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文:四皇子、刘轻寒与三江大坝隐藏的真相 | 《一世倾城:冷宫弃妃》

推理文:四皇子、刘轻寒与三江大坝隐藏的真相 | 《一世倾城:冷宫弃妃》

1 年前 · 来自专栏 《山河为歌》:为什么爱轻寒,为什么是轻寒

冷青衫是个埋坑高手,把写作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运用得淋漓尽致,在七年的写作时间里一点一点放出线索,不仅证明她一开始的设定已然逻辑缜密,同时作为读者在被各种大片式的场景浸润体验之余,还能细细回溯,拥有把线索收集起来去破解隐藏的“ 彩蛋 ”式谜团的体验,也是其味无穷的。

在和书友们的交流中,很多读者如 @麦粒 水平之高也让我十分叹服,他们从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了很多没有直接描述的隐藏剧情,对了解书中某些暗藏深意的对话,以及人物行为逻辑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到时候获得授权,我会一一整理出来,供大家讨论。

而对我来说,《山河为歌》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四皇子谜题”了。可能有读者看到这里,会感到很奇怪,难道书中不是已经交代清楚了吗?四皇子就是魏宁远,而且谁是四皇子重要吗?并不影响结局和人物命运的。

我的观点是, 谁是四皇子并不重要 ,但当年发生了什么,以及后续为何又引出一串事件,让我不禁去试着推测,四皇子谜题究竟隐藏了哪些 真相

先说我的结论:魏宁远不是四皇子。


如果“魏宁远是四皇子”这个结论被推翻,就证明书中看似尘埃落定的局面还需要反复推敲。所以我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先论证这个结论,再去用其他线索,试着推测出一个我理解的“真相”。

也希望我这篇可以起到 抛砖引玉 的作用,能吸引到对这个谜题感兴趣的读者,多多参与讨论~闲言少叙,正题开始。

(长文警告:本文11000字,阅读会比较累眼睛)

(一)为何排除魏宁远?

声明:我的一切推测基本源于书中原文线索,并且假设建立在作者没有笔误,即“写出来的都是对的”之前提下展开。(书中部分时间线对不上的bug不算)

因为那些可以证明魏宁远是四皇子的证据,并不能算有效证据,我们一条一条来分析。

一、核心证据之襁褓&京郊

普遍被认为是可以敲定魏宁远是四皇子的核心证据有以下几处:

  • 刘漓介绍魏宁远身世
他其实是个孤儿,是在 家父赴京赶考的途中,在郊外捡到的 。这件事也是后来听哥哥说的,父亲怜悯他, 带着他进了京城,交给了一户人家收养 。后来他长大成人,拜入哥哥的门下,偶然谈起这件事,才发现他就是当初的那个孩子。
  • 颜轻盈视角描述带金线的斗篷
那件 小斗篷看起来是新作 的,但料子的花色却很旧,看起来也不是新的布料……“嗯,都是拆了以前的老东西。”最让我惊讶的是 这衣料里掺了金线 ,这绝对不是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它的主人必然非富即贵。
  • 刘漓那块斗篷同款布料来自景仁宫
眼前这块包裹着免罪金牌的布料,裴元修不会有这个东西,这布料的来处应该是殷皇后。
也就是说,刘世舟当年身边的那个孩子是有些问题的,而很大程度上, 问题来自殷皇后

颜轻盈也可证明景仁宫的特别传统——

我的衣服到底不是宫女所穿的普通的布帛,而是 景仁宫特出的衣料 ,里面密密的掺了金线,比一般的布帛还要结实。
  • 四皇子生母分娩地点和被替换时间
赵淑媛当年 生下儿子的地方,是在郊外的寺庙 里。我记得刘漓跟我说过,魏宁远被他们捡到的地方,似乎也是在京城的郊外。
她(赵淑媛)茫然的摇了摇头:“我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留给他,他生下来的时候,我连看都没来得及看他一眼,他就被人带走了。”
  • 赵淑媛京郊寺庙生子——魏宁远京郊被刘家捡到
  • 赵淑媛孩子被景仁宫替换——刘家孩子用过景仁宫布料做的襁褓

