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事实

  • 猴痘(mpox,以往称monkeypox)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猴痘病毒是正痘病毒属的一种。该病毒有两个不同的进化枝:进化枝I(具有子进化枝Ia和Ib)和进化枝II(具有子进化枝IIa和IIb)。2022-2023年的全球猴痘疫情由进化枝IIb毒株引发。
  • 猴痘在当今仍然具有威胁,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其他国家由进化枝Ia和Ib引起的病例激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已有几种猴痘疫苗。疫苗接种应与其他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一并考虑。
  • 猴痘常见症状是出现皮疹或粘膜病变,可持续2至4周,伴有发热、头痛、肌痛、背痛、乏力和淋巴结肿大。
  • 猴痘可通过与患有猴痘的人、受到污染的材料或被感染的动物密切接触传播。在怀孕期间,病毒可能会传给胎儿,或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传给新生儿。
  • 猴痘的治疗包括对疼痛和发热等症状进行支持性护理,密切关注营养、补水、皮肤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和治疗合并感染,包括艾滋病毒(如果存在)。

概述

猴痘是一种传染病,可引起有疼痛感的皮疹、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肌痛、背痛和乏力。大多数人能够完全康复,但有些人的病情会很重。

猴痘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它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一种有包膜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其中包括天花、牛痘、痘苗和其他病毒。该病毒有两个不同的进化枝:进化枝I(具有子进化枝Ia和Ib)和进化枝II(具有子进化枝IIa和IIb)。

进化枝IIb导致的全球疫情始于2022年,持续至今,包括在一些非洲国家。进化枝Ia和Ib导致的疫情也在不断增多,影响到刚果民主共和国和非洲其他国家。截至2024年8月,在非洲以外地区也已发现进化枝Ib。

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尚不清楚,但松鼠和猴子等各种小型哺乳动物易受感染。

传播

猴痘主要通过与猴痘患者(包括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密切接触包括皮肤对皮肤(如触摸,或性行为)和口对口或口对皮肤的接触(如接吻),这也可包括与猴痘患者面对面(如交谈、或呼吸时彼此靠得很近,可能会产生传染性呼吸道颗粒)。

有多个性伴侣的人感染猴痘的风险更高。

人们还可能通过衣服或床单等受污染的物品、医疗保健中的针刺伤或在纹身店等社区环境中感染猴痘。

在怀孕或分娩期间,病毒可能会传给婴儿。在怀孕期间感染猴痘可能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危险,并可能导致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或母亲出现并发症。

如果被受到感染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可能发生从动物向人的传播,在狩猎、剥皮、诱捕、烹饪、玩弄动物尸体或吃动物肉等活动中,如果动物受到感染,也可能发生从动物向人的传播。猴痘病毒的动物宿主仍然未知,进一步研究仍在进行中。

需要对猴痘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条件下如何在疫情期间传播开展更多研究。

体征和症状

猴痘引起的体征和症状通常会在一周内开始出现,但也有可能在暴露1至21天后出现。症状通常会持续2至4周,但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身上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猴痘的常见症状是:

  • 皮疹
  • 发热
  • 咽痛
  • 头痛
  • 肌痛
  • 背痛
  • 乏力
  • 淋巴结肿大。

对于一些人来说,猴痘的第一症状是皮疹,而另一些人可能首先出现发热、肌痛或咽痛。

猴痘皮疹通常始于面部,然后蔓延至全身,可扩散到手掌和脚底。皮疹也可从发生接触的身体其他部位开始,比如生殖器。皮疹开始时是扁平疮,然后发展成充满液体的小水泡,可能会发痒或疼痛。皮疹愈合后,病变处变干,然后结痂并脱落。

有些人可能有一处或几处皮肤病变,而另一些人则有数百处或更多。这些病变可能会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

  • 手掌和脚底
  • 面部、口腔和喉咙
  • 腹股沟和生殖器部位
  • 肛门。

有些人还会出现直肠疼痛肿胀(直肠炎)或排尿疼痛和困难(排尿困难)或吞咽疼痛和困难。

猴痘患者可在所有伤口愈合并长出新的一层皮肤之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有些人可能在感染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尽管已有从无症状(未出现症状)者身上感染猴痘的报告,但关于这类情况普遍程度的信息仍然有限。

儿童、孕妇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包括未得到很好控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由于猴痘并发症而患重病和死亡的风险更高。

有些猴痘患者的病情会很重。例如,皮肤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导致脓肿或严重的皮肤损伤。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炎;角膜感染伴视力丧失;吞咽疼痛或困难;由于呕吐和腹泻而导致脱水或营养不良;以及血液感染(脓毒症)、大脑感染(脑炎)、心脏感染(心肌炎)、直肠感染(直肠炎)、生殖器官感染(龟头炎)或尿路感染(尿道炎)。在某些情况下,猴痘可能致命。

诊断

因为可能与其他感染和疾病看起来类似,所以识别猴痘可能很困难。必须将猴痘与水痘、麻疹、细菌性皮肤感染、疥疮、疱疹、梅毒、其他性传播感染和药物相关过敏区分开来。猴痘患者也可能同时患有梅毒或疱疹等其他性传播感染。换句话说,疑似感染猴痘的儿童也可能感染了水痘。由于这些原因,检测对感染者尽早接受治疗以及预防重症和进一步传播至关重要。

