餐椅时,需要用手势或语言进行表达;

●不能乱扔餐具;

●吃饭时不能玩玩具,不能玩手机、iPad,也不能看电视。


怎么教宝宝学会餐桌礼仪?

教这个阶段的宝宝学习餐桌礼仪,最重要的是大人的言传身教。宝宝最愿意模仿的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起,就应该让宝宝尽量和家人一起吃饭,父母要做好榜样。

1. 吃饭前,和宝宝一起洗手;

2. 饭桌上愉快、轻声地交谈,不争吵;

3. 要求其他人递菜时,要说“请”和“谢谢”;

4. 吃饭时要专心,不看电视,不看手机。

这些都是在用行为示范给宝宝吃饭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吃饭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一项社交活动。学习餐桌礼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定要持续练习。一旦开始教宝宝某种餐桌礼仪,全家人就要保持一致,坚定地执行,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大人对宝宝的期望,让他记得更清楚。当宝宝某些方面做得好的时候,大人需要及时肯定,正面强化。


吃饭时大吼大叫怎么办

宝宝大吼大叫的背后是有表达的需求,因此先要弄明白他为什么大叫,是饿急了,吃得高兴了,还是吃完不想继续坐在餐椅里了?

有段时间,小D吃完而我们还在吃饭时,她就会大叫。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小宝宝的耐心有限,不可能一直乖乖地待在餐椅上。 于是,我们就告诉她,如果她吃完想从餐椅上下来,可以用手势表达(比如指指地面)。

吃饭时扔餐具或食物怎么办?

对于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而言,这种行为可以适当地给予宽容。小宝宝刚接触辅食和餐具,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全新的东西,跟玩具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们愿意用手摸摸或扔在地上,这正是他们探索新事物的方式。 这时,父母越淡定,越不当回事越好,慢慢地等宝宝探索够就不会继续了。如果大人不断地阻止,反而强化了这种行为,宝宝会玩得更起劲。


如果宝宝已经超过1岁,这种行为有增无减,特别是超过15个月还在继续,大人就需要告诉宝宝,这样做是不对的。

说的时候要看着宝宝的眼睛,用坚定的语气跟他说:食物是用来吃的,餐具是用来装食物的,都不能乱扔。看着眼睛,是确保宝宝在听你说话;语气坚定,是让宝宝明白你不允许这样的做法。

如果宝宝继续这样的行为,可以把宝宝抱下餐椅,告诉他食物是用来吃的,因为你一直在扔食物,所以这顿饭就不能再吃了,即使没吃饱也要等到下一顿才能吃。

当然,不建议轻易使用这种方法,但如果反复出现这种行为,是可以尝试的,前提是全家人意见要一致,如果爷爷奶奶因为心疼而偷偷给他吃零食,就起不到效果了。

吃饭时玩玩具怎么办?

保证宝宝在吃饭时是饿的

这个是大前提,特别是1岁以后的宝宝,要保证一日三餐规律起来,因此要控制宝宝的零食。如果宝宝不饿却强迫他坐在餐椅上吃饭,他自然会想玩玩具、耍脾气,出现各种情况。

每次吃饭前10分钟左右,我都会和正在玩玩具的小D说,还有10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宝宝并不知道10分钟的意义,关键是给她一个准备的过程,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到饭点就把她抱上餐椅,也不管她是否正玩得兴致盎然。这样的准备过程会让宝宝更好地过渡到吃饭这件事上。


餐桌上多交流

很多时候,宝宝在餐桌上玩玩具是出于无聊,自己吃得差不多了,大人还在吃饭,没人和他交流,所以才想玩玩具。

基于这一点,我在吃饭时会有意识和小D多交流,谈论食物。比如:“你今天吃的是什么啊?西兰花!”“西兰花是绿色的。”“西兰花好吃吗?”这样的交流能够引导宝宝更多地关注食物,而不用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同时,这样也能帮助宝宝进行语言启蒙。

鼓励宝宝自主进食

为宝宝引进手指食物,鼓励宝宝自主进食。当宝宝双手忙于自己喂自己吃饭时,就会吃得更加专注,而不是想着玩玩具。


决定宝宝是否能够自己吃饭的因素有哪些?

无论宝宝学习任何技能,起决定作用的无非有两个因素:能力和意愿,两者缺一不可。宝宝学习用勺子吃饭也是一样的。

下面的表格是管理学的一个模型,能够很好地用于评估宝宝的各种能力。


宝宝用勺子吃饭是很高级的精细动作,需要宝宝具有成熟的手部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有些孩子不愿意自己拿勺子吃,根本原因是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很多家长从添加辅食开始一直喂宝宝吃饭,宝宝根本没有机会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拿起食物放进嘴里,父母却想当然地以为时间到了宝宝就会自己吃饭,这怎么可能呢?

有的妈妈说,我从一开始就给宝宝提供手指食物,他用手抓着吃得很好,但就是不肯用勺子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另外一个因素,即意愿的问题。


选择最简单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人的本性,孩子也是一样的,既然我用手抓着吃很舒服,为什么要选择更难的方式呢?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用来引导宝宝自己吃饭。

使用勺子的基础——能够用手指喂自己吃东西

宝宝到9个月左右开始学会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取食物,可以更加精准地把食物送进嘴里。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精细动作,即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取食物以及精准地将食物送进嘴里(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

如果宝宝还没有掌握这两个关键的能力,建议先对宝宝进行用手吃饭的训练,而不着急让宝宝用勺子吃饭。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宝宝进行锻炼,每餐都提供一些手指食物,不要怕脏乱,不要急着帮忙,让宝宝自己多尝试。


如何训练宝宝使用勺子?