表面来看,这些证据可以逻辑自洽,一一对应,且和刘世舟的出行路径吻合,但如果细细核对 时间线 ,则大有问题,这些可以证明魏宁远是四皇子的证据,却恰好是推翻他是四皇子的决定性证据。

二、四皇子可以明确的真实信息

在核对时间线之前,先搬出几个可以明确四皇子信息的内容:

  1. 裴元琛不是四皇子 ,裴元琛的身世没有交代,但原文基本默认了裴元琛不是。
  2. 赵淑媛生的四皇子被殷皇后 替换 了。
  3. 刘轻寒“顶替”四皇子时,裴冀问了他年纪,没有怀疑,还道出了只有皇家人知道的秘辛“三江大坝”。即刘轻寒和四皇子 同岁
  4. 四皇子比裴元丰要大(这个影响不大,但可以确认四皇子的年龄底线)
任何人面对一个自己失而复得的“亲人”,都一定说不出什么,况且这件事他(裴冀)乍然知道,也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过了好久,他(裴冀)才说:“你多大了?”
刘轻寒道:“三十有二。”

三、四皇子被替换时间线

刘世舟捡到魏宁远,是在西川参加完博学大会然后进京赶考,途径京城郊外时发生的。

而刘轻寒与裴冀“相认”,是在天盛十四年,这一年颜轻盈35岁, 即刘轻寒比颜轻盈小3岁

那,博学大会什么时候举办的呢?天启三年,当时颜轻盈5岁,轻寒2岁,祝怀音还没被逐出颜家。这个年份我就不论证了,原文可指向这一条的线索很多,只随便举一个例子,刘轻寒(32岁)相认后同年到达西山书院,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时,轻寒突然轻声说道:“三十年前,三十年前的时候,我应该还没有被(送养)……”

也就是说,起码三十年前,轻寒2岁的时候,还没被送养。

所以时间线是这样的——

  • 天启三年春天,刘世舟春天带着三个孩子从家乡出发,去西川参加博学大会,当时轻寒2岁,已经会走路;
  • 约年中,刘世舟到达扬州,将轻寒送养;
  • 约秋天,刘世舟到达京城郊外,捡到魏宁远,而假设魏宁远是四皇子的话,应该和轻寒同岁,也是2岁。

这就出现了两个疑点:

  1. 众所周知襁褓是 包裹婴儿 的,可魏宁远当时已经2岁,必然不会使用襁褓;
  2. 如果魏宁远是四皇子,那他从出生~2岁这两年空白时间里, 去哪了

四、魏宁远的真实年龄

你可能会问,作者可能有笔误,也许刘轻寒年纪也是错的,而当时魏宁远就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呢?且不说作者为何连续笔误两次,我们再结合一下原文看其他关于魏宁远的线索。

首先关键证人:瑜儿,和与她相关的三条线索。

线索一 :瑜儿理论上与颜轻盈年纪相仿,不会差太远。

柳凝烟,是和我,还有瑜儿 一同进宫的宫女,因为年纪相仿 ,住得又近,所以就成了好朋友。

线索二 :颜轻盈约于天盛九年到达金陵,当年30岁,瑜儿去探望她,原文提到:

说起来她也是个二十多岁快三十的人了,原来性格也一点没改,还像个孩子一样。

可以证明瑜儿于轻盈年纪相仿,当年约在28~30之间。

线索三 :魏宁远和瑜儿认了兄妹,即魏宁远比瑜儿年纪大,, 即魏宁远与颜轻盈的年龄差少于两岁。

那这就和之前的两个魏宁远是四皇子的假设都冲突了:

  • 如果魏宁远被捡到的时候和刘轻寒同岁,应该比轻盈小3岁,也不能用襁褓;
  • 如果魏宁远被捡到的时候是婴儿,最起码比轻盈小4岁以上,就会比裴元丰还小了,不可能是四皇子。

此外,刘世舟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在把魏宁远送给魏家时,断没有把孩子送走, 贵重的金线襁褓自己昧下来的道理 。魏宁远长大了和刘毅相认,如果襁褓是魏宁远的,刘毅也应该 完璧归赵 ,哪怕提一嘴,魏宁远也不会不知道这个襁褓。

