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硕果盈枝。随着2025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落下帷幕,我校学子捷报频传,成功考取博士研究生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据统计,截至目前,我校今年已有71名硕士毕业生被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4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录取人数较上一年度增长82%,尤其是水产与生命学院表现亮眼,共有36人成功考取博士研究生。这一佳绩彰显出我校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更是学校坚持狠抓校风、教风、学风,以“三风”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今年我校被录取的71名博士研究生中,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尤为突出。据统计,他们在校期间发表SCI、EI等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还有22人次在读期间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占比30%。这一“含金量”十足的数据,充分彰显了我校研究生的学术实力和科研潜力。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我校学子日益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追求卓越的学术风气。在今年6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学院举办的“考博升学专场就业分享会”上,已考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赵自贺同学谈到,正是在去年考入英国牛津大学的喻雨诗学姐的经验分享
7月5日,我校在黑石礁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第二十四期“海青Talk”主题讲座——“历史中的大与小”。本次讲座特别邀请知名作家马伯庸先生担任主讲人,大连文化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延生,大连文化产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管月坤,校党委书记衣庆焘出席活动。本次讲座共吸引本校师生及家属代表400余人参加。讲座中,马伯庸紧密结合自身阅读与写作的丰富经历,以生动的讲述和深刻的见解,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历史中那些被忽视的细节与宏大叙事之间的联系。他指出,历史并非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功绩与朝代的更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往往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力量,唯有通过对这些“小”故事的挖掘与解读,我们才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地理解历史的全貌,从而感悟到历史的温度与厚度。同时,他鼓励在场的师生,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文学创作,都要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以小见大,从细微之处探寻历史的真谛。“海青Talk”现已开展至第二十四期,是我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历史中的大与小”,引导广大师生从历史的微观细节中发现宏大主题,从个体经历中感悟时代精神。通过此次讲座,师生们不仅对历史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更在思想上受到
为帮助研究生精准把握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就业形势,提升职业竞争力,6月24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学院在图书馆多功能厅举办学海“职”南——公务员、事业单位专场就业分享会。会议邀请刘丹、向京瑞、王馥仪三位2025届优秀研究生进行经验分享。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吕顺、教育管理科李枫、团委书记刘伟健和在校研究生100余人参加。 水产与生命学院刘丹结合本溪市清河政府办公室备考经历,详细拆解54天高效备考计划。她指出“行测需把握题型规律,申论要积累政策热点”,并详细介绍结构化面试中“手动抽签流程”“可视倒计时”等细节技巧。 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向京瑞则从法学生视角出发,建议按照“言语→判断→资料→数量→常识”顺序备考,提出“优先选择限制条件多的岗位”的选岗策略。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馥仪强调应积极关注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建议想从事教师行业的同学重点准备试讲环节。 互动环节中,与会同学就备考时间规划、岗位选择等热点问题进行提问,三位分享嘉宾逐一作出详细解答。 本次分享会从笔试策略、面试技巧到岗位选择,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学海“职”南系列活动致力于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平台,
为助力研究生明确升学深造方向,科学规划未来发展路径,6月19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学院在北院办公楼N501举办学海“职”南——出国深造、考博升学专场就业分享会。本次分享会邀请了张云天、赵自贺、赵海燕、郭晟翰、周义恒5位优秀的2025届研究生代表分享宝贵经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吕顺、教育管理科李枫以及在籍研究生100余人参加此次分享会。会议伊始,主持人介绍了5位嘉宾的专业背景、所获荣誉、学术成就。5位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围绕博士申请考核与留学申请的核心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经验分享。考取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的张云天,重点阐述了精准定位目标院校和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并详细解析了申博材料的准备要点与整体流程。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的赵自贺提醒同学们,在申请过程中需关注研究计划的创新性与可行性,确保研究方向既具备学术前瞻性,又能在实际操作中稳步推进。考取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的赵海燕分享了申博过程中的关键考核要求,强调了提前与目标导师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并深入解析了沟通技巧。考取海南大学博士的郭晟翰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科研成果积累的有效方法、目标院校信息获取渠道,以及联系导师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考取
5月29日,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学院、科技处(合作发展办公室)联合校友会办公室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第二十八期研究生“青蓝讲堂”暨“追寻科技之光,感悟科学家精神”学术报告会。会议特邀我校1987级海洋捕捞专业校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渔业安全事故调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洽儿研究员,围绕“中国渔业绿色发展之路”作专题报告。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学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代表260余人参加活动。吴洽儿以中国渔业转型成就为切入点,通过详实数据展示资源养护政策成效,深入解析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公海自主休渔等创新机制的实践路径,并提出“水域三级分类管理”科学框架。他强调,海洋渔业发展需统筹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呼吁青年学者聚焦渔业资源动态监测、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攻关,将生态经济学原理转化为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本次报告从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双重维度,系统呈现了中国渔业绿色发展的蓝图。通过理论解读与实践案例结合,深化了师生对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科技驱动产业发展的认识,搭建了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与产业实践的协同平台,为培养“懂生态、精技术、通国际”的新时代渔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