实验室检测首选方法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DNA。最好的诊断样本是通过用力擦拭直接从皮疹(皮肤、液体或结痂)上取样。如果没有皮肤病变,可以利用咽部或肛门拭子进行检测。不建议进行血液检测。抗体检测方法可能没有用处,因为它们无法区分不同种类的正痘病毒。

应酌情为患有猴痘的成人和儿童提供艾滋病毒检测。在可行的情况下,应考虑对其他疾病进行诊断检测,例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梅毒和疱疹。

治疗和疫苗接种

猴痘治疗的目标是治疗皮疹、缓解疼痛和预防并发症。早治疗和支持性护理对于帮助控制症状和避免出现其他问题非常重要。

接种猴痘疫苗有助于预防感染(暴露前预防)。建议猴痘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期间。

可能面临猴痘高风险的的人群包括:

  • 存在暴露风险的卫生和照护工作者;
  • 与猴痘患者生活在同一家庭或相近社区的人,包括儿童;
  • 有多个性伴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者;以及
  • 任何性别的性工作者及其客户。

也可以在与猴痘患者接触后接种疫苗(暴露后预防)。在这些情况下,应在与猴痘患者接触后4天内接种疫苗。如果患者还没有出现症状,则可在长达14天内接种。

一些抗病毒药物已在某些国家获得紧急使用授权,且正在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迄今为止,尚无被证明有效的猴痘抗病毒治疗方法。当务之急是在稳健的临床试验中继续评估治疗方法,并专注于优化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患有猴痘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应继续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应在确认感染艾滋病毒后7天内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自我保健和预防

大多数猴痘患者会在2至4周内康复。有助于缓解症状并防止将猴痘传给他人的措施:

  • 联系你的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寻求建议;
  • 待在家里,如有可能,待在你自己通风良好的房间里;
  • 经常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接触伤口之前或之后;
  • 在周围有其他人时佩戴口罩并遮住病变处,直到皮疹愈合;
  • 保持皮肤干燥和无覆盖(除非与他人共处一室);
  • 避免触摸共用空间内的物品并经常对共用空间进行消毒;
  • 使用盐水冲洗口腔内溃疡处;
  • 用小苏打或泻盐洗温水浴以治疗身上的溃疡;以及
  • 服用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非处方镇痛药物。

不要

  • 弄破水泡或抓挠溃疡处,这样会减缓愈合,将皮疹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并导致溃疡处感染;或
  • 在结痂愈合且下面长出新的皮肤之前剃掉溃疡处的毛发(这样可能会将皮疹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为防止猴痘传给他人,猴痘患者应遵从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的指导,在整个传染期(从出现症状到病变愈合并结痂脱落)在家中隔离,或者在需要时在医院隔离。有其他人在场时遮住病变处并佩戴贴合良好的口罩可有助于预防传播。性交时使用避孕套将有助于降低猴痘感染风险,但不能预防因皮肤接触或口与皮肤接触导致的传播。在康复后12周内(约3个月),如果发生性行为,请使用避孕套作为预防措施。

在传播加剧期间,暂停与新伴侣的性活动可降低猴痘感染风险。与猴痘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应进行为期21天(3周)的体征和症状监测,并采取预防措施,如在此期间避免性活动。

卫生工作者在护理猴痘患者时,应遵循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护自己,如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即手套、隔离衣、护目镜和呼吸器)并遵守安全擦拭病变以进行诊断检测和处理针头等锐器的规程。

疫情

猴痘病毒是在丹麦(1958年)在用于研究的猴子身上发现的。首次报告的猴痘人间病例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名9个月龄男童(1970年)。随着1980年消灭天花和天花疫苗接种在世界范围内的结束,猴痘在中部非洲、东非和西非逐步出现。从那时起,猴痘在中非和东非(进化枝I)和西非(进化枝II)就有零星报告。2003年在美利坚合众国暴发的疫情与进口野生动物(进化枝II)有关。自2005年以来,刚果民主共和国每年报告数千例病例。2017年,猴痘在尼日利亚再次出现,并继续在该国各地的人群以及前往其他目的地的旅行者中传播。

截至2021年报告的疑似和确诊病例数据可在 此处 查阅,2022年至今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数据可在 此处 查阅。

2022年5月,猴痘疫情突然出现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美洲,然后遍及世卫组织所有六个区域。这次全球疫情主要(但不仅仅)影响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并通过性网络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有关全球疫情的更多信息,包括控制疫情的 社区响应 信息,可在 此处 查阅。

2022年,在苏丹共和国境内的难民营发生了由进化枝I引起的猴痘疫情。

自2022年以来,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猴痘病例和死亡人数也出现激增。在该国的一些地区,进化枝I的一个新分支,称为进化枝Ib,一直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截至2024年年中,其他国家也已报告出现这一进化枝。

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120多个国家报告出现猴痘,所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数超过10万例,确诊病例中有220多例死亡。

污名化和歧视

对任何疾病的污名化和歧视都不可接受。与猴痘相关的污名化会破坏公共卫生工作或延长疾病疫情,因为人们可能更不愿意前去寻求护理和治疗。对于猴痘而言,污名化、歧视和种族主义尤其针对最初受该病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即男男性行为者、跨性别者和性别多元化社区。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与会员国和合作伙伴合作,预防和应对猴痘疫情。这包括协调疫苗和治疗研究,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并努力促进公平获得疫苗、治疗方法、诊断和其他工具。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已两次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次是在2022年5月,第二次在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