以上可证明,襁褓不是魏宁远的。此外还有几个疑点可以证明魏宁远身世存疑。

五、魏宁远的相关疑点

疑点一:裴元灏的一锤定音

裴元灏对魏宁远是不是真的四皇子这件事,没有任何关心,按照魏宁远的话说:“我的岁数都没有问,任何我幼时的事情也都没有问。”

从后文我们可得知,裴元灏之所以选择魏宁远,只是因为 他不是刘轻寒 ,直接开口魏宁远是四皇子有三件好处:第一,裴元灏可以博个好名声,洗去了杀弟与不孝罪名;第二,否决刘轻寒可能是四皇子的任何可能;第三,否定皇室乱伦的事实。

疑点二:魏宁远的江南气质

文中不止一次提到魏宁远的儒雅,尤其是用了“江南”这种修饰。

他(魏宁远)是个很温和的男子,有着 江南才子特有的儒雅。

但问题是,魏宁远起码2岁以后,一直在京里长大,直到拜在刘毅门下,跟着刘毅到扬州不过一个月,刘毅就遇刺了。魏宁远根本没有时间去江南接受那里的洗礼。

而书中明确提了四皇子父母的籍贯:裴冀是草原来的,赵淑媛老家在 召化 ,位于 川陕边境 ,和江南没有一毛钱关系。

疑点三:赵淑媛的忽然离世

魏宁远和赵淑媛相认的时候,本来很开心的,后来两个人聊了聊,赵淑媛忽然情绪低落,然后抑郁而亡。

“她一直在问我这些年来过得怎么样,问我小时候是怎么过的……她问什么,我也都答了什么……后来,她的情绪又变得有些低落了起来。”
“可她的情绪却很低落,而且是,一刻比一刻低落。后来,她甚至连人也不太愿意见了,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只是——我是她在这个世上最后的亲人,她应该相信我,有什么事,她应该告诉我,让我和她一起面对。可她却始终不肯说一直到她咽气,她都没有说。”

我们都知道赵淑媛是红颜楼出来的,红颜楼不出笨人,赵淑媛知晓的最大秘密就是殷皇后偷天换日且用四皇子来要挟她,而殷皇后倒了,四皇子也回归了,她反而应该最开心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

只有一个解释:赵淑媛通过和魏宁远聊天的细节推测出, 魏宁远不是她亲儿子 ,而裴元灏又已经盖棺定论,也就是说她永远都找不回儿子了,因此诛心而亡。

疑点四:魏宁远的辞职归隐

因为被封为宁王,裴元灏也加封魏宁远为为陕西都指挥使司,西安府诸军都归魏宁远管辖,这是一个实职,可是在送赵淑媛灵柩到皇陵后,魏宁远却忽然决定留在皇陵守护太妃的陵寝,无论轻盈和轻寒怎么劝,都心意已决。

我们知道,魏宁远是个有志向的青年,曾经因为申家在扬州鱼肉百姓,宁可接连被贬也要给朝廷上奏,后来裴元修造反他流落在外,还劝轻盈去当刀鞘守护江南,再后来和申啸昆一起守九江,如果能给他一个位置,他是有志气做出一番事业的。可魏宁远却忽然退休了,给人看坟。

有人说,魏宁远可能觉得自己不是武将的料,或者担不起那个大任。

但问题是,魏宁远曾在天盛三年就接替黄天霸的班管理扬州, 一直撑了五六年 。后来还能镇住申啸昆这种武将,没道理10多年后的天盛十四年,自己又封了王爵,还管不了一个西安的道理。所以,他不是能力不足不能胜任,而是知道自己不能做。

最好的解释,就是冰雪聪明的 他后来也意识到自己不是真的四皇子 ,只不过是个冒牌货。轻盈不知道魏宁远的年纪,可他自己是清楚的,再推算一下刘世舟上京赶考的年份,和太妃与他聊天的态度,心下必定了然了。 一旦这件事被戳破,他必死无疑

于是,魏宁远就像《红楼梦》中秦可卿的侍女宝珠一样,决定给人看坟,远离是非,避免被秋后算账。


综上,可以确定魏宁远不是四皇子了,事情就回到了原点。

真正的四皇子,究竟是谁呢?

