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本词条信息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官方直接提供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成立时间
1976年
院    长
李子禹 [4]
医院等级
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
专科医院
经济类型
国有
经营性质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始建于1976年。
2025年2月27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签署肿瘤科研创新协作备忘录。 [5]
2025年3月2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院区正式启用并投入运行。 [6]

医护团队

播报
编辑
全院现有在编职工10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40人,占95.4%,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34人,博士生导师38人,突贡专家8名(在职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6名(在职5人);国家杰出青年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3名;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5名;北京市科技新星人选18名。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领军人才1名,学科带头人8名。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中90%以上为留学(研修)归国人员。
医院于1997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编制床位790张,现开放病床790张,29个临床科室,27个病区,14个医技科室。2013年住院人数4万余人次,年门诊量45万余人次。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及海外。

特色科室

播报
编辑
医院致力于乳腺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各种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倡导多学科协作,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自2002年开始,陆续建立以单病种为主的9个多学科协作组,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及疼痛与症状控制专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多学科协作诊疗经验,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院(所)于201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设有8个研究室,1个中心实验室,1个临床实验室。建所以来,围绕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癌、乳腺癌癌变机理的研究、肿瘤预防与控制研究、肿瘤易感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及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等主要科研方向,开展了大量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在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常见主要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胃癌、食管癌高发区现场的预防干预研究等领域均有创新与领先的成绩,在国内外颇具影响。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863”、“973”、“9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及北京市和其它部委的重点科研项目,已获市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00余项,发表论文2800多篇。
我院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0年-2013年共承担144项药物类或医疗器械类临床试验,其中27项为国际多中心研究。

医院发展

播报
编辑
我院是全国肿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医学教育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进修生、职工的继续教育。每年定期举办全国临床肿瘤医师进修班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性学习班。
院所在国内外具有日益广泛的影响,与许多国际知名肿瘤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不断有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考察、讲学,进行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院所也不断有科研与医技专业人员出国访问、进修、短期工作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持续提升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能力与学术水平,建成基于转化研究的高水平诊疗体系及与国际接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患者首选的国际化肿瘤诊疗中心。医院愿以优秀的肿瘤学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科学的医院管理、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人性化的关怀照顾,让每一位肿瘤患者在就医中获益。 [3]
2025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签署肿瘤科研创新协作备忘录,基于“肿瘤临床研究协作联盟”项目,以“结对子”形式紧密协作,整合双方资源助推川渝滇黔区域的肿瘤科研与治疗发展,令当地肿瘤患者无需再奔波北上广求医问药,亦可免去异地求医的高额费用,能够就近享受到全国顶尖的临床医疗资源和前沿肿瘤治疗方式。 [5]

荣誉记录

播报
编辑
2020年11月20日,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2]

医院地址

播报
编辑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52号(定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