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100本书单-人体主题 | 郝景芳:自信,也许会从爱上身体的那一刻开始
通过100本好书,童行学院将和爸爸妈妈以及孩子一起,从不同角度,开启对世界的探索。书单将持续更新,关注 @童行学院 ,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新内容,和我们一起,发现自我,探索世界。
带孩子环游世界,可能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做不到,但 与孩子共读100本书,认识100个小世界,对于绝大多数的我们而言 ,都不难——这是童行学院希望开启100本书单亲子伴读课的初衷。
这门课程由郝景芳领衔,与童行教研团队遍历市面近万本儿童绘本,联络各领域专家学者,精选100本好书作为3-6岁孩子在家启蒙的绘本教材。这100本从几千本书中精心挑选的绘本,是我们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希望能带他们全景看世界。
今天,我们将开始人体主题,并向大家介绍4本人体主体绘本。
我们小的时候,几乎很少注意到自己的身体。
我们被父母告知:好好吃饭!注意营养!却很少被提醒关注自己的体型。
我们裹在松松垮垮的校服里,每个人都看不出差别,大家都缩在整齐划一的队伍里,低着头弓着腰,试图不被老师发现。稍微多露出一点肢体,就会被老师和父母说太不像样。
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退缩而羞怯。有时像虾米一样微微弯曲,不习惯与人肢体接触。在大学的新生舞会上,一圈人坐着,不敢迈出一步。
再往后,成年后的我们,如梦方醒般意识到身体的重要,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自己。我们开始努力塑造自己,露出身体的各部分,对着镜子徒劳地纠正多年来养成的不良姿态,减肥,美容。
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才第一次找到破壳而出的自己,也惊讶地彼此对看。
只是这过程太晚了些,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该成为油腻的中年人了。
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学芭蕾能让一个人显得气质好。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芭蕾能够让身体真正的美彰显出来。
芭蕾从一开始练习的,并不是舞步,而是 身体的尊严 。
头顶要向天空无限拔高,有一种向天空生长的生命追求。双脚要向大地用力踩踏,让每一步都有稳定的尊严。
脖子要挺立,见到谁都保持坚定,从而有内秉的高贵。
头要正,下巴要收,从而有庄严感却不盛气凌人。
四肢柔软,向最远处延伸,尽力扩大生命的范围,却不咄咄逼人。
如果能做到这些,那就是对身体尊严的最深挖掘和最充分表达,因此在所有人眼中都显得美。其实美并不神秘,就是身体的舒展与庄严。
其实,我们关注身体没有什么不对,身体是我们自我的一部分,没必要偷偷藏起来。长辈幼年时生活在对身体排斥的气氛中,对我们的教育也是有意无意漠视身体的发展。这也或多或少推迟了我们的自我认知。
对健康的关注、姿态的培养,以及对身体产生自我了解,实际上都可以从小开始。我们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这也是他们自我了解的开始。
主题展开
人的身体有不少奇妙的科学之处,多半来源于千百万年进化对生命的塑造。
我们的眼睛适合接收太阳光的频率,我们的双手因为直立行走而变得灵巧,我们的皮肤逐渐褪去了动物的皮毛,我们的体温随时维持恒定。我们的身体,记录着亿万年生命进化的历史。
让孩子了解身体,可以先从观察开始。小孩子都喜欢对身体的探索。我们可以让他们数身体的部位,数身体的功能,描述不同部位的特征,对比人的身体和动物的身体有什么区别。在观察和对比中,小朋友可以得到最直观的感性认知。
人体主题的问题是:人的身体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可以让小朋友调动起身体,触摸实际的身体部位,呼吸或感受,聆听身体的知觉。也可以多问一问小朋友,你觉得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是那样。身体可能是各个领域知识中离小朋友最近的领域,我们可以充分从生活中学习。
有关人体的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延续,依然是对自我的探究。
在人类主题中,我们从宏观层面讲述了人类是从哪儿来的,人类如何度过一生。
在人体主题中,我们进一步深入,人如何感知世界、如何生活行动、如何成长延续。有了这样两个相互承接的主题,我们基本可以让孩子对“人”有基础而全面的感知。
人体的知识,因此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面:
01 | 人如何感知世界
人有眼睛、鼻子、嘴、耳朵、手这几种感官,每一种用不同的方式探知这个世界,最后在大脑中组合成一幅连贯统一的图景。感官是世界和我们的连接点,它们实际上非常神奇,当机器学习感知这个世界而遭遇到极大困难,我们才知道人类的感官统一有多么了不起。
02 | 人如何生活行动
人身体的每个部位,都给我们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