(二)回到原点:从当事人开始

排除了已有结论后,我们需要打乱现有证据链,从头开始去摸四皇子谜题。首先,就是从明确的两个当事人开始分析。但青衫为了让这件事显得神秘,两个当事人先后都有发疯症状,增加了取证难度。

替换四皇子当事人:犯罪嫌疑人殷若华(殷皇后)、受害者赵淑媛

一、四皇子替换事件原因与动机

由于原文写得比较分散,我就不引用了,直接整理如下——

四皇子替换原因:

作为殷若华的贴身侍女,赵淑媛发现了殷若华私通药老、与犯罪团伙将自己生的公主置换成了太子,犯了灭九族的罪行

殷若华作案动机:

为防止赵淑媛向外泄露秘密,殷若华除了必要的恐吓措施外,决定增加筹码,给她保胎,然后以换走赵淑媛的子女作为人质, 要挟 让赵淑媛做到永远闭嘴。如果不听话,赵淑媛就 再也听不到孩子的消息, 赵淑媛爱子心切,必然答应要挟条件。

殷若华作案方式:

由于要换走新生儿,必须前提要有一个新生儿,因此殷若华准备好了预产期接近的孕妇某甲,并在孕妇临产的时候,将未足月的赵淑媛骗到京郊寺庙祈福,同时准备让她提前发动,顺利早产。当赵淑媛生下孩子的瞬间,便让人秘密交换了两个新生儿,并告知孩子已被替换,完成要挟目的,作案结束,真正的四皇子被殷若华的人带走。

二、受害者赵淑媛陈述

赵淑媛这一生都严格保守秘密,连裴元珍都不知道实情,但我们可以从原文能得到几个事实:

  1. 知情者数量 :在遇到太上皇之前,知道内情的只有赵淑媛,赵淑媛告诉的岳青婴,岳青婴告诉的颜轻盈和裴元修(招供),随即岳青婴被裴元修杀害,即知内情者共计4人。
  2. 赵淑媛出家的原因 :殷若华倒台后,赵淑媛不再能得到四皇子信息,而儿子裴元琛也被裴元灏所害,她求助无门,遂心灰意冷出家。

赵淑媛提供信息

很少,由于离开皇泽寺以后基本处于疯癫状态,清醒的时候只有两场戏——揭露裴元修身世、与魏宁远认亲,所以她没有透露关于四皇子的有效细节,只能证明四皇子是一出生就被换走,再就是 谜之遗言“三江大坝” 。而她却曾告诉 岳青婴(静虚) 一些细节,因此岳青婴向颜轻盈透露的细节至关重要。

重要证人岳青婴提供有效信息:

“她(赵淑媛)要贫尼 来这边 ,帮她找儿子。”
“那个时候她病重,说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梦话,贫尼一直守着她,也听了个大概。听她说起来,好像她发现了皇后的什么秘密似的,皇后要她闭嘴,她一直 在哀求什么 ,可我也没听明白,她清醒过来之后,也不肯再说了。”

赵淑媛在哀求什么?不难推测,是让殷若华放了她儿子,或者告诉她儿子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岳青婴到哪里来找?“来这边”,当时颜轻盈是在扬州到金陵的偷渡船上找到岳青婴的,即赵淑媛掌握的最后的关于四皇子线索, 在扬州。

岳青婴的行动时间线:

  • 天盛七年末,裴元珍在宫里宣布“颜轻盈”已死;
  • 不久后 约天盛八年初春 ,裴元珍的人为了圆谎,去皇泽寺赶岳青婴走,岳青婴也拿到了赵淑媛告诉她的找儿子任务;
  • 颜轻盈在 约天盛九年三月初 在扬州郊外被岳青婴救,送到七嫂那里,不久后在船上重逢才聊到四皇子。

去除从西川召化赶到扬州的路程消耗,岳青婴停留在扬州的时间,满打满算 有整整一年 。也就意味着,岳青婴 在扬州城内外找了整整一年都没有线索 ,在七嫂那里听说扬州有很多做生意的会两岸来回跑,于是决定去对面金陵碰碰运气,恰好遇到颜轻盈,但刚一到岸便被裴元修杀害。

于是,我们几乎可以肯定, 扬州 是和四皇子相关的重要信息。

三、犯罪人殷若华陈述

由于四皇子谜题被颜轻盈知道后,殷若华早已疯癫,但鉴于扬州这个信息是殷若华提供给赵淑媛的,我们就可以从殷若华和扬州这两个线索连起来,看殷若华对扬州做了哪些事,从而推断出有效信息。

