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是由 乔·舒马赫 执导, 杰拉德·巴特勒 艾米·罗森 帕特里克·威尔森 主演的一部爱情电影。影片改编自英国音乐作曲家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于2004年12月22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一个毁容的音乐天才魅影,他爱上了可爱的年轻女演员克里斯汀之后,他决定不遗余力的把克里斯汀打造成为一位耀眼的明星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剧院的幽灵、剧院魅影、歌剧幽灵、歌声魅影、歌剧院魅影
类    型
剧情、爱情、惊悚、音乐 英国、美国 2003年9月15日 至 2004年1月15日 01 Distribuzione
导    演
乔·舒马赫
编    剧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乔·舒马赫 、加斯顿·勒鲁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Jeff Abberley
主    演
杰拉德·巴特勒 艾米·罗森 帕特里克·威尔森
片    长
143 分钟 2004年12月22日(美国) 英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
色    彩
PG-13
imdb编码
tt0293508
在线播放平台
2004年 70000000 美元
混    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1870年,在歌剧院的地下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 杰拉德·巴特勒 饰) 。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
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戴伊被吉理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当深夜无法入睡时,小克莉丝汀总期盼父亲向她许诺过的音乐天使会出现。同情她的孤独,魅影假扮音乐天使,隔着墙对她说话,安慰她幼小的心灵,并教她歌唱的技巧。就这样九年过去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 艾米·罗森 饰) 在魅影的帮助下凭借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
在演出歌剧《哑仆》时,魅影指示要让克莉丝汀饰演主角,而让卡洛塔饰演仆人。可是剧院并没有遵从。演出时,魅影让卡洛塔失声,无法继续演出,而在演出芭蕾舞时,他又吊死了机械师约翰尼·布盖,并把他的尸体扔到舞台上。克莉丝汀和劳尔跑到剧院屋顶定情,却被魅影发现。
劳尔和克莉丝汀秘密订婚,魅影突然现身于歌剧院的化装舞会,强迫歌剧院演出他亲手谱作的歌剧《唐璜》,并指名由克莉丝汀担任女主角。心烦意乱的克莉丝汀,半夜奔至父亲坟前哭诉,魅影却意外的出现在墓园,劳尔也追了上来,与魅影拼剑,魅影愤怒的要与克莉丝汀和劳尔宣战。
在《唐璜》首演当晚,歌剧院四周布满警察,不料魅影竟然杀死男主角,亲身改扮上场,与克莉丝汀演对手戏。在戏演到最高潮时,克莉丝汀当众扯下他的面具,魅影启动机关将歌剧院的吊灯坠落,剧院付之一炬。魅影还将克莉丝汀掳至他的地下密室。劳尔追踪至地下,和魅影展开对决,却被他用绳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胁克莉丝汀答应求婚。
一方面为了保护劳尔,另一方面克莉丝汀看清魅影的绝望和可怜之处。克莉丝汀吻上狂暴的魅影,此刻魅影明白自己对克莉丝汀的爱与克莉丝汀和劳尔的爱相比相差甚远,绝望的魅影送走紧紧相拥的这对恋人,在警察和群众闯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隐去,只留下一张似笑非笑的凄凉面具。
1919年巴黎,年迈的劳尔坐着轮椅到破旧不堪的歌剧院里参加拍卖。在拍卖会上遇到了同样年迈的吉理夫人的女儿,劳尔拍到了一个身穿波斯袍子敲着铙钹的玩具猴的音乐盒,并把音乐盒带到了克莉丝汀的墓前。却发现克莉丝汀的墓前还有一枝系有墨绿色丝带的玫瑰花
Think of Me
Angel of Music
The Mirror (Angel of Music)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The Music of the Night
Prima Donna
All I Ask of You
All I Ask of You (Reprise)
Masquerade
艺人: Andrew Lloyd Weber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语种: 英语
The Point of No Return
唱片公司: The Really Useful Group
Down Once More / Track Down This Murderer
发行时间: 2004年12月06日
Learn to Be Lonely
专辑类别: 原声带、影视音乐
  • 埃米·罗森与帕特里克·威尔森的接吻镜头拍摄了多次,以至埃米·罗森不得不用冰块缚住嘴唇,以防双唇肿胀。
  • 电影所有演员中,只有明妮·德里弗不是亲自演唱,她虽然是名训练有素的歌手,但没有丝毫歌剧演唱经验。
  • 埃米·罗森出演《歌剧魅影》时年仅16岁,与小说中的克里斯汀同岁。
  • 谢加·凯普尔之前被考虑执导该片。
  • 约翰·特拉沃塔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之前都是扮演“魅影”的人选,后者甚至还为此进行了声乐训练。
  • Charlotte Church和安妮·海瑟薇之前都是扮演克里斯汀的人选,后者因为要出演《公主日记2:皇室婚约》而放弃。
  • 凯蒂·赫尔姆斯之前有望扮演克里斯汀,但导演认为她年龄偏大。
  • 在扮演该片角色之前,杰纳德·巴特勒和埃米·罗森从没看过音乐剧。
  • 片中“魅影”只有14句台词。
  • 剧院着火的场景是真实拍摄的,因为导演希望打造真实效果,于是苦心搭建的剧院被付之一炬。
  • 片中的特技都是帕特里克·威尔森亲自完成的。
  • ·魅影”住处中的蜡像是由埃米·罗森真人扮演的。
  • 苏格兰演员 杰拉德·巴特勒 因为要在影片中扮演男主角“歌剧院幽灵”,为了完美再现这个面目古怪的幽灵形象,化妆成为最耗费时间的一个工作,每次他都要在化装间里花掉四个小时。
  • 《歌剧魅影》的故事发生在法国的巴黎歌剧院。这个歌剧院,因为它的复杂结构和长久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气氛。该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整个歌剧院占地三公顷,有七层之高。而且,在歌剧院的最地层,有一个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

