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建设 |
团规章制度 |
公务员考试 |
选调生考试 |
就业政策法规 |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总体上职业生涯意识不强 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理想化倾向 ★职业生涯目标的理想色彩较浓; 辽宁省的人才市场测评结果显示,8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监;71%的同学说,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100万元的职业经理人,做一名叱咤风云的“金领”。 ★偏重对外职业生涯的追求; ★倾向于把职业生涯的成功归功于外因。 (三)不知道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 ★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对2005届毕业生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结果:虽然超过2/3的大学生都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但是对于如何进行规划以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却表现出犹豫。 ★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既渴望又陌生,对自己的生涯设计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低年级同学在选择课程学分时往往夹杂着很多的盲从因素; ★同时,由于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不清晰,因而导致了复杂的心理矛盾,甚至因焦虑导致心理疾病。 (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不科学性 ★应急性; ★急功近利性; ★自我性。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方法。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 . 个性化 ◆个性类型不同; ◆价值观类型不同; ◆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不同; ◆文化资本的构成不同; ◆职业生涯目标不同; ◆选择企业和单位的标准不同; ◆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不同; ◆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不同; ◆个人能力不同。 ◆职业生涯规划并非能够一次完成,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根据客观环境、自身条件的变化得以及时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要与外界环境尽可能多地交换信息,听取建议,并充分利用测评工具测评职业潜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工具,而不是固定的行为模式; (二)自我知识的了解 ※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心理特征等等; ※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方式: ※自我探索活动; ※自我评定; ※心理测验等等。 (三)职业知识的了解 ★社会职业状况: 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与分类、职业分类和结构、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流动的特点与规律,等等; 不同职业的性质、特点、任务、工作环境、资格要求等; ★教育培训信息: *个人为了获得适应某种特殊职业要求的职业资格,需要接受哪些教育与培训? *怎样对各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价、选择? *怎样对自己的胜任情况进行评估? *需要在哪些方面去提升自己?等等。 (四)职业生涯目标 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按性质分解和按时间分解; ①目标的性质分解: 外职业生涯目标:工作单位、工作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收入、福利待遇、声望、职位等等 内职业生涯目标:观念改善、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 ②目标的时间分解: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的特征: 目标可能是自己选择的,也可能是企业或上级安排的; 被动接受的; 未必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但是可以接受; 目标切合实际; 具备可操作性; 明确具体的完成时间; 对实现目标有把握; 需要适应环境; 现实眼光; 朝向长期目标,以“迂”为直; 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 中期目标的特征: 结合自己的志愿和所在单位的环境及要求制定目标; 基本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充满信心,且愿意公之于众; 目标切合实际并有所创新; 能用明确的语言定量说明; 对目标的实现可能性做过评估; 可以利用环境; 全局眼光; 与长期目标一致; 改变有可能改变的事情。 长期目标的特征 目标是自己认真选择的,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 非常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 有实现的可能,并有挑战性; 能用明确语言定性说明;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现即可; 对实现充满渴望; 立志改造环境; 长期眼光; 目标始终如一,长期坚持不懈; 创造美好未来。 ◆目标组合是处理不同目标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 ①时间上的组合: 并进、连续 ②功能上的组合 因果关系、互补作用 ③全方位组合: 职业生涯 、 家庭生活、个人事务 功能的组合 因果关系。比如能力目标实现(原因),将有利于职务目标的实现(结果);职务目标的实现(原因),会带来经济收入目标的实现(结果)。通常情况下,内职业生涯是原因,外职业生涯是结果。 互补作用。例如,一个管理人员希望在成为一个优秀的部门经理的同时得到MBA证书,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互补作用。 目标的冷热 ①热门目标 *众多的追求者; *社会对它的需要较大; *社会环境对它有利; *竞争者数量庞大; *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真正取得成功、成为佼佼者较为困难。 某种目标成为“热门”时,取得成功的不利因素、需要付出的艰苦劳动方面,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使一些人在选择这种目标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才能,也过高地估计了成功的可能性。 ②冷门目标 *在选择职业生涯目标时,着眼于有较大社会需求的“冷门”,即目前暂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却是未来非常需要的职业,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 *选择冷门目标,可以避免与众多的人竞争,只要这一目标确有社会价值,自己又做出相当的努力,就很容易取得成功; *冷门目标的优势,是有利于人才的崭露头角,生涯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高于热门目标; *在选择生涯目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条件,多侧重于考虑和选择目前尚属于冷门的方向。 职业生涯目标的再选择 l 初步职业体验后的了解——长期职业体验后的认知——职业目标的再选择 。 、 (五)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结构 *能力素质:智力、特殊能力、从业能力、知识、社会智力、创造力; *人格素质:气质、向性、情感; *理念素质:道德修养、责任心、观念、意志力; *健康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六)职业生涯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职业锚: *技术/智能型职业锚; *管理型职业锚; *创造型职业锚; *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2.职业选择的原则 (1)客观原则 *个人素质条件状况; *社会需求的可能性; *基于现实的选择。 (2)主动原则: *积极准备就业条件; *主动就业。 (3)比较原则 *个人和岗位相互比较; *几个职业间的比较。 (4)主次原则: *选择职业标准的主次; *职业需求条件的主次; *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 *哪些合理、哪些过分。 (七)、业生涯规划的程序(步骤) 第一步:目标设定 第二步:可行性研究 *社会环境分析和职业分析 *行业分析和组织分析 *个人分析和角色建议 第三步:设计方案 *确定职业目标的具体指向:如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大都市还是小城镇;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等等; *确定成功标准。 第四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措施 * 使学生了解其在观念、知识、心理素质与能力方面与目标要求的差距; * 要根据差距使用教育培训、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的方法; *确定实施步骤和完成时间。 (八)、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及时完善、修订职业生涯规划; ★考虑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 ★职业——家庭的平衡; ★个人潜能的开发。 (九)、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 一年级,了解自我; 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 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 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十)、大学生如何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要内容: (1)题目。包括姓名、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日期; (2)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 (3)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包括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分析,还包括职业环境分析; (4)组织分析结果。包括行业分析、对组织制度、组织文化、领导人、组织运行机制、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5)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 (6)角色及其建议。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些人的建议; (7)目标分解及目标组合; (8)成功的标准; (9)差距。即自身现实状况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10)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