  • 兆圣元年初,派人刺杀刘世舟——关键词:祝怀音、藏宝图、手帕
  • 兆圣元年末,造成扬州瘟疫——为陷害裴元灏,可排除
  • 天盛二年初,派人刺杀刘毅——原因同刘世舟
  • 天盛二年春,派南宫离珠前往谈判——可排除
  • 天盛二年春夏,亲自南下救离珠,随即被攻击而疯癫——可排除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 刘世舟 这条线又被牵了过来。那么除了魏宁远, 刘家还有谁疑似四皇子

扬州、殷若华、刘世舟,要推断这条线,要从殷若华刺杀刘世舟父子二人的动机说起。原文中,裴元灏问了一个很有用的问题——

“那些(长明宗)刺客刺杀贪官——虽然于朝廷的颜面有损,但朕的心里,未必没数。可是, 刘世舟是个明明白白的清官,他们为什么还要刺杀他?

后来我们得到解释,是因为刺杀刘世舟父子并不是长明宗的锅,是殷若华,为了获得地图而派人刺杀刘世舟,最后那个地图合拢后,指向了三江大坝,一个巨大的秘密。

但,这就是根本原因吗?

让我们分析一下刘世舟。

四、关于刘世舟

如果我们实力,想要获得某人拥有的一样东西,该怎么做?最简单的办法,是趁那人不在的时候,让人去他的住所搜寻;其次,是派人去偷听他的行踪话语,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在不济,就绑住那个人,进行恐吓。这是 正常人的逻辑 ,想寻找藏佛朗机火炮地图的 颜轻涵 ,就是这么做的。

直接杀物品的主人, 是最不经济的做法,且容易丢掉线索 。殷若华让人杀了刘世舟父子,实际上也确实失败了,她并没有找到地图。那么,刘世舟与她无冤无仇,可能还会是裴元修即位后的得力助手,那为何要杀了他呢?

恐怕和裴元修杀岳青婴的理由一样, 为了灭口

可刘世舟到扬州,都做了哪些事?

于公,他是清官,请求废黜江南三省的贱民籍,撤销朝廷限制江南学子进京赴考的限制;

于私,他希望在扬州找回他的儿子,但没有找到。

刘毅:“父亲原本希望将来能再找回三弟, 可等他再回来的时候 ,才知道因为赋税过重,那对夫妇 已经被迫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地方 。”

但仔细一想,作为扬州府尹的刘世舟,找儿子 找了一年 ,没有任何线索,是很反常的。从时间线上来看,送走刘三到刘世舟回到扬州,前后不满14年,如果刘世舟肯用心找,刘姓,有信物,且吉祥村距离扬州只有十几里地,如果重金悬赏,是可以很轻松找到的。但他没有,就说明一点:

刘世舟寻找刘三,是非常低调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有这么个儿子。 而后来到扬州的刘毅,也放弃了寻找,并且刚来一个月,同样被刺杀。

如果说刺杀刘世舟,单纯是为了藏宝图,好在裴冀面前立功;可刘毅上任的时候,殷若华已败,藏宝图已不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杀刘毅?恐怕还是为了 灭口

殷若华因为某种原因,认为刘氏父子掌握了某个关于她的机密,必须铲除他们二人。那会是什么秘密呢?

应该就和四皇子有关了,而四皇子,事关裴元修的身世。

五、刘毅的反常

刘毅作为长兄,来扬州后也没有找过刘三。如果不是为了后来相认,当初为什么要留下信物,还是祝怀音送的重要信物?如果他们真的放弃了找刘三,那刘毅被刺后,专门让人请来了轻盈,对她一个不为官做宰的宫女却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甚至特意反常的提了一下刘三的身世,又让轻盈劝刘漓:

刘毅看了看我,他的声音原本就很虚弱,这个时候更低了一些:“所以,在下也拜托姑娘,舍妹当初年纪太小,对三弟 没什么印象 ,所以 不能理解在下与家父的心情 ,却一直对家父被刺身亡耿耿于怀,如今我也——若她在皇上耳边说什么, 还望姑娘能多劝谏 。”