    歌剧魅影 穿帮镜头

    • 进入地宫后,到了音乐唱段“the Music of the Night”,唱到:“Let your fantasic unwind”时,摄像机的影子出现在画面中。
    • 在去地宫前可以清楚地看见女主角穿着丝袜,但在地宫睡了一觉后,她的袜子却不翼而飞。
    • 梅格洁莉和众人来地宫时穿过水池裤子弄湿了,但当她进入魅影房间时裤子却是干的。
      年份
      电影奖
      届数
      奖项
      获奖者
      类型
      2005年
      奥斯卡金像奖
      第77届
      奥斯卡奖-最佳摄影
      约翰·马西森
      提名
      2005年
      奥斯卡金像奖
      第77届
      奥斯卡奖-最佳艺术指导
      Anthony Pratt、Celia Bobak
      提名
      2005年
      奥斯卡金像奖
      第77届
      奥斯卡奖-最佳原创歌曲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Charles Hart
      提名
      2005年
      美国金球奖
      第62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
      全剧组
      提名
      2005年
      美国金球奖
      第62届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埃米·罗森
      提名
      2005年
      美国金球奖
      第62届
      电影类-最佳原创歌曲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Charles Hart
      提名
      2005年
      土星奖
      第31届
      土星奖-最佳年轻演员
      埃米·罗森
      获奖
      2005年
      土星奖
      第31届
      土星奖-最佳服装
      Alexandra Byrne
      提名
      2005年
      土星奖
      第31届
      土星奖-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全剧组
      提名
      2006年
      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29届
      最佳外语片
      乔·舒马赫
      提名
      获奖记录参考资料: [7-8]

      歌剧魅影 创作背景

      早在1988年,音乐剧的创作者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就想用原班人马将其拍摄成电影,由华纳兄弟买下了它的版权。但在1989年韦伯与妻子 莎拉·布莱曼 产生感情危机并于1990年离婚,莎拉·布莱曼辞演女主角使此片的拍摄一再耽搁。直到2000年后,韦伯才又重新拾起了这个藏在心中多年的梦想,但此时原来的许多演员都已老了,尤其是近60岁的克劳福德婉拒了魅影这一角色。因选角上的困难,华纳兄弟并不看好《歌剧魅影》的前景,只出了5500万美元,这让导演也很为难。正是这个原因,剧组大胆起用了一批年轻演员。没有明星的支持,但导演依然自信的说,只要原来看过这部音乐剧的人有一半来看电影,剧组就有3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虽然音乐剧和电影本质不同,但韦伯却对他的新尝试,等了18年才拍成电影的作品,感到特别的满意。除原音乐剧内的知名乐曲外,《歌剧魅影》的电影配乐也由安德鲁·洛伊·韦伯亲自操刀谱写。
      乔·舒马赫 担任了电影版《歌剧魅影》的导演和编剧。原本制片公司对导演人选比较倾向于 谢加·凯普尔 (Shekhar Kapur),但早在该片90年代的筹划时期,乔·舒马赫就已经成为安德鲁·洛伊·韦伯心目中最适合的导演人选,在他的坚持下乔·舒马赫最终接过了导演工作。

      歌剧魅影 剧本改编

      在改编剧本期间,舒马赫和韦伯对几位主要角色的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音乐剧中,观众无法看到“魅影”的童年时期,而电影则有优势将这一幕重现给观众,从而让观众更理解“魅影”的处境。舒马赫专攻拍摄,韦恩专攻音乐,两个在各自领域成就非凡的艺术家优势互补,而且给予了对方足够的发挥空间。

