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共4K,阅读时间约为5.5分钟
近几年以来,多部热播的唐代剧陆续走进观众视野,但里面诸多的日式建筑细节也激起了不少观众的吐槽。究竟真相如何?本期再次邀请了东大院的许碧宇小哥哥,为我们揭晓答案。
“日本将唐代保存得太好“?说说电影建筑布景的“真和式”与“假唐风”。
左:日本木版画中的神社 右: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故事要从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的说起。
《刺客聂影娘》
《聂隐娘》是一部很美的电影
《聂隐娘》的故事取材于唐代的短篇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晚唐,内地上映后,随即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一边是普通观众口中的“烂片,看不懂”,一边是影评人的盛赞+拿到手软的各大电影节奖项。而真正让古建爱好者参与这场大讨论的,是下图里所代表的一类观点:
影评人口中的日本寺庙足以“让唐人子孙汗颜”
原来影片在拍摄时,剧组跑到日本取了许多古建作为外景。紧接着片方在宣发时也在一直强调:“为了
还原大唐
,特地到日本取景”,再加上不了解中日两国建筑历史的影评人对日本古建不恰当得吹捧,使得不少古建的爱好者和专家纷纷开始反击。
《聂隐娘》部分日本外景地
“日本完好的保留了中国唐代的文化”
,这个论调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一些历史爱好者戏谑称之为
“文化电冰箱”
,就是用来调侃把日本当成唐代文化保留地的观点。(类似的说法还有“韩国是明朝文化的电冰箱”)
日本真是唐文化的电冰箱?
而具体到古建筑上,中日两国差别其实很大,并且中国留存下来的早期古建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比日本差。在这种情况下,影评人暗含
“日本古建高于中国古建”
的说法,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明明都很美,没必要捧一踩一
(左:日本法隆寺 右:中国佛光寺)
日本的早期木建筑的发展和中国关系密切。在
飞鸟时代
(同时期为中国的隋朝),日本开始受到自朝鲜半岛传来的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并于7世纪开始派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接着又经历了一段本土化的时期,在
镰仓时代
(相当于中国宋元时期)再次受到南宋建筑风格的影响。在这段时期内,日本木构建筑学习并中国结合本国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我们大致按时间顺序,可以把这时期日本建筑分为以下几种样式:
1、飞鸟样(中国南朝建筑影响)
2、白凤样、天平样、和样(中国唐朝建筑影响)
3、大佛样、禅宗样(又称“唐样”)(中国南宋建筑影响)
详见下图:
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建筑文化交流
所以,在大致了解了两国建筑的渊源后,可以说真正
和唐代关系密切的是“白凤样”“太平样”以及略晚出现的“和样”的日本建筑
,而《聂隐娘》的主要外景地圆教寺、大觉寺、海龙王寺等几个寺庙,都不是上述建筑风格代表作。
此外,因为日本气候比中国内陆更加湿暖,所以
干阑式建筑
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渐渐与中国高台基式建筑的发展路径开始分化。在建筑形象、特别是建筑下部及地面的处理上,两者也就产生了区别。
左图是中国南方和日本原始社会时期干阑式建筑的复原模型,建筑地面抬高以隔绝地表的湿气。右图是中国汉代的明器,已经出现了高出地面的夯土台基。
在后世的建筑中,日本(左图)保留了地面架空抬高的样式,而中国(右图)朝着夯土台基的方向继续发展
再加之中国对日本的建造文化影响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在日本出现了很多本土特有的做法。这些做法,有的在中国更早的时代曾经出现过,有的则是完完全全日本化的。
总而言之,很多日本木建筑的细部做法在中国唐代建筑中几乎没有。
来看下这几张张《聂隐娘》剧照。乍看之下,古韵十足。可古韵≠唐风。
《刺客聂影娘》剧照
实际上这些场景里建筑的细部做法,包括齐头昂、角部平行椽、格子窗、长押、寻杖(栏杆最上面一根横木)上翘的绞角出头等等,
都不是中国唐代建筑的典型做法
。
我们再用下面几张图,来进一步做个对比:
左图-日本:齐头昂(昂是斗拱中的斜向构件,日式齐头昂端头被垂直截断)
右图-中国唐代:批竹昂(昂端头是斜切的形式)
左图-日本:平行椽(椽子是用来承托屋面的构件,日式椽在角部平行布置)
右图-中国唐代:摔网椽(角部椽子角度随屋面形状不断变化)
左图-日本:长押(柱间的横向构件,安装时将柱内外箍住,不被柱打断)
右图-中国唐代:阑额(柱间横向构件,居中安装在柱头处,被柱打断)
左图-日本:格子窗(格子窗在中国宋代建筑中比较多见)
右图-中国唐代:直棂窗(这才是中国唐代最常见的窗形式)
所以,“中国唐代在日本”的说法,至少在古建筑层面是站不住脚的。至于为什么《聂隐娘》要跑到日本取景,大概是因为日本古建群内的园林景观,确实比主要遗存在中国北方的真正的唐代古建茂密精致的多,更符合创作者对于整体风格的期望。再者,取景的几处寺庙周边,没有高楼这类的破坏环境风貌的构筑物,剧组可以省去很多后期制作的精力。