现在细看,这段话基本就是让曾同为嫔妃的轻盈,可以更直接的转达给刘漓、甚至裴元灏: 家里还有个弟弟在南方

而刘世舟作为天启三年的状元,他的女儿,本可以千金小姐的身份嫁给好人家做正牌夫人,找起弟弟也是很方便的,最后刘毅却把她送到裴元灏旁边当了嫔妃,也是十分反常。刘世舟父子去世后,刘漓的境遇一度十分凄冷,宫门一入深似海,刘家做这个决定,想必也是有深意的。

后来,刘漓也证明了此事:她不仅有另外半张藏宝图,还保留着四皇子的襁褓。一旦这个襁褓被曾经景仁宫的人认出,真相很容易就水落石出的。

六、关于藏宝图

四皇子谜团最让人云山雾罩的一点就是,它的线索和三江大坝搅和在了一起。

药老:“她希望能为太上皇做一件大事,立一个大功,稳固太子之位。那个时候,她告诉我,她从太上皇的一些话中得知, 在西川藏匿着一批很重要的东西 ,不知道是宝藏还是什么。总之, 太上皇一直想要得到 ,并且暗中派人在追查,可是一直未能如愿。但是 不知怎么的 ,被她发现,当年刘世舟离开西川的时候, 带走了一样东西 ,似乎就是藏匿那批宝藏的图纸。”

从裴冀只与裴元灏、刘轻寒提过三江大坝的秘密可知,这个秘密是皇室内部的,殷若华并不知道三江大坝,她只认为那里藏着很多“宝贝”。那殷若华是如何知道,刘世舟手里有一幅藏宝图的呢?甚至提到刘世舟的时候,还提到了祝怀音。

从祝怀音后来说的话可知,二人见面次数很少,临行前才偶然把手帕送给刘漓,而作为西川颜家的大夫人,要见的客人络绎不绝,送的类似图画的礼物肯定也数不胜数,殷若华是如何能知道呢?如果刘世舟与四皇子有关,那么有一个点就很好解释: 殷若华的人在监视刘世舟的踪迹

所以,当裴冀准备找东西的时候,提到了祝怀音,而她很快想到祝怀音曾和刘世舟有交往,刘世舟又带走个丝帕,上面绣着“漓”字。

因此,殷若华后来在看到刘轻寒的手帕时,认出了那是她一直在找的“藏宝图”。

七、关于三江大坝

为什么说,上京赶考前的刘世舟与四皇子有关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赵淑媛的遗言:“三江大坝”。

三江大坝在书的结尾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规模壮观、机关险恶、故事离奇、宝物诡异,抢了太多戏,以至于让很多人误解了前文赵淑媛的这句遗言指向,以为她和裴冀的遗言“三江大坝”一样,就是指的三江大坝本身,藏有惊人的秘密。

但问题是,常年在殷皇后身边打杂,既没地位也不受宠的赵淑媛,如何能知道这个秘密的呢?如果她常年跟在殷皇后身边,有所听闻,倒还很好解释,可是,后来的殷若华却证明,三江大坝机密与赵淑媛无关。

殷若华:“我知道有一张图,可以带我们去找到很多 宝藏 ,到时候,你就有 很多很多的钱 了。”

殷若华自己都不知道,赵淑媛更不可能知道了。甚至在颜轻盈进入大坝的时候,全国也只有裴元灏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那,赵淑媛为什么要提“三江大坝”这四个字?

前文我们提到过,赵淑媛之所以忽然病危,是因为和魏宁远的聊天发现,越聊越失望,最后悲痛而去。那么,以她的角度,她肯定是想说和儿子有关的事,也就是说在她的语境里,三江大坝指的是个地名,与四皇子有关。

而能告诉赵淑媛四皇子相关讯息的,只有殷皇后本人了。从她让岳青婴去扬州找儿子,后来没找到,认来的儿子又不是真儿子,他的成长经历和自己儿子没有重合之处,她肯定临终之际,会希望有人能从她儿子最后明确出现踪迹的地方,找到相关人再问一问。

可想而知,殷若华是这么告诉她的:我的人看到你的儿子在三江大坝,后来他顺江而下去了扬州,在扬州就找不到了。

而赵淑媛苦苦哀求的,是希望皇后多给一些她儿子的讯息。

八、京郊与刘世舟

根据以上推论,则可看出,刘世舟在出发去参加博学大会的时候,就带着和四皇子有关的线索了。有的人会很奇怪,那既然在京郊捡到魏宁远不是四皇子的话,刘世舟又如何能与在京郊寺庙生子的赵淑媛扯到一起去呢?难道他和殷皇后是同谋?

