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是 三国 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
263年8月, 魏国 实际领袖 司马昭 决定向 蜀汉 发动战争,派遣 钟会 邓艾 诸葛绪 三路攻蜀。蜀将 姜维 廖化 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魏军具体进军路线是:西路邓艾主攻 沓中 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负责切断姜维后路,东路钟会军则主攻 汉中 诸城。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击败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而钟会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前进到 剑门关 外时,被回援的蜀军阻拦,僵持不下。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 剑阁 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 文县 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 江油 (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 绵竹 大破 诸葛瞻 、攻占 涪城 (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 刘禅 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
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魏灭蜀之战 蜀汉

蜀汉 诸葛亮 死后, 蒋琬 费祎 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汉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247年至262年间,蜀汉经过将领 姜维 不断向魏发动战争,力量日渐消耗,加上后主 刘禅 宠信的宦官 黄皓 窃弄机柄,朝政日非,民有菜色。262年侯和之战,姜维军大败,死伤惨重。于是黄皓和 诸葛瞻 意图罢免姜维,让 阎宇 代替大将军职位。姜维厌恶黄皓弄权,上书请杀之,刘禅不听。姜维惟有避居 沓中 屯田,拥兵北防。朝政内外产生严重分歧。至此,蜀汉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魏灭蜀之战 魏国

而魏国自明帝 曹叡 驾崩后,八岁的齐王 曹芳 为继位为傀儡皇帝,先是 曹爽 专政,后司马懿发动 高平陵事变 ,独掌大权。 司马懿 死后,其子 司马师 司马昭 相继执政,并意图代魏。司马氏父子一方面大力清除曹氏势力,笼络士族,同时,他们还注意招揽人才,移民实边,沿用曹操的方法,推广屯田,兴修水利,使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对外上,名将 邓艾 数次抵御 姜维 的北伐军,司马昭也在寿春平定了 诸葛诞 的反叛。
然而260年 甘露事变 贾充 指使 成济 公开弑杀魏君 曹髦 ,一方面司马氏得以进一步掌控曹魏朝堂,另一方面此悖逆恶行也让司马氏失去舆论和人心支持,延缓了司马昭禅代的步伐。此刻司马昭急需一场对外的大胜,寻求政治上的突破,洗刷污点,为篡位累积资本。
262年,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蜀汉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决定采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再灭东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朝内群臣皆言反对,邓艾更是数次上书称未到伐蜀时机。惟独 司隶校尉 钟会 鼎力支持,并与司马昭一同“筹度地形,考论事势”。
为此,魏国任钟会为 镇西将军 ,都督关中,为伐蜀作准备。同时扬言要先攻吴,以迷惑蜀汉。姜维闻讯,忙把情况上报给后主刘禅,建议派兵把守阳安关口(即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和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的桥头,作好防备。但后主听信 黄皓 的鬼巫之说,以为魏军不会进攻,不理会姜维的建议,也不让朝内群臣知道此事。

魏灭蜀之战 魏军南下

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 邓艾 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 姜维 ;中路军由 诸葛绪 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东路军由 钟会 率主力十余万人,分两路从 斜谷 骆谷 进军汉中。( 资治通鉴 采取兵分斜谷,骆谷, 子午谷 三路的说法)。
刘禅 闻讯后,忙命 廖化 增援姜维;派 张翼 董厥 到阳安关口防守钟会军。9月,魏军全面发动攻势,蜀国方面依照姜维的布防计划 ,命汉中的蜀军不得战斗,退至汉乐二城驻守。 钟会派 李辅 进攻 乐城 王含 荀恺 进攻 汉城 蒋斌 ,自己则带兵攻 阳安关 ,派 胡烈 攻关城。 魏兴太守 刘钦 由子午谷出与魏军主力会师。关城守将、关中都督 傅佥 想坚守,但部将 蒋舒 因被降职而怀恨在心,建议傅佥出战。趁傅佥出战之时,蒋舒投降魏军,傅佥奋战而死。此时蜀汉除了 柳隐 坚守的黄金城与汉乐二城,汉中的多数据点已被攻下。 钟会听闻魏军已得重镇关城,获其库藏粮谷,于是留下两万兵力围住汉乐二城,领东路大军长驱直入,直逼剑阁。钟会又发告《 移蜀将吏士民檄 》劝蜀地军民投降。
姜维从桥头至阴平,一路向南撤,途中与正在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会合。听闻关城丢失,蜀军惟有退守 剑阁 ,抵抗魏军。 剑阁在今四川 剑阁县 ,西有相连的小剑山和 大剑山 ,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 姜维 利用这种利于防守的地形,在此列营守险。 刘禅 也派人向东吴求救,吴国派出 丁封 孙异 等救蜀。
钟会大军被蜀军阻于 剑门关 外,不能前进。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不能放弃。于是钟会致书姜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 吴札 、郑乔,能喻斯好。”劝原为魏人的姜维归降。姜维不予回答。钟会文笔虽佳,面对天险,还是得用武略攻之。然蜀军保险拒守,魏军攻关不克,又是孤军深入,运粮不便,于是钟会便商议退兵。

