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吸毒的人是可以戒掉毒瘾的!

其实,吸毒的人是可以戒掉毒瘾的!

6 年前 · 来自专栏 与毒品的战争

经常有人问:到底能不能彻底戒掉毒品?

对这个问题,最谨慎的回答是——能,但是很难,很少人能彻底戒掉毒品。

基于这个问题,又引申出非常多的相关问题。

发现亲人吸毒了,而且你也了解吸毒之后会产生的对精神人格的影响,这个时候该怎么做?

送戒毒所?

之后还能是亲人么?

不送,看着他颓废下去么?

就算送了,根本无法戒除掉,那种复吸概率,会不会害怕,以后咋整?

……

吸毒者到底能不能彻底戒掉毒品呢?

答案是肯定的: 理论上来说百分之九十九的能!

在我的老家,老一辈(我的爷爷奶奶那个辈分)有很多人吸毒——抽鸦片。回想起来,我认识的有6个人曾经抽鸦片。这6个人都彻底的戒毒了。其中有一个人,不但戒了抽鸦片,而且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抽烟。

从我上学,参加工作,直到现在。细数一下周边总共碰到过13个解放后出生的吸毒的人,其中有一对是夫妻同时吸毒的。

这13人当中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其中5人已经死了。

1人因为贩毒等罪名被枪毙;

1人从牢里出来后3个月后就死了;

1人出车祸死了;

1人突然摔倒送到医院后,然后死在医院;

1人尿毒症病死。

其中5人杳无音信。

另外3人目前也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样子。

13人当中,其中7人坐牢(不包括进戒毒所戒毒),坐牢的原因有偷窃,诈骗,打架斗殴引起他人的伤害,贩毒等等原因。

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老一辈的6个人全部彻底戒毒成功,戒毒成功率是100%, 其中有一个竟然连烟都彻底戒断,这更是一个奇迹。

最近的一组数据,由于5人杳无音信,只能计算戒毒不成功率,不成功率是61.54%—100%之间。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更相信一旦吸毒百分百的无法戒断毒品。

对于这两组数据,分析其原因,无非是两个。

1、鸦片比起当今的海洛因与冰毒为主体的毒品更容易戒断,也就是鸦片这种的成瘾性更低!

2、原来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更容易戒毒成功。

很显然,大部分人会把解放后,一大批人能成功戒毒的原因归结为整个社会的环境变化。用当时的话来说:“鸦片鬼,根本买不到鸦片,他怎么再抽鸦片呀?”他想继续吸毒也没有办法吸呀,他本身就算无法戒毒成功,整个环境也逼迫他戒毒成功呀!

这个很直接,很有说服力的逻辑,更能衬托出当今戒毒成功率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吸毒的人几乎无法彻底的戒毒,离开戒毒所的吸毒者几乎都存在着复吸的现象,根本原因是: 当今的社会坏境使得吸毒者非常容易获得毒品。并且吸毒者的圈子,普通人难以接触与发现。

当前的社会环境我们是无法短时间改变的,甚至可能会越来越糟糕。所以,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戒毒所的工作人员)都直言:要能真正的戒毒成功,进行了生理上的戒断后, 一定要根本上改变生活状态,根本上无法接触到毒品。 要做到这点,最好的办法是搬家,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即便一个有行为能力的吸毒者搬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当他又有经济能力后,出现了空虚寂寞的情形时,以他吸毒的经验,依然非常容易获取到相关的毒品。

知乎上比较有名的有10年吸毒史的网友@ 全部都是命 就提到过,他去过中国20多个省的城市,都能轻易的找到毒品。开始戒毒时候,他也出现过复吸。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不能戒毒,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吸毒者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病人的问题。


100%不能戒断毒品是一个统计学的假象



有一个现象叫幸存者偏见。包括笔者也存在这个偏见。

从统计学上来说,根本原因有两点:

1、样本来源的巨大偏差。

2、概念与定义的不同。

比如,按照第一个样本,得出的结论是毒品100%能戒断。这些吸毒的人员,都是解放前的样本,没有现实的意义。同时还隐含的略去了,那些人很可能存在着不为人之的复吸现象。

这6个人的状态,让我产生了一个印象,戒毒,只要把他们抓进去“劳改”一下,就能搞定,甚至根本无需任何措施,只要断了毒品的来源,他自然就能戒毒。因此戒毒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粗暴的事情。