这,就要从刘世舟的履历说起。

文中虽然没有提到刘世舟是哪里人,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测出他的籍贯。

首先,刘世舟作为读书人,他有资格参加考试,这首先可以证明,他不是江南六省的贱民籍,是北方人。

其次,刘世舟是天启三年去京里参加了 秋试 ,并且后来中了状元,读者在看的时候很容易理解成他一举得了状元,如果不对科举制度稍作了解,并且结合刘轻寒监督那次秋试的情节,确实容易误读。

科举是每三年一次,秋天举行乡试(又称秋闱、秋试),次年春举行会试、殿试,只有殿试第一名才能被成为状元,显然刘世舟是天启四年春被点为状元,但他天启三年秋去京城是参加的乡试,随即中举,并在次年考了第一名。

为什么要提到乡试呢?因为首先要了解乡试的应试对象:乡试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 本省 生员、贡生、监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

刘世舟既然参加了当年的秋试,又是进京赶考,明眼人不难看出,刘世舟的籍贯,就是京城。

刘世舟是京城人氏

(三)四皇子事件的真相·我的假设

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后,剩下的信息无论多么离奇,总是最接近真相的。所以我试着拼凑出当年发生的事情——

天启元年,刘世舟家住京郊,是个普通的秀才,已有一子一女,妻子即将临盆。大概他和《石头记》里的贾雨村一样,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考虑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奈何妻儿老小都靠他养活,只好全家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

但刘夫人分娩这日,寺里来了贵人,于是清理了所有香客,暂时让庙中的和尚与男子都避嫌了,刘世舟不得不和儿子刘毅都躲避出去,只留了请来的稳婆照顾刘夫人。这位来烧香祈福的贵人正是已身怀六甲的赵淑媛,在皇后殷若华的操作下,她很快发动了,宫人在慌乱中抱来一个男孩到赵淑媛那里,并把换走的男孩交给了外面的人,最后阴差阳错,一个被换走的孩子被抱到了刘夫人的身边。

完成任务的殷若华很快就带着赵淑媛撤离了寺庙。当寺庙的戒严被解除后,刘世舟发现刘夫人坐下了病,不久后离开了人世。给妻子守灵、举哀,又使得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几乎更加穷苦不堪,但刘世舟依旧保存着孩子留下的襁褓。

而这边,当殷皇后发现她的人换走的四皇子并非是真的四皇子,已经是天启三年了,刘世舟早已离开了那座庙,启程去了西川。当她的人赶到西川后,博学大会已经结束,西川的人告诉说,那个读书人已经带着老小从三江大坝走了,准备途径扬州北上,颜夫人给他的孩子还起了名字,送了一幅手帕,艾总管因此还抱怨了不少话,因此殷若华知晓刘世舟手里有一张图。

可等殷若华的人赶到扬州再北上,见到的却是身边只有两个孩子的刘世舟,最小的孩子已经不见了。殷若华彻底放了心,并把四皇子也许在扬州这件事告诉了赵淑媛,并以此要挟她必须牢守秘密,否则就不会帮她找儿子。

回京中举后的刘世舟,取回了保存在亲友家的襁褓,并且多年做京官的经验告诉他,当年的事有蹊跷,那个布料很特殊,让他有所忌惮,且妻子生前曾告诉他“孩子生下来后被抱走又抱回来”,所以他一直隐忍,没有派人去扬州找。

当十多年后,殷若华听说裴冀在找西川的藏宝图,她很快想到了曾经追缉的刘世舟,但刘世舟此时已经南下,只留了刘毅和刘漓在京中家里。殷若华的人并没有顺利找到刘世舟的图,却听说刘世舟在悄悄找他曾经的儿子,殷若华十分惊惧,担心事情败露,藏宝图都不算事了,立即利用药老手下长明宗的势力,命令刺杀刘世舟灭口。

