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的明教在福建,晋江草庵,世界上现存唯一的摩尼教遗址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曾经多次提到明教,比如“光明顶”、“圣火令”、“乾坤大挪移”以及“四大法王”等等。
我很喜欢这本小说,也读过很多次,包括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喜欢看,有不少朋友和我说,他觉得小说中的“明教”是杜撰的,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存在。
那么,《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真的是金庸先生杜撰的吗?其实不然。
金庸先生曾听闻福建泉州有摩尼光佛,便于2004年11月26日上午特意前来拜访。
根据当时的报道说,80岁高龄的金庸先生到了泉州晋江草庵寺参观,看到明教遗迹时,站在光佛石像面前,金庸先生非常高兴,连连说道:“看,草庵的存在说明,明教不是我杜撰的,很多读者还不相信明教的存在呢”。
是的,现在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罗山镇苏内村的华表山上的草庵寺,就是摩尼教的遗址,摩尼教也就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明教。
根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公元三世纪是由波斯人摩尼所创始,在《倚天屠龙记》中,明教教主“张无忌”也要听命的“圣火令”就是从波斯传过来的。
它的教义是杂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因为崇尚光明,所以也叫明教。
摩尼教最早传入我国,是在公元六至七世纪,当时主要盛行于新疆地区。后来在八世纪的唐代,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才开始进入中原地区。
不过,摩尼教虽然传入我国比较早,但福建晋江罗山华表山草庵摩尼教,却是建于元朝的。
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
因为摩尼教是一个崇尚光明,反对黑暗和压迫的宗教,所以,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也常常被起义军利用,以此竖起造反起义的大旗。
比如,北宋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军方腊,就以摩尼教(明教)为旗号,从睦州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撼动了大宋的半壁江山。
除了方腊,还有明朝太祖朱元璋,他参加的起义军也以“明王出世、普度众生”作为号召的旗帜,夺取了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
朱元璋占据天下之后,因摩尼教名“明教”和国号一样,又担心明教威胁到他的统治,所谓的“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便下令禁止拆毁明教寺庙,并遣散教徒,所以明教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不得已,明初盛极一时的明教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了道教、佛教的民间崇拜,也正因为如此,晋江的草庵寺误被闽南当地人以佛教寺庙供奉,才逃过一劫,得以保存下来。
而摩尼教,由于朱元璋的卸磨杀驴的做法,靠明教起势之后又灭了明教,最终明教被大面积扑灭,只存活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
现在的草庵寺,也是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教(明教)遗址。
草庵寺,是建于宋绍兴年间,因为是用草木建成的,所以取名为“草庵”。到了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开始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
反正在历史上,草庵寺也是经过多次修整复建。
如今我们看到的草庵寺,依山崖而建,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建筑。建筑墙体以红砖和大理石为主,屋脊也是高翘的燕尾脊,这些就是典型的闽南式建筑。
草庵寺,不要门票,从世纪大道旁边的一块写有“草庵”的大石碑拐进去,再沿着幽长的道路走到尽头。一座被卖东西的小摊贩包围着的山门就出现眼前,牌坊上书“万石梅峰”。如果不注意看,会往上山的道路上走。
在草庵寺遗址前方20米左右,这里曾出土了一块完整的宋代“明教会”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
之前金庸先生前来参观的时候,这块“明教会”碗引起了金庸先生的极大兴趣。
于是晋江市博物馆准备了一张“明教会”碗的照片,金庸先生还在照片背后签了名。这张照片现在被收藏在晋江市博物馆中。
在离开草庵的路上,金庸先生念念不忘刻于摩崖石壁上的摩尼教教义信条《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金庸先生说,能不能帮他拍下《劝念》,他希望将劝念的照片放在新版的《倚天屠龙记》的封面上。陪同的工作人员听了,当天就冲洗了照片,给金庸先生带了回去。
在《倚天屠龙记》中,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那一段,明教一行人受了重伤,光明左使杨逍带领众人打坐运功疗伤,面对敌人,大家异口同声,嘴里念叨着明教的教义: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我想,小说中杨逍他们所念的教义与摩尼教的教义信条《劝念》,在金庸先生的笔下,有异曲同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