同样当今的样本数据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首先、这13个人都属于重度成瘾的吸毒者,跟正常定义的吸毒者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其次、把相关性的事件,加入到了吸毒的表现中去,也就是把伴随性的相关性看成了因果性。比如5个人死亡是事实,其中一个尿毒症跟吸毒的相关性就并不是因果性的关系;还有出车祸死的那个他也并非是毒驾导致的。但是我会不自主的认为,他的死亡是由于想吸毒,浑身难受而导致的死亡。其中7个人坐牢,但是他们坐牢并非全部都是因为吸毒的原因而坐牢,而是因为其它犯罪行为而坐牢,但是不由自主的会认为是由于吸毒而导致了其它的犯罪行为而坐牢。

第三、对戒毒成功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戒毒是否成功,是用操守期来表示。而绝大部分人,包括吸毒本人与其亲属的期望是一次性的,一劳永逸的戒毒成功。

第四、对5个杳无音信的人,更偏向的认为,他们是处于死亡的状态;对于其它3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状态,更倾向的认为他们还是处于吸毒的状态。

综上四点,其实是把 当今吸毒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的印象,变成了 当今吸毒的100%的无法彻底戒毒 的结论。


吸毒者是可以被拯救的


绝大部分吸毒者都是有机会挽救,无论毒品有多么恶毒。


通过对动物的实验,以及对吸食毒品者的跟踪调查发现,任何毒品要达到上瘾的程度都要达到一定的剂量与次数。换句话说吸一两次是不会上瘾的。但是存在, 第一次吸毒而死亡的情况

一个人如果毒品吸得太频繁,就会慢慢产生依赖,成了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食粮,就如抽烟一样,当一件事成了习惯以后,就会成自然,吸毒也一样,就是因为养成了习惯,就产生了一种依赖。

而毒品比抽烟发挥的作用更加强烈,更深入骨髓。

大众对是否戒断毒瘾只是停留在是否再次吸食毒品这个简单硬性的指标上。

而真正的戒毒包括四个层次 生理脱毒、康复治疗、回归社会、心理脱瘾。

这四个层次是同步,相互重叠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更像是一个并行状态。下面从上述四个方面,分别描述。


  • 生理脱毒

99%吸毒的人可以戒掉毒瘾,说的就是这点。

生理脱毒,相对于其它三个方面,可以说是最容易的。

以张学良为例。网上曾流传一个当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发表声明谴责日本的视频。视频中的张学良两眼无神、面黄肌瘦、精神萎靡、中气不足,活脱脱的一个完全被毒品控制的瘾君子的形象。

更有传言,当时的张学良全身遍布针眼,肌肤坚硬,有的地方针都打不进去了,他不到20分钟就要注射一次吗啡,而且用量很大,甚至有资料称,他每天要注射吗啡400支之多。

张学良的戒毒过程可谓惨烈无比,在其私人助理米勒医生的帮助下,在上海,由杜月笙亲自监督,并赶走张学良的卫队。将张学良捆在床上,听任其哭号求救而不予理睬。最终张学良生理脱毒成功。这步是张学良能戒毒成功的决定性的一步。

相对于张学良抽鸦片与打吗啡而言,当今的吸毒者大部分是以冰毒为代表的毒品。这类毒品更容易生理脱毒。


  • 康复治疗

生理脱毒的时候,也意味着康复治疗的同步进行,这种康复有可能是终生的。

而绝大部分人的有关于毒品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对于部分成瘾吸毒者强行进行捆绑式的生理脱毒,会出现死亡现象;在戒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看护,很容易出现意外的不可挽回的身体伤害。

毒品的毒害绝大部分是作用于神经系统。

而其他的副作用基本来自吸毒后到导致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睡觉,不吃饭,人变得骨瘦如柴,而吸毒后的诸多不良行为与习惯会导致各种器质性病变。

此外,诸如梅毒,艾滋病,以及其它的疾病,也是常见的伴随吸毒者的病。




抛开那些极端的伴随性生理疾病,大部分的身体上的不适症状是可以康复如初。

但是由于毒品最根本的是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 对于成瘾严重的瘾君子来说,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换句话说,不论如何康复,都无法变成正常人的样子。


  • 回归社会


吸毒有人类追求享乐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交往过程中习得的一种行为。

这种学习机制,包括不同的交友、模仿和偶像崇拜、说服或强制,以及对吸毒行为的定义与巩固。

一个人是否最终会吸毒取决于社会交往的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优先级。

吸毒的最大危险诱因就是在一个人的家庭、 朋友和同龄人的交往圈中出现了吸毒者。其中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药物使用的影响是药物滥用研究中最易重复获得的发现。

