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知道比干因劝谏纣王而被挖心的故事。这次到新乡,正好途径比干庙,自然要前去拜谒一下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比干庙坐落于卫辉市区北部,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时间早些,几乎没有游客。快到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明代照壁,上面镶嵌由绿色琉璃砖烧制的牡丹花图案,顿让我这个来自牡丹花城的朋友有些亲近。山门古朴,上书
“殷太师庙”四字。步入后,古柏长青、主殿肃穆。看了介绍,思绪不禁穿越到3000年前。
比干,商纣王的叔叔,身居高位。纣王淫乱暴虐,大臣们多次劝谏没有效果。比干这时站了出来说:
“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纣王也恼怒了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就把比干的心挖出来看看。比干惨死如斯,令人心神激荡。后来武王伐纣,砍了纣王的头,并安葬了比干。
主殿的
“开心柏”传说着比干的冤屈。它从根至梢全都裂开,中间呈现一“心脏”的形状,说是柏树有感于此,要将心掏出救活比干。还有“空心菜”的传说。比干遭剖心后,忠魂触动天庭,玉皇大帝搭救,结果比干遇上由妲己变成的老妇拦路叫卖空心菜,老妇说:“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该死。”比干听后,口吐鲜血身亡。
步入二门,甬道旁碑石林立,驻足观看,思古之情顿生。北魏孝文帝元宏从平城南下洛阳,
“经比干墓,商其忠而获戾,亲为昂文。”唐太宗李世民亲撰《祭殷太师比干文》,称其“犯颜色,逆龙鳞,奋不顾身,有死无贰”。清乾隆皇帝撰《过殷比干墓》称其“披沥以陈,甘于殒弃”。还有称其“三代孤忠”“亘古忠臣”等等。文人墨客也慕名前来。宋朝王十朋称“不向天庭剖心死,安知心异世间人”。明朝斐骞称“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者也”。清朝王廉称“茫茫千古郁忠魂,逆耳批麟第一人”。
抬头仰望,主殿门楣上悬挂有
“谏臣极则”的大字牌匾。谏臣在古代多指直言规劝皇帝过失的臣子。“极则”就是最高标准。这个评价自然高到极致。实际上在此时期,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尚未形成,但比干认真履行“谏”的职责已经属于行政监察范畴内。所以历代监察官员、谏官等路经此地,多到比干庙拜祭,如清朝监察御史李元《颂比干》“独智拒忠谏,元老甘剖心。窍随白刃见,赤色凝坚金。入火不受焦,入水不伏沉。九泉埋不得,化作丹凤吟”,推崇其忠直为民、敢谏无畏的高尚品德。
比干也被后人称为
“古今谏臣第一人”。他身上的谏诤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更值得我这个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干部认真思索。(驻市检察院纪检监察组 李彦科)
责任编辑:
洛阳市纪委监察委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