通常2岁之后的宝宝都可以独立用勺子吃饭。但事实证明,如果你一开始就提供给宝宝足够的锻炼机会,宝宝会更早学会这项技能。相反,有些宝宝一直被剥夺这种锻炼机会,因此很晚还没有学会使用勺子吃饭。

在喂辅食的过程中,宝宝有时候会伸手去抓勺子,这时就是引进勺子的最好机会。你可以给宝宝一个勺子,让他自己体验一下。一开始不用着急,允许宝宝把勺子当作玩具来玩,目的是让他将勺子和吃饭建立起联系。

在你继续喂他的过程中,他会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尝试把勺子放进嘴里尝一下。一旦看到这个信号,就可以手把手地教宝宝拿着勺子在食物里蘸一下或舀一勺食物,并放到嘴巴里,让他品尝食物的味道,进一步强化勺子和吃饭之间的关系。


当宝宝可以抓起勺子并放进嘴巴时,你就可以给宝宝一个碗。不过,宝宝很可能会把碗扔掉。这时,吸盘碗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防止宝宝扔碗。一开始可以在宝宝的碗里少放一点儿食物,这样即使弄洒,“灾难”现场也不会很严重。你可以继续喂宝宝,同时也允许宝宝自己拿勺子舀碗里的食物。

有的宝宝一开始就可以用勺子舀起食物并送进嘴巴,有的宝宝则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完成,你可以先让宝宝自己握着勺子,然后你握着宝宝的手,这样手把手将食物送进嘴里。坚持每天、每顿进行练习,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笨拙地用勺子把食物送进嘴里,之后你会发现,他自己用勺子吃得越来越多,而你喂的则越来越少。

会用手吃饭,但为什么不会用勺子吃呢?

番茄在13个月的时候,能够非常熟练地用手抓饭吃,但她拒绝用勺子吃,每次给她勺子时,她都会扔掉勺子,继续用手抓着吃。通过观察我发现,小D始终对勺子不感兴趣,但对叉子很感兴趣。

原来我和小D吃饭时,自己是用叉子吃,却每次都让小D用勺子吃。有了这个发现后,我决定让小D先从使用叉子开始。果然她的接受度很高,很愿意模仿我的样子用叉子自己吃饭。

因此,要想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归根到底必须让宝宝有机会模仿大人吃饭的样子,同时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宝宝进行锻炼。

其实这些道理很多妈妈都懂,但就是不愿意放手,原因无非是怕宝宝吃得少,怕宝宝弄得太脏。但如果这个阶段不肯放手,接下来的喂养就会越来越困难。请妈妈们一定要权衡利弊,放心大胆地让宝宝去尝试。


如何避免餐桌上的战争?

重新对焦,各尽其责

要结束这场权力的斗争,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对焦,划清界限,明确父母和孩子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权责。

放弃控制孩子吃饭

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们吃不吃、吃多少都和我们无关,我们需要相信他们身体的本能,让他们自己去决定。保证孩子每餐营养均衡、品种丰富,这才是父母的真正职责。

此外,父母还要放下焦虑和担心。经过长久的餐桌战争,你应该明白,在吃饭这件事上,父母根本无法包办替代,不如把决定权还给孩子。每次吃饭时,全家人要和孩子一起吃,而不是一家人围着孩子喂饭。要让孩子明白,吃饭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是所有人都要做的事情。

每次吃饭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且不再使用任何招数去哄骗孩子,如果时间到了,孩子不吃,就心平气和地收拾餐桌,结束这顿饭。之后孩子即使喊饿,也需要等到下一顿饭才能吃。这时父母要淡定,偶尔饿一两顿,孩子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明白,到点吃饭时我就需要吃饭,否则就只能饿肚子。


纠正不好的吃饭习惯

吃饭是人的本能,当父母想控制孩子的本能时,事情就会失控。而好的吃饭习惯却是需要后天培养和父母引导的。如果父母为了让孩子吃饭而破坏了原则,放任孩子的坏习惯,事情就会更加失控。因此,父母需要把焦点放在建立良好的吃饭习惯上。

孩子吃饭时大叫、看电视、让大人喂饭等,都是非常不好的习惯,需要大人进行控制和引导。当孩子吃饭大叫时,你可以用平静的语气告诉他:“吃饭时不可以大叫,如果你不想吃饭,就可以不吃。”当孩子吃饭时想看电视,你可以告诉他:“现在是吃饭时间,吃饭时不能看电视。”当孩子要你喂饭时,你可以告诉他:“吃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自己吃。”

一开始你这样做时,孩子一定会抗议,也许会变本加厉,因为他们明白,只要我哭叫、拒绝吃饭,父母就会妥协,我就可以为所欲为。因此,他们会用更大声的哭叫来表示抗议,来试探父母的底线。只要父母坚持自己的意见,那么孩子用以对抗父母的筹码就不复存在了。


我看到太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而搞得筋疲力尽,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孩子不吃饭的行为,却没有看到孩子想要表达的情绪,也没看到亲子关系中出现的越界问题,而这才是孩子把吃饭当作和父母抗争的武器的真正原因。不认识到这一点,餐桌上的战争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吃饭这件事,把吃饭的权利真正交还给孩子,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吃饭是一件如此自然而然、轻松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