在社会关系网中,每个吸毒的人都是施加影响的源头,都会不自觉的暗示并教坏周围人亲近毒品。


毒品,本身是一种社交性的东西。也就是吸毒往往是成群结队的。

从警察蜀黍抓到吸毒人员的画面来看,大部分是一伙人在一起吸毒这点可以得到验证。个体单独吸毒的比例非常的低。以张学良为例,当时戒毒不单单是张学良一个人,还包括他的夫人。我们再以知乎上@ 全部都是命 为例。他多次提到购买毒品,以及吸食毒品的场景,都是跟毒友一起的。

除了以壮阳为目的或者说医疗过程中引起的毒品依赖是单独吸食毒品居多,其它的都是结伴社交性的吸食为主。

有这么一个例子。

有个吸毒者坐牢出来后把毒彻底的戒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毒友们都死的死坐牢的坐牢,他没伴,吸毒也沒伴,同时家人把他的钱管得死死的,于是他彻底的把毒是戒了。

可长期的吸食导致他身体非常差,如今年龄50岁不到。十斤以上的东西单手无法提得起来,上个二楼就气喘如牛,其他的活动更別说了,活如废人……

在我国,由于有过鸦片战争,在对待吸毒人员这个问题上,跟欧美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欧美国家,普通人对吸毒人员的接受态度要好于我国,尤其是在一些软性毒品的吸食者上。而在我国,虽然明面的观点是不能够歧视吸毒人员,但实际上,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一旦知道某人家中有吸毒人员,谁不退避三舍。

在我国虽然有各种规定保证吸毒者的隐私,但有吸毒黑历史的人,出去办点事,比如:住酒店、买票时说不定就有警察来查询。

群体性的对吸毒人员的极端排斥,会把吸毒者重新推到他原来的吸毒圈子去。

所以,一个吸毒人员,要回归社会,要彻底的戒毒,最好操作的方法, 生理脱瘾后,对外不提及吸毒历史,然后到另外一个城市重新开始生活 。因为你不说,别人也不会问,而且吸毒者经过治疗后,从外表看是很难看出有什么区别的。


  • 心理脱瘾

心理脱瘾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点就不再过多的描述。

在90年代,我老家那阵子流行唱戏。

有一次唱戏过后,引起了一个老头对他老伴大发脾气。因为他老伴独自跑去看戏了。老头把老太太拉回去后,当街就对骂起来。在邻居的劝解之下,两人被分开了。

老太太很无奈的哭诉。

原来80岁的老头居然怀疑快80岁的老太太去看戏是会给他戴绿帽子。接着老太太从老头年轻时候抽大烟说起。戒烟后,时不时有各种疑神疑鬼的行为,而这行为,往往是他想抽鸦片,或者是抽不了鸦片后的后遗症。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正好说明,心瘾很可能伴随吸毒者终生的,即便不想毒,那种类似想毒后疑神疑鬼的毛病也会伴随吸毒者终生……

当时最尴尬的是老头的晚辈,尤其是他的孙子。


总之:戒毒的前面三个方面,最重要的目的是:减缓吸毒者,想毒的时间间隔、想毒意愿的强烈程度;同时在强烈想毒意愿的时候,不会出现生理上的难受,并且又无法接触到毒品。



小孩吸毒了应该怎么办?


青少年毒品使用率比想象的要多得多。有研究人员在2015年3—5月对深圳市2 所中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在1582个调查对象中,曾经非法使用毒品 46 人,占2.9%。这一比例远高于平均数。我国曾经吸食过毒品的人估计为总人口的1%。

作为家长, 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己不吸毒。 如果自己吸毒的那真是无解。


此外做家长的一定要记住,对待吸毒青少年的现状是: 司法机构与戒毒机构管不过来;旁人不敢管与不愿管;亲人是不忍管与不会管。


  • 司法机构与戒毒机构管不过来

这点很好计算,我国注册在案的吸毒人员就有250多万,按照通行的计算公式计算,吸毒人员有1300万左右。这些人全部送去戒毒,没那么多场地,警察的人手也不够用。

因此,警察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在,以制毒贩毒的为主的案件中去。对于吸毒人员强制措施,更多的集中在影响大,重瘾的吸毒人员。对于青少年更多的是采取非强制性,或者短期的强制措施。

我国的戒毒机构包括 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禁毒执法机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自愿戒毒机构、社区戒毒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 。其中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是专门针对以海洛因为代表的吸毒人员提供的一种替代疗法。

大量的单纯吸食冰毒类的毒品吸食者的戒毒场所往往是在社区戒毒机构与综合医院。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

其中的社区戒毒机构有很多不大靠谱。其原因有两个,第一、贩毒分子非常猖狂,监管不严的的社区戒毒机构往往成了他们最好的毒品销售地点,而贩毒是提着脑袋做的生意亡命之徒,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风险。第二、这里的戒毒人员,意志力往往很脆弱。


