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温柔的灭火器  ·  中国要闻·  1 年前    · 
温柔的灭火器  ·  环球人物·  1 年前    · 

原标题:不全面了解巴列维王朝历史,就无法弄懂伊朗和美国的夙怨(二)

礼萨·巴列维执政后,国内局势动荡,北方的阿塞拜疆和北库尔德斯坦宣布自治被镇压。1951年4月28日,摩萨台被选为首相,他顺应民意,实施渐进式社会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雇主向患病等提供福利、解放佃农等,禁止英国开采伊朗石油,将石油收为国有。

英国随即展开报复,导致伊朗石油收益大缩水,1952年摩萨台被迫辞职,但在全国性的罢工压力下,再任首相的摩萨台加大改革力度,限制国王权力,1953年8月,国王试图解除摩萨台职务未成,被迫出走。

美国为了保持中东利益及获取伊朗石油,1953年8月19日,将摩萨台推翻并囚禁至死,巴列维重新上台,导致部分伊朗人不满。巴列维国王立即将石油公司归还外商,实行亲美政策,实行独裁专制统治,1963年1月,伊朗开始充满美国蓝图的“白色革命”。

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改革、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入股分红、妇女参加普选,城乡实行现代教育,发展工业、交通和文教事业,改组政府机关、行政权力下放等。

礼萨·巴列维励精图治、苦心经营,改革一度取得比较出色的成绩,教育方面,近一半人口脱离了“文盲”,经济方面,1972年,伊朗石油收入为28亿美元;而到了1975年,伊朗石油收入飙升至178亿美元,1978年,伊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那时中国才222美元,直到2007年才达到2652美元。

军事方面,几十万军队一律装配备了当时美国先进的F14,F15战机,1971年,伊朗军队占据了阿布穆萨岛和大小通布岛,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与以色列并称中东双雄。

社会生活方面,男性平等、妇女可以自由恋爱、自由打扮,当时的德黑兰街头,和巴黎、纽约等顶级大都市并无二至。

总体来看,伊朗成绩单很耀眼,GDP增速十年超过11%,一度成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跟西方经济强国齐平。

那么,巴列维王朝又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呢?简单来说,有以下六个原因。

一、占全国总人口62%的农民利益被严重侵害。

据1962年数据统计,超过62%的农户只占有5%的土地,且多为贫瘠的旱地,农民向地主租地,又受到残酷剥削,礼萨•巴列维的土地革命可以说是失败的。

礼萨•巴列维“重工轻农”,曾提出“不要农业”构想,大幅降低农业投资,限制主要农产出售价格,全国一半的医生都在德黑兰,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国王好大喜功,经济畸形发展。

伊朗经济完全取决于石油市场,钱粗时无序进口,但国内的交通运输能力却与庞大的货物流量不匹配,货品在港口、车站积压半年是家常便饭,浪费惊人。盲目的投资导致通货膨胀率由1975年的9%直线上升为1977年的25.1%,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巴列维好大喜功,1971年,他为庆祝波斯帝国建国2500年,邀请6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花费数亿美元!

三、触碰伊斯兰教利益,遭到伊斯兰教的强烈反对。

从公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千百年来伊斯兰教在伊朗早已根深蒂固,但礼萨•巴列维先是政教分离,实行前面所述的各种作法,严重违反了宗教的教义。更主要的是伊朗教士享有国民议会主要席位、司法权、教育权,他们掌握大量的土地、房产,可以征收宗教税等特权均被剥夺,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使他们水火不容。

四、卖身美国,出卖国家利益,引起国民不满。

近代以来,伊朗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国民倍受耻辱,复兴昔日波斯帝国的荣光,是伊朗人民的梦想。但礼萨•巴列维却允许美国向伊朗派遣各种代表团,将伊朗诸多部门置于美国代表团的监督之下,美国军事人员还享有治外法权,犯罪只能由美国人处理,美、英、法组成的西方国际财团获得超过50%的伊朗石油收入。

五、腐败贪污成风。

礼萨•巴列维执政期间,可以说无官不腐、无官不贪、国王本人所敛财产更是不计其数,生活挥霍无度,他第三任皇后法拉赫,加冕皇冠有1469颗钻石,36块绿宝石,105串珍珠和36粒美玉,穷奢极欲,社会风气日趋腐化,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六、日渐独断专行。

1957年,礼萨•巴列维在美国的支持下,组建了直接受命于自己的秘密警察、情报组织“萨瓦克”,负责审查媒体,监督政府官员、国外的留学生,以及反对派的活动,60年代之后,萨瓦克大肆逮捕民众,镇压异已,监狱人满为患。

总之,礼萨•巴列统治下的伊朗拉了国内贫富差距,失业人口剧增,伊朗官方措施失当,导致后续问题频出。

在伊朗人民眼中,礼萨·巴列维父子都是由西方势力所扶持起来的傀儡,他们的所作所为均遵照美国的指令,同期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又在国外领导反对国王斗争,幕后又有苏联的身影,70年代后期伊朗国内示威等活动此起彼伏,局势动荡不安。

一群手无寸铁的教士,带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层百姓,想推翻独裁军政府,肯定是天方夜谈,此刻美国卡特政府抱柴救火来了!

巴列维后期矛盾激化、腐败至极,让美国失去耐心,特别是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专门要求巴列维不要推动油价上涨,可巴列维不知哪根神经搭错,对此置之不理,恼羞成怒的卡特政府直接警告伊朗军方,不要对百姓动手,否则后难料,又大肆散布巴列维患癌、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从而军人拒绝为即将死亡的国王卖命。

巴列维临终前曾追悔: “我的致命错误之一是盲目追随西方,相信美国的友谊。我让国家超出它所能接受的程度实行民主和现代化”。

1979年1月,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巴列维王朝第二位君主、历史上最后一位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海外,伊朗长达两千五百年的君主制彻底灭亡!

礼萨·巴列维在美国人的帮助下逃离伊朗,先后流亡埃及、墨西哥、美国及巴哈马等国,期间诊出淋巴癌,想去英国治病被拒,最后美国在只能治病不谈政治的前提获准前往美国,不料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扣留美国52名人质444天事件,最后以埃及总统客人的身份与家人定居埃及,1980年,当伊朗与伊拉克即将发生战争时,在埃及开罗病逝,享年61岁,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希腊末代国王康斯坦丁二世出席了葬礼。

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宣告了伊朗君主制时代走向终结,不仅对伊朗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还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对冷战格局产生了重大意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