接着我们来看看国产电影“唐仿日重灾区”的一个典型: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
徐克版《狄仁杰》系列
海报背景里出现了大阪天守阁
(天守阁的始建年代大约在中国明朝)
《狄仁杰》到目前为止拍了三部,故事都发生在盛唐时期的东都洛阳,大量的外景在国内的影视城拍摄完成。
《狄仁杰》团队在视觉奇观的营造上进行了许多大胆突破和尝试,获得了不少业内奖项的认可,但该系列电影的服饰、
妆发以及布景中“拿来主义”和“日化”的问题,却一直是大家吐槽的焦点。
剧照里武则天和唐高宗的日式服装
场景概念图中的日式鸟居和钟楼
到了第三部《四大天王》,艺术指导换成了日本人
赤冢佳仁
,狄仁杰办公的“大理寺”也就彻底变成了日式建筑。这可能也不全是艺术指导的锅,跟国内影视基地的建设也脱不了关系。
《四大天王》中大理寺场景剧照
这个场景里出现了“仿唐”布景中最容易出现
“唐破风”
。“唐破风”就是上图正中那个突出建筑主体、有曲线屋顶的结构。
日本东大寺的唐破风(左)
中国隆兴寺摩尼殿的抱厦(右)
“唐破风”
和
“抱厦”
都是在主体建筑外向前伸出的建筑结构,但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个我们很直观的就能感受到。“唐破风”的装饰性很强,在日本古建中十分常见。但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留存的建筑实例,只是在少数的唐宋时期的古画中可以看到类似的结构。
所以“唐破风”也被当做是一种日本建筑标志性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唐代的布景中确实有点违和。
可唐破风真的很好看,也难怪会有那么多国内的仿唐建筑都想来“破”一下。
这个场景里还有一处装饰,也是各类仿唐布景经常从日本拿过来直接安上的典型:就是屋脊端部的一对儿鸱尾。
《四大天王》布景中屋脊的鸱尾装饰,也是日本式的
鸱尾
安装在房屋正脊的两端,形象来自水中虬龙,取防火减灾之意。日式的鸱尾末端会彭涨起来,造型比较浑圆,整个看起来很像靴子,还时常在表面刷金,所以有人戏称为“金靴子”。而中国唐代的鸱尾,末端是尖的,造型瘦削,外侧的的鳍形象也要更舒展一些。
左图-日本唐招提寺太平时代的鸱尾
右图-中国洛阳唐代宫城遗址出土的鸱尾
另一部走奇幻风格的《妖猫传》,外景主要在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拍摄。里面几个场景细节也值得讨论。
《妖猫传》
首先是屋顶的
“唐破风”
,张雨绮饰演的春琴从唐破风里探出头来,还有点儿意思。
又见“唐破风”
再来说说
胡月楼
。
胡月楼气氛图
影片里,胡月楼是长安城最豪华的娱乐场所,引得空海连连赞叹大唐之盛世繁华。这组建筑布景的屋顶,同屋身比起来显得无比硕大。
建筑的主入口开在山墙面上,这在古代中国是很少见的
,但在日本却非常普遍。此外在最后成片的里,建筑山墙采用了木格作为装饰,显然是受到了类似京都二条城这类建筑的影响。
二条城(左)和中国宋代绘画的建筑(右)
两者屋顶大小以及山墙装饰的对比
其实中国本土也有许多非常棒的值得参考的实例,哪怕就只是山墙装饰这一个小的方面。比如下图
浙江兰溪的望云楼
(元代建筑),山墙的梁架就很有装饰性,比二条城的木格子要更具特色。
装饰性很强的山墙梁架
如果这种样式出现在胡月楼的设计中,应该会同样出彩。要是我们在布景中少用些舶来的元素,多混搭些自己的本土形式,可能效果也会挺好。(题外话:望云楼在2017年的一场意外中被大火烧毁)
最后来看皇宫的内景。
这个场景装饰痕迹很重,室内顶部密密麻麻的全是斗拱。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个设计是很糟糕的。因为这么大的室内空间全靠小小的斗拱承托,是根本不稳定的,
视觉上就显得摇摇欲坠
。真实的情况是把斗拱与更粗壮的木梁相组合,共同来承托重量。比如下图佛光寺东大殿内部。
在真实的建筑中,除了斗拱外还要靠木梁来承重
不知道这个场景的美术师是不是从当红日本建筑家
隈研吾
的作品里得到的灵感。
隈研吾近些年的作品,热衷以现代技术表现传统斗拱意向
如果是的话,也可以算是一种新型的仿日了。
说完了在日本古建里拍的电影、也说了在国内影视城拍的电影,那有没有真的在国内早期古建里拍摄影片呢。答案当然是:有!
这里要特别“吹捧”一下王家卫《一代宗师》里宫二奉道的场景。这个场景在
辽代古刹奉国寺
(1020年始建)拍摄完成,非常漂亮,很有质感。
《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里奉国寺外景
《一代宗师》中奉国寺镜头
影片中,宫二为报杀父之仇,毁掉婚约来到古刹奉道。这个段落对建筑结构的表现并不多,而是用大量的平移镜头来捕捉光影变化下建筑内部的壁画及塑像。同时景深外高大的木柱和深邃的室内空间,也为整个画面带来了神圣的氛围。片尾处,影片又一次对奉国寺内部进行了空镜再现,
意境营造得相当出彩
。
《一代宗师》片尾视频
《一代宗师》宫二奉道视频
仅从这几部电影来看,虽然并不能包含国内电影“唐仿日”以及取景古建的全部情况,但也都比较有典型性。我们很容易理解《聂隐娘》取景日本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狄仁杰》《妖猫传》作为一部奇幻色彩颇浓的古装片想要追求的装饰效果,当然我们同样也为《一代宗师》里展现的真正中国传统艺术的美丽感到兴奋。
电影毕竟不是科教片,作为电影美术工作者不必照本宣科地仿古。
但我们也还是希望在中国的古装片里,可以看到更多经过考证,漂亮地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
。特别是看了这么多字之后,咱们可千万不能再说“日本将唐代保存得太好”这种话了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