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学院(始建于1993年),是中国药科大学的主要专业院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979年国家商业部批准投资建立的我国第一个“生化制药专业(专门化)”(四年制本科)。后为适应新时期医药领域发展需求,突显中国药科大学在发展药学高等教育方面的办学优势,拓展办学方向,2003年11月,生物制药学院更名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下设八个教研室(生物制药教研室、微生物制药教研室、海洋药学教研室、生物化学教研室、微生物学教研室、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生物信息学教研室、化学生物学研究室)、二个教学实验中心(生物制药实验教学中心和药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一个编辑部 ( 药物生物技术编辑部 ) 。学院现有药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药学(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制药、生物技术、海洋药学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制药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主要专业获批江苏省生物工程类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物生物信息学、海洋药物学四个博士点,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物生物信息学、海洋药物学、生物与医药(生物制药工程)五个硕士点。其中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该学科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我国该学科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科。学院依托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组建了“药物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交叉学科, 2014 年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的支持。“生物学”一级学科于 2018 3 26 日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得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的支持, 2019 年正式开始招收博士生。“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 2018 年进入 ESI 全球前 1% ,不到 3 年排名提升 132 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 137 人,其中专任教师 109 人(含博士后 15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 33 人、副高级职称人员 42 人。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4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人。江苏省教学名师 1 名、江苏省特聘教授 1 名、江苏省 333 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4 名。入选江苏省 “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2 项,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项目 1 项,“双创计划”人才项目 3 项,“双创计划”博士项目 2 项。 1 人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2020 跨文化科技大使”称号。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 97.2% ,有海外留学、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超过 50%

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 1869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611 人。学院一直秉承教育为先的理念,在生物制药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院通过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带动教学团队发展,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 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1 个,江苏省高校 青蓝工程 优秀教学团队 1 个;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5 项、国家精品课程 2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2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4 门、省级金课 1 门、省在线开放课 1 门、省级多媒体课件奖 7 项。在学生培养上学院提出了 分层次、分类型、重能力、求创新 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本科生的培养方面,全面开展两类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培养生物制药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另一方面,为适应生物医药企业对工程师人才的需求,全面启动实施国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立足于生物药物新技术研究平台,通过国家、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使学生掌握生物医药研发的核心技术和药物创制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院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较高,深受业内各企事业单位好评。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扎实。学院的科学研究是在国内最早创办 生物制药 专业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和融合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研究趋势,充分发挥生物学、药学等学科特色,通过加强学科建设,组建研究集群,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交叉渗透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学院已成为我国生物药物和生物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现有 1 个教育部 “111” 引智基地(药物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江苏省生物药物成药性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 2 个省级平台,以及 抗耐药性感染(细菌 / 病毒)药物研究平台建设 药物时辰治疗干预与治疗实验平台 4 个校级平台。 2019 4 月,学校依托学院 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中心 成立 Michael Levitt 诺贝尔奖工作站。 2015 年以来,学院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1 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江苏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江苏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临床批件 1 项。近 5 年来,学院共主持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课题 250 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科技计划等项目 80 余项,纵向到账经费近 1.3 亿元;与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转让协议 170 余项,横向到账经费 3825 万余元;申请专利数 234 件,专利授权数 97 件;发表学术论文 66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380 余篇;

学院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领域,先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境外研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同时学院每年会派出多名研究生赴海外学习交流、联合培养以及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研讨会及论坛以拓宽学术视野,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学院还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建立了本科生“ 3+1 ”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及开展科研合作提供了更多宝贵的机会。

学院将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