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最著名的6位女画家,貌美画更美!
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性画家寥若晨星,即便如此,仍有耀眼的流星不断地滑过男性为主体的艺术天空。她们的多思和善感似乎本于天性,女画家的笔也更重描画女人心底里的那一片梦幻的天空。随意撷几片芳华,供诸君欣赏。
何香凝,是中国女艺术家的一面旗帜。
她早年投身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战友、廖仲恺的夫人。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60年,继齐白石之后,德高望重的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画坛“帅印”之先河。其画风颇受岭南画派影响,有深厚的传统素养,格调高雅,又善于吸收西方绘画技法,注重写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何香凝长于写意,善山水、花鸟,尤精梅花,作品传世不多,收藏价值颇高。
何香凝的画,多描绘有象征意义的题材,并赋予其新的生命。这是她70余年艺术生涯的最大特点。“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不同的艺术形象,皆取其神韵,又有所寄托。
何香凝作品:
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应该从她的白描谈起。大约在1937年,潘玉良开始尝试用毛笔进行人体写生。1937年6月,她出国前的最后一次个人画展在南京华侨招待所举行,画展中陈列了陈独秀为她题词的3幅白描作品(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以东方精神指导西方技法”也是对潘玉良一生艺术追求的最准确评价。多年后,潘玉良正是以白描为基础展开了彩墨画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艺术成就。从现存的潘氏作品来看,她在1937年出国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油画创作上,只是在1937年左右开始“新白描”的尝试并获得了陈独秀等人的褒奖。尽管潘玉良多年生活在国外,但是她中西绘画融合的探索不仅并未中断,反而成果更加显著。她在1950年以后开始大量创作彩墨画,到20世纪60年代逐渐成熟。
她的彩墨画主要是利用中国书法的线条勾勒对象(主要是人体)的外部轮廓,将用墨线的变化去把握对象形体和质感的手法成功地引进画面之中。在背景的处理上,她突破了传统文人画“布白”的理念,用交织重叠的短线组成肌理,加上擦染做出油画般的多层次的背景烘染和“后印象派”的点彩技法去反映空间的虚实和光影,突显主体对象,增加画面层次的厚重感。她的作品喷射出神州的泥土芳香,表现出强烈的东方艺术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彩墨画风格,为中西艺术交融展示了新的成功的方向。
1940年后,潘玉良将中国传统的线描手法融入西方绘画技巧,作到了水乳交融。她笔下的女人体典雅素静,高贵脱俗,人体结构与质感用淡彩点染出,其背景则运用点彩和交错的短线来制造层次,呈现出秀美灵逸又坚实饱满的极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潘玉良因久居海外,其作品在中国内地出现较少。佳士得、苏富比拍卖公司自1995年以来在中国台北与香港举办的当代华人油画、素描、水彩及雕塑拍卖会中,多有潘玉良的作品参拍,颇受收藏界的欢迎。
潘玉良作品:
美人陆小曼是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火树银花的女子,亦是一个被千夫所指的女子。她的前半生,是一只美艳的蝶,肆意炫耀着自己光彩照人的外表。她的后半生,是一只平凡的蝶,安宁,平静。
陆小曼,近代女画家,近代十大才女之一。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这位从旧时代走来的前卫女子,似乎因为与徐志摩一段颇受争议的姻缘,才得以在民国史中留下一抹亮色,而小曼画的山峦树影也挡不住徐志摩挥手即来的一片云彩。坊间有关徐志摩传记中的小曼是以任性、奢华、嗜烟和挥霍无度的负面形象出现,而她闺秀画家的身份知道的人反而少了。
在绘画上,小曼不但近师贺天健,并且还对元朝的倪云林,明朝的沈周,以及清初的王鉴,投入了很大的兴趣。加上平时又和当时画家名流如吴湖帆、钱瘦铁、孙雪泥、应野平等多所交往,彼此切磋,所以铢积寸累,到了后来,小曼的画艺便自然而然,大有进了。
从小曼的绘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出类拔萃的画技,更她是蕴蓄在绘画背后的那股自立自强、独立不阿的精神和人品。
陆小曼作品:
方君璧,1898年出生于福建名门望族之家。1912年随姐姐去法国。在法国她先后读过三所美术学校,分别是巴黎朱里安美术学院、波尔多城省立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30年回国,在国外断断续续游历了近十八年。1924年在法期间曾以两幅作品入选法国春季沙龙,成为第一位入选法国沙龙展的中国女画家,她的作品《吹笛女》被选作《巴黎美术杂志》封面。当时巴黎各报竞相刊登她的照片和作品,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同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拈花凝思》。君璧画风稳健、简洁,融汇中西画技法,注重人物传神与山川自然景色诗韵。
深受周恩来总理的礼遇,1978年作为第一个海外的中国画家被邀请在美术馆举办画展。1984年1月于巴黎塞努奇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出版画册。二十年代的中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女性画家真是微乎其微,方君璧是当时极少数(仅有关紫兰、蔡威廉、潘玉良等几位)之一。
方君璧出身于名门望族,油画画风柔情婉约,意境恬逸优美,颇有闺阁画家的情调,画面也着意揉入一些中国文人画的元素及一些传统的居室装饰。
方君璧作品:
潘素,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
她父亲潘智合,是逊清名流潘世恩的后人。与张伯驹先生结婚时,潘素刚20岁。她自幼酷爱绘画,21岁时正式拜师学画。初从朱德箐习作花卉,后与老画家陶心如、祁景西、张梦嘉合作绘画。婚后,她潜心观摩张府珍贵书画真迹,悉心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陪伯驹游历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功夫不负有心人,40年代已崭露头角,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新中国成立后,潘素创作活动频繁,曾与老一辈著名女画家何香凝共同作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也曾以她的画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所临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
潘素作品:
陈小翠,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董桥曾撰文说她的工笔堪称一绝,然画作所传甚希,今可见者,画面点染清纯、精致而不失洒脱。
上世纪40年代,陈小翠与沪上冯文凤、吴青霞、谢月眉、顾飞等闺阁名流一道创办了上海女子书画会,为现代美术史留下一页靓丽篇章。 解放后,受聘于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她曾师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尤擅工笔仕女及花卉,画风隽雅清丽,蕙心兰质,属雍容华贵一路。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
看陈小翠的画,那些花鸟、仕女、山水,美不胜收。她三四十年代的画,已有从容淡定的大家气象,风格固然也属女画家的纤丽婉约一派,但疏淡中有股说不出的清雅、秀逸。笔调怡然自得,绝无犹豫、心虚或媚俗。一些仕女画则有晚明画家陈洪绶的意趣。
她的好些画上有题画诗,如《开户觅秋图》:“落叶荒村急,寒星破屋明。不眠因酒薄,开户觅秋声。”《桐荫试砚》:“纱衣天气人如玉,午睡刚刚足。起来只髻未曾梳,先向梧桐花底学真书。浓荫满院蝉声绿,碧砚宜新墨。座中谁是卫夫人,好把簪花题遍石榴环。”都写得秀润婉丽,跟画面互为映衬。
陈小翠一直是上海女子书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像她们这一代深厚地浸染过传统文化、有古典遗韵的才媛,一旦凋零,便成绝响。
陈小翠作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