魏灭蜀之战 偷袭涪城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条奇策,建议“从阴平由邪径(小道)经汉德阳亭(今四川剑阁西北)趣涪(今四川绵阳东),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指蜀军)必还,则钟会方轨(两车并行)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策略的要点是,魏军应趁蜀军大受挫折时乘胜追击。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城,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钟会大军即可前进;若蜀军不援涪,魏军便可破涪,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成都。这条计策被接纳了,并由邓艾执行。
邓艾挑选精兵,想避开剑阁从汉 德阳 进入江由、左儋道,到达 绵竹 ,趋近成都,邀请诸葛绪一同前行。但诸葛绪认为朝廷只命令他拦截姜维,没有让他向西进发,于是拒绝邓艾联军之议,率军东去白水( 白水县 ),与钟会会师。同时钟会派 田章 从剑阁西的道路进攻 江油 ,田章破蜀军三校,后受邓艾节度为先锋。不过,钟会为扩大军权,密告诸葛绪畏懦不前,使其被征还洛阳,其部归属钟会。
这年十月,邓艾率军三万自阴平道出发。从阴平到江油,高山险阻,人迹罕至,也因此蜀汉未在此设防。邓艾军一路攀登小道,凿山开路,造作桥阁。时"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面对不能开道的绝险之地,邓艾身先士卒,"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穿过七百多里的荒无人烟之地,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
江油关 亦是“关口险峰壁立,直插云天;关下江流湍急,浊浪翻卷”的天险,但蜀江油守将 马邈 见魏军奇迹般出现,大惊失色,不战而降。
江油失守后,刘禅派卫将军 诸葛瞻 抗击邓艾,诸葛瞻下属 黄崇 劝告说:“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但诸葛瞻犹豫不决,被邓艾夺取了险地。诸葛瞻督军到 涪城 并与魏军发生战斗,邓艾大败诸葛瞻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邓艾遣使致书诸葛瞻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诸葛瞻怒斩使者。邓艾立即派其子 邓忠 师纂 等,从左右两面进攻蜀军。一开始魏军进攻失利,邓艾大怒,扬言要斩邓忠、师纂,命二人再战以将功补过。结果二人大破蜀军,斩杀诸葛瞻及 张遵 、黄崇等人,魏军占领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