      歌剧魅影 拍摄过程

      电影版《剧院魅影》保留了音乐剧中的大量乐章,同时也加入了韦伯为电影专门创作的新乐曲。无论是老歌还是新作,韦伯都大量借用了电影音响的艺术处理手法。而导演舒马赫也要求所有歌曲都由扮演角色的电影演员亲自演唱,从而逼真的在音乐电影中表达情感。男主角的杰纳德·巴特勒曾被导演要求强化训练演唱,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巴特勒不能正常的说话,只能的用歌声同别人交流。
      为了完成周密的计划,剧组甚至在位于松林摄影棚的韦伯工作室里搭建了录音棚,用于演员及时的录下唱段,为随后的拍摄做准备。即便如此,演唱和表演的衔接仍然越发紧迫,最初演员们在开拍段落前的3周录制好唱段,而到了拍摄尾声,录音比拍摄只提前了3小时,剧组人员不得不从早晨6点就开始调试。
      影片的主要场景都是在英国的松林摄影棚拍摄的,由8处布景组成,建造总共耗时10个多月,使用了73吨钢材、15000升涂料、总计超过92英里长的木料和52英里长的脚手架。影片剧组的工作人员潜心研究了大量文学和建筑学的书籍,在史料的基础上重建了巴黎歌剧院的内景,豪华的包厢、金碧辉煌的台柱和雕像、假面舞会的奢华场景,这些布景与华丽的人物服装如同时间倒流一般,把观众带回到了当时的巴黎。片中重要的道具,那座17英尺高、13.2英尺宽、重达2.2吨的水晶吊灯用去了2万多枚施华洛士奇水晶,仅此一项就耗资130多万美元,吊灯制作耗时4个月,装配到摄影棚中就用去了整整4天。而最后一幕高潮戏的地点,“魅影”那座带有管风琴的地下宫殿也耗去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搭建完成

      歌剧魅影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西班牙
      2004年12月9日(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nema de Catalunya)
      中国台湾
      2005年1月7日
      中国香港
      2004年12月30日
      美国
      2005年1月21日
      希腊
      2004年12月10日
      英国
      2004年12月10日
      爱尔兰
      2004年12月10日
      以色列
      2004年12月10日
      韩国
      2004年12月10日
      西班牙
      2004年12月15日
      瑞士
      2004年12月16日
      意大利
      2004年12月17日
      美国
      2004年12月22日(limited)
      法国
      2005年1月12日
      泰国
      2005年1月27日
      日本
      2005年1月29日
      菲律宾
      2005年2月9日
      如果仅从悲剧冲突来看,《歌剧魅影》似乎不那么强烈和典型,从而给人一种不太“悲”的感觉。也许这是音乐剧本身在表达剧情方面有所局限的原因。但《歌剧魅影》的悲剧性一点都没有因为剧情的简单而逊色,相反由于人物性格的非典型性而导致的复杂性,由于复杂的人物关系造成的悲剧性,影片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虽然不那么刺激,却让人沉醉不已,回味无穷。这是《歌剧魅影》的独特魅力。比起那种由英雄人物的牺牲或受难而激发观众怜悯和恐惧情感的程式化的悲剧,《歌剧魅影》的悲剧性显得更加醇厚而绵长。
      影片可以明显区分为两个的层次或两条线索,它们之间体现了一系列的对立,如地上与地下的对立、美与丑的对立、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图像与音乐的对立、彩色与黑白的对立、日神与酒神的对立、生与死的对立等等,这一系列对立才是影片的悲剧冲突的真正根源。表面上看来,拉乌尔与艾里克代表了冲突的两极,克里斯蒂是这场冲突的焦点或战场,但事实上他们三个人的性格中都隐含着这种冲突,因此悲剧人物不仅是克里斯蒂,而是他们三个人,是所有的人。
      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相互争斗与倾慕的复杂关系,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意识与潜意识的这种复杂的纠葛,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关系深刻而耐人寻味。 (大众网评)
      该片故事发生在1870年的巴黎,那是个金碧辉煌的时代。片中华丽细致的场景、服饰和道具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奢华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配乐,片中的配乐一般是二十八人的管弦乐团,然而有时为了描述更戏剧化的情节,也会用到交响乐团演奏。即使不看电影画面,听着完美的音效,观众也能感受到情节的起伏变化。
      或许是在表演过程中过分强调了男女主角声音的表现力和外在气质的吻合,演员的表演缺乏内心戏的深度,没有表现出电影版和舞台音乐剧版的不同,这多多少少令人有些遗憾。 (21CN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