骨骼和肌肉让人得以按心愿行动,肠胃让人得以吸收营养、维持生命的能量,心脏和血液让营养和氧气送到周身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大自然用最减省高效的方式,构造了我们精细复杂的身体系统,让我们维持生存,并达成头脑设定的目标。这个系统远比目前最精密的机器人更为完善。
03 | 人如何成长延续
每个人都是从小宝宝开始长大,小孩子也能注意到自己的生长。很多孩子都会好奇小宝宝是从哪儿来的,尤其是家中即将面临弟弟妹妹降生的孩子。这是孩子对性别产生懵懂认知的年龄,也是孩子对代际延续有了感知的年龄。父母真诚而客观地讲述知识,强于堵塞孩子认知的窗口。
绘本解读
在这样的知识框架下,我们精心选择了四本有趣的绘本,各有特色,又各有侧重。其中:
小龄组(3-4岁) 绘本为:《我听见酸黄瓜》和《嗨,身体的各位》;
大龄组(5-6岁) 绘本为:《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和《宝宝从哪里来》。
在绘本的选择上,小龄组的内容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在课程安排上,每本绘本对应同一主题的一个方面,并不重合。知识本身是不分年龄的,孩子的发展也各有不同,大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来选择共读方式。
- 小龄组 |《我听到酸黄瓜》
这是一本关于人体感官的绘本,用“我听到……”“我看到……”“我闻到……”串联,画面里都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情景,让小孩子非常有代入感。
可以跟小孩子讨论书中的画面,并在生活里尝试寻找“我听到……”“我看到……”“我闻到……”,最全面理解人的感官。书的画风清新怡人,大人孩子都感到亲切。
- 小龄组 |《嗨,身体的各位》
这本绘本十分有趣,情节也十分不同寻常,很容易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它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全身上下的器官开始说话,手说话、膝盖说话、肚皮说话、大脑也说话。
在喋喋不休唠唠叨叨的身体大会中,小男孩跟从了器官的怂恿,脱光了身子放飞自我。在这样令人忍俊不禁的情节中,让我们体会到身体各个部位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 大龄组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这本书用最形象有趣的方式,展示了人体消化系统的运作方式。小朋友也经常有这样的幻想:我的肚子里有个游乐园,我的肚子里有个飞机场。爸爸妈妈也常用这种方式让孩子爱上吃饭。
这本书就是把这种熟悉的场景画成了故事,而且十分巧妙地融入了科学。胃里的消化过程,肠道里的吸收过程,都直观而鲜明地体现出来,还能劝说宝宝健康饮食。
- 大龄组 |《宝宝从哪里来》
这本书用代入感十足的讲述方式,站在一个小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人的出生和长大,也思考自己的弟弟妹妹的关系,情感表达非常自然。
可能所有面临二胎的家庭都有类似的困扰:该如何给孩子解释另一个孩子的到来。这本书就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没有二胎的家庭,这本书也是很好的讲述宝宝出生长大的科普故事书。
我们本着一贯的原则:将科学融入故事,选择了以上四本绘本,它们能用小孩子代入感最强的方式介绍人体的感官、器官、系统和生长,希望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喜欢。
如何讲
有很多父母一想到“给孩子讲知识”就觉得心生胆怯:我自己科学不好,肯定讲不了。
实际上,童行伴读课程最希望做到的,就是帮助父母化解这种担忧。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心态:我们可以是陪孩子一起认识世界的旅伴。我们不需要人人是专家,跟孩子一起学习,这个过程其实很令人愉悦。
当孩子问父母一个问题,或者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个知识,父母只需要说一句:来,咱们一起查查看吧,就可以化解所有尴尬,让问题变成一起探索的快乐之旅。
结语
身体是我们一生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事物。
它是我们一生最忠心的伙伴,不离不弃,陪伴我们一生。然而很多时候的疏于理解,让我们对身体视而不见。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身体骄傲。我们不需要是最美的那一个,也不需要有完美的身材,但我们仍然可以为自己身体的精妙而发出赞叹。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均衡、灵巧、协调,让我们的姿态优雅有力,让身体得到最舒展的发挥。
当你不再羞于面对自己的身体,而是由衷地热爱,你会发觉自己似乎醒了,对每天的生活也多了几分热爱。身体是自我的外在呈现,也是我们和他人关系的直接体现。我们越多理解自己的身体,越能让它呈现出健康、优美的样子。
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小对自己的身体发出骄傲的声音:
看我的手,多么灵活!
看我的眼睛,多么敏锐!
看我的腿,跳得多高!
看我自己,我多棒!
继续阅读,童行其他主题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