魏灭蜀之战 蜀汉灭亡

此时蜀汉政权的中心 成都 被魏军逼近。虽周边要隘尚在,仍存半壁江山,外有 东吴 援军;主力部队姜维、廖化等仍在抵抗,但无力再分兵支援成都。邓艾入阴平时,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 邓艾破诸葛瞻的消息威慑整个蜀汉,诸县长吏有望风而降的,有弃官而逃走的。 成都军民士气已降到谷底。
西 郫县 常勖 固城拒守,还有汶山郡之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五围牙门之兵可用。
:姜维大军进于 郪县 。亦有 罗宪 江州
霍弋 镇守 南中 六郡,原部署好部队北上,可以增援成都。
:重镇雒城尚未失陷, 姜维 军离此七十里。汉中诸围守在 柳隐 蒋斌 王含 拒守。
当时蜀汉兵多在剑阁,成都兵少。蜀君臣听闻魏军到来之时,皆不知所措。有人建议先逃向南中地区,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其中 谯周 力主降魏,群臣多附和。十一月, 刘禅 接受谯周意见,开城降魏,同时遣使令姜维等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坚守于剑阁的姜维,先闻诸葛瞻兵败,但未知刘禅的确切消息,恐腹背受敌,便引军东入 巴中 。钟会率魏军进驻 涪城 ,另派 胡烈 田续 庞会 等追赶姜维。姜维再退到 郪县 ,得知真实情形后,便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向钟会投降。
魏灭蜀之战结束。
参见: 钟会之乱
邓艾灭蜀后,为刘禅请封 扶风王 ,又上书伐吴,引起司马昭猜忌。此时钟会野心膨胀,与 卫瓘 胡烈 等人上书说邓艾有谋反迹象,导致邓艾父子被捕,发往洛阳。收押邓艾后,钟会独大于蜀中,与希望恢复汉室的姜维联合发动叛乱。
钟会原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 斜谷 ,占领 长安 ,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攻打 孟津 洛阳 ,夺取天下。但司马昭早已派 贾充 领一万余兵占据斜谷,又自领十万兵马屯于长安。后来钟会决定占据 巴蜀 ,割据西南,于正月十六矫诏讨伐司马昭,魏将皆不服从。有人建议钟会屠杀牙门骑督以上官职的人,钟会犹豫不决,结果胡烈于正月十八发动兵变。魏军于成都城内激战,姜维率先被杀,不久魏兵杀死钟会,死伤数百人。钟会被杀后,邓艾部下想把邓艾迎接回来,但卫瓘派 田续 追击邓艾,双方在 绵竹 附近遇上,邓艾被杀。乱兵烧杀抢掠,成都城内死丧狼藉。后由卫瓘约束将士,方才平息。至此钟会之乱结束。
三方参展人物
蜀汉
曹魏
大将军 姜维 (蜀亡后与钟会叛乱失败被杀)
右车骑将军 廖化 (投降后病死)
左车骑将军 张翼 (蜀亡后与姜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
卫将军 诸葛瞻 (战死)
后主 刘禅 (投降)
诸葛尚 (战死)
董厥 (投降)
张遵 (战死)
赵广 (战死)
李球 (战死)
黄崇 (战死)
王含 (不详)
蒋斌 (蜀亡后与姜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
蒋显 (蜀亡后与姜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
马邈 (投降)
蒋舒 (投降)
傅佥 (战死)
黄皓 (投降)
柳隐 (投降后辞官回蜀)
霍弋 (投降)
句扶 (不详)
罗宪 (投降)
杨宗 (投降)
宗预 (投降)
刘谌 (自杀)
常勖 (投降)
阎宇 (不详)
实际发动人 司马昭
东路军 钟会 (灭蜀后与姜维叛乱失败被杀)
西路军 邓艾 (夺权后被卫瓘、田续杀死)
中路军 诸葛绪 (被钟会夺权)
师纂 (被卫瓘、田续杀死)
邓忠 (被钟会夺权后被卫瓘、田续杀死)
许仪 (被钟会处斩)
爰𩇕(“𩇕”为“靓”异体)
句安 (钟会之乱时被杀)
东吴
陈寿·《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 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 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 三国志注·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古诗文网 [引用日期2020-01-15]
  • 陈寿·《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陈寿·《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 晋书·文帝纪: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颀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邀其前,金城太守杨颀趣甘松。钟会分为二队,入自斜谷,使李辅围王含于乐城,又使步将易恺攻蒋斌于汉城。会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 《华阳国志》: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 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 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是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辅国大将军董厥等拒之。 曾春侨等 .《如何实践三十六计》 .台湾 :秀威 ,2016年 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于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 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 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 弱,窃贪遣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 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帑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 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 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绶,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 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绍、 良与艾相遇于雒县。艾得书,大喜,即报书,遣绍良先还。艾至城北,后主兴榇自缚, 诣军垒门。艾解缚焚榇,延请相见。 陈寿·《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杜尹李谯郤传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二》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华阳国志》: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破诸葛瞻于绵竹,威振西土,诸县长吏或望风降下,或委官奔走。勗独率吏民固城拒守。〔得〕后主檄令,乃诣艾,故郫谷帛全完。 《资治通鉴》:会帐下督丘建本属胡烈,会爱信之。建愍烈独坐,启会,使听内一亲兵出取饮食,诸牙门随例各内一人。烈给语亲兵及疏与子渊曰:“丘建密说消息,会已作大坑,白数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赐白,拜散将,以次杀,内坑中。”诸牙门亲兵亦咸说此语,一夜,转相告,皆遍。己卯,日中,胡渊率其父兵雷鼓出门,诸军不期皆鼓噪而出,曾无督促之者,而争先赴城。时会方给姜维铠杖,白外有匈匈声,似失火者,有顷,白兵走向城。会惊,谓维曰:“兵来似欲作恶,当云何?”维曰:“但当击之耳!”会遣兵悉杀所闭诸牙门郡守,内人共举机以拄门,兵斫门,不能破。斯须,城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军士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格斩维,争前杀会。会将士死者数百人,杀汉太子及姜维妻子,军众钞略,死丧狼籍。卫部分诸将,数日乃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