  • 旁人不敢管与不愿管

以教育口为例:

普通的中学老师对于上级部门派下来宣传禁毒的任务,都会积极完成。这些任务主要是宣传型的,普及毒品相关的知识。

其实最具有效果的是把极端吸毒者的惨状以真实照片的形式做成海报,板报挂在各班的墙上,或者后面的黑板上。如下图是长期吸食一种叫鳄鱼毒品,然后引起皮肤坏死,加上神经亢奋会经常去抓导致坏死的皮肤脱落。



此外很多冰毒吸食者也有类似的症状。倒不是冰毒对皮肤有很大的损害,主要是吸食者,吸食多了后,变得癫狂不已,有一些人连指甲脱落都不觉得痛,普通的擦伤根本感觉不到,最后也有类似上图的情况出现。

就是这种形式,有非常多的家长以不同的形式向学校投诉。说这些图片太恶心,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健康。

此外,如果真的发现了一个学生吸毒。大部分的措施是:劝其退学。

在普通的单位,措施也是差不多,对吸毒人员退避三舍。最多的是对一些可疑的吸毒的情况向公安机关进行反映。


  • 亲人是不忍管与不会管


亲人不忍管与不会管具有普遍性。这种例子太多。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有一个学生有点不对劲,在老师的多方了解下,发现这个学生有吸食毒品的嫌疑,通过多方询问了解到这个学生在娱乐场所吸食过神仙水这种毒品,目前很可能吸食了冰毒等毒品。

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好报案,于是把学生的家长叫来,学生的双亲都具有体面的工作。

最初,家长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接着就是一口咬定,学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坏人引诱的情况下吸食毒品。

上述反应是绝大部分家长的正常反应。

接下来,学校就劝其休学去戒毒,然后再转学。

这个时候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家长认为学校是诬陷其小孩,并殴打了老师,到后来还作伪证,说其小孩是因为药品的问题导致的吸毒。

……

站在某种层面上讲,学生的父亲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自己的小孩。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吸毒的小孩与家长的反应无非也就是三大类。

第一种:“自责心态”

第二种:“指责心态”

第三种心态:“从实际出发”

上面的家长就属于指责心态,把锅甩给他人。实际的情况很少有家长会采取从实际出发的心态。


要真正帮助其小孩走出困境,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要怎么面对吸毒的小孩呢?

作为家长,至亲的人,首先要想想自己对小孩是否了解,先看看作为家长的有那些不对。比如上例中老师发现那学生吸毒,是从学生会吸烟,然后是其它同学反映中发现的,接着从侧面印证。




据观察,超过95%的青少年吸毒,都先学会抽烟。而很多家长就很难做到这点。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学生。

接下来,家长要做的是掌握相关的毒品知识。个人推荐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孟品佳教授写的《毒品化学》一书。

同时心理上,以及财务上做好准备。

心理上要准备好,在小孩戒毒的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很可能要持续终身,最近的几年一定要盯得死死的,吸毒者很容易出现复吸的情况。但是不要放弃,要正面的暗示自己,小孩只是复吸了一次,比以前持续的吸毒要好多了,戒毒的时间越长,小孩受毒品的毒害就越少,原来造成的危害也会减少。

此外,一定要让小孩,在大部分时间有自己想戒毒的决心与意愿。最成功的一个标志是,假如小孩忍不住偷偷复吸了,但是他过完瘾后,隔天会主动诚实的向你坦白。如果小孩能做到这点,那戒毒成功是很有希望的。说明小孩的 戒毒决心比较大。

强大的意志力能促成很多事情。戒毒的决心大小,对其日后是否复吸有直接的影响。

有效与专业的戒毒所要花的钱,其实比吸毒的花费要多得多。这点家长要做好准备。戒毒不单单是戒毒医疗上的费用,更多的是新环境的建设。很多家庭往往没有住够的钱与决心从一个新环境开始。那么必然要用跟多的时间去盯住小孩,从这个方面来说也会影响收入。


写在最后的话


吸毒的人到底能不能彻底戒毒,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目前的倾向的看法是绝大部分吸毒者无法彻底戒毒。其实这句话本身包含着对戒毒的各种定义与看法。

本文,主要是要说:

对于那些面对毒品诱惑的人请记住, 一旦吸毒并上瘾,不会有好结果!

对于那些吸毒者并尝试戒毒的人来说, 毒品99%是可以彻底戒掉的!

编辑于 2017-09-04 17:14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与毒品的战争

    与毒品的战争

    了解毒品,才能更好的拒绝毒品。
    与毒品的战争

    与毒品的战争

    了解毒品,才能更好的拒绝毒品。(公众号:毒言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