再后来,刘毅南下扬州才一个多月,又被灭口。牢守多年秘密的赵淑媛在皇泽寺病重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才决定将秘密告诉给岳青婴(静虚),让岳青婴帮她去扬州找儿子。岳青婴赶到扬州后,花了一年的时间,走遍了扬州城内外的城镇与村庄,由于当时刘大妈刘大叔早已离世,刘轻寒也离开了吉祥村,用芸香的话说就是:“村里很多老人,都走了……很多事,也没有人再记得。”所以,岳青婴一无所获,决定碰碰运气,去金陵找一找,但被裴元修发现后,又连带了不少无辜人命。

只有那个毫不知情的“四皇子”本人,虽然穷苦、却又无忧无虑的长大了。

他后来叫刘轻寒。

(四)我为什么会如此假设?(聊闲)

谁是四皇子重要吗?不重要。这件事,轻寒都觉得是无稽之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但由于很多事情确实没琢磨透,比如四皇子这个事情,而作者在《写在结局之前》明确说明:

很多读者亲跑来跟我说文中有没填好的坑,没交代清楚的事,我发现, 大多数都是我已经写清楚了 ,但读者自己没有看到,没有看懂,或者 看到了但和自己期望不符所以不愿意承认 (这种情况真的很多,头疼ing),请大家还是尊重一下作者的原创,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也有一千个轻盈元灝元修轻寒,你们可以 发散思维 ,但我的这个才是正版(认真脸)。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四皇子到底是谁?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本文的文案:

那一夜,她褪去了少女的青涩,成为冷宫深处的悲伤涟漪……那一天,她跪在他的脚下苦苦哀求,她什么都不要,只想要出宫,做个平凡女人… 几个丰神俊秀的天家皇子 ,一个心如止水的卑微宫女… 当他们遇上她 ,是一场金风玉露的相逢,还是一阙 山河动荡的哀歌 ……

我开始纳闷,如果按照“真爱至上”论的话,文中男主无疑是刘轻寒,但不可能在文案上一点痕迹都没有,我就在想,难道他真的是皇子?后来重读,发现几位男主的共通之处——

个子高:裴元灏是,裴元修是,黄天霸是,裴元丰是,刘轻寒,也是。

睫毛长:裴元灏是,裴元修是,黄天霸是,裴元丰是,刘轻寒,也是。

恋爱脑……咳咳。

本着“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的精神,我才开始寻找,是否刘三有可能在阴差阳错之下是四皇子的可能性。当然我上面编的故事也离谱,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圆回来的最好方式了。

当然,也许这是作者的偏好,很多角色都有这个特点,那也不算充分,毕竟,如果长得有相似之处就是亲人的话,药老不仅高,眼睛还炯炯有神,皮肤也是黝黑瓦亮……

疯了的殷若华只认药老的女儿薛慕华是自己的女儿,那认轻寒作儿子也……

要说刘轻寒是药老大明湖畔失散的儿子,我也无话。

当然还有一个 巧合 ,就是裴冀去世后,轻寒不仅流了很多泪,还一宿没睡。赵淑媛离世的时候,他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忽然难受,后来在听说噩耗的瞬间便吐了血,又给四皇子谜题增了一层神秘色彩。

但因为和裴元珍的婚姻,虽然有名无实,但即使刘轻寒是真的四皇子,就像裴元灏说的——

“皇四子,宁王,可以是天下的任何一个人,但绝对,不能是他刘轻寒!但朕要告诉你,这个天下,也许最不能见人的,就是真实的真相!”

假亦真时真亦假,随着魏宁远封为宁王,便没人在意了。

毕竟,书中人物形象有魅力不在于出身,而在于,他/她是谁,是什么样的人。

感谢阅读到这里,希望我前面整理的线索能给大家有帮助。不知道我的推测是否合理?是否还有更符合逻辑的假设?欢迎讨论~~



我的其他文章索引—— 《一世倾城专栏》:为什么爱轻寒,为什么是轻寒

编辑于 2022-02-20 00:31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山河为歌》:为什么爱轻寒,为什么是轻寒

    《山河为歌》:为什么爱轻寒,为什么是轻寒

    一世倾城文本解读 | 结局探佚 | 同人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