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以通知形式发布了教育部决定认定的“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此前,教育部已认定了59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加上本次认定的64个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协同创新中心数量已达到123个(包括未公布的首批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也由53所增至110所(部分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及依托高校未公布,本文中依托高校数据和各类占比数据均未将其纳入统计范围)。

“双一流”高校实力强劲

根据对两批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情况梳理分析所得出的数据显示,“双一流”高校在数量上占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总数的比例为50.00%,获得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数量占获批总数的52.99%,总体上表现出了较为强劲的实力。

具体来看: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22所作为依托高校,共建26个协同创新中心。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大学、海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贵州大学等33所高校作为依托高校,共建36个协同创新中心。

此外,获得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数量跻身前7的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均为“双一流”高校,取得的成绩尤为抢眼。

非“双一流”高校表现不俗

从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度认定名单来看,本次新增了兰州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36所非“双一流”高校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共建36个协同创新中心。

综合教育部先后发布的两批认定名单统计分析,截至目前,已有55所非“双一流”高校入围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单位之列,数量上占比达到50.00%;非“双一流”高校作为依托单位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数量为55个,占获批总数的47.01%。

总体而言,无论是从依托高校的数量上,还是从获批协同创新中心的数量上来看,非“双一流”高校同样展现出了不凡的实力。

两所民族院校强势突围

高校科技进展对协同创新中心依托高校情况梳理和统计的过程中发现,西藏民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这两所高校从众多民族类院校中脱颖而出,分别获批1个协同创新中心。

这两所民族类院校获批的协同创新中心均涉及文化创新领域。依托西藏民族大学共建的“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依托贵州民族大学共建的“多彩贵州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分别为第一批、第二批被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这两所高校同时也是每批认定名单中的唯一一所民族类院校。

从这两所省部共建高校的校史发展来看,贵州民族大学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高等教育起步的一个标志。本次两所高校的强势突围,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了其在文化创新领域的高水平学术研究能力,以及在推动地区文化创新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