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如何赏析一部作品(以小说《陆犯焉识》为例)
对于每一个IB考生来说,小说是IB中文考试中,一定会涉及到的题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赏析小说。
01、了解作品的作者
关于了解作者,我们需要准备的是搜索和查阅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一般来说,在一部作品的序言或者引子里,我们会比较浅的了解到作者的一些生平经历。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部作品的一些信息。
而学生需要去做的是搜索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背景信息,那么等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的生平经历,那对于把握他的作品风格就不太难理解了,并且在阅读分析这篇文章的时候也知道从哪一方面去着手准备。
我们一起来浅显的看一下这部作品,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严歌苓的生平。严歌苓是一位美籍华人,美国21世纪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
严歌苓自身的经历使得她能够秉承中西合璧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技巧,其作品无论是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还是对社会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重新评价,都折射出复杂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识。
严歌苓的作品风格基调多以女性视角为主。每部作品大多都围绕她所经历的一切结合到虚编的故事里面去,整个作品的情感描写都是很细腻,而总体的结尾都会以悲剧结尾,这是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性。
02、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当我们去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到的是在怎样的时代或者社会背景下,作者创作了这样一部作品,而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或是感情。
《陆犯焉识》这部作品的男主人公陆焉识的原型是严歌苓的祖父严恩春,严歌苓曾在文章中坦陈:"假设人发明文学是为了了解自己,那么发现寻找我的祖父,就是为了发现和了解我自己。"
《陆犯焉识》可以看作是一部家族史,严歌苓将知识分子的命运置放在20世纪中国历史和政治变迁这个大背景上,写出了一曲政治与历史夹缝中的人生悲歌。对知识分子而言,其人生悲剧表面上是源于对自身所处时代、政治的误读,但本质上是源于个体精神的独立及对自由的坚定追求。
陆焉识悲剧的人生,演绎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以及知识分子在政治和苦难的困囚驯化中的精神抗争、蜕变、坚持。
03、了解作品的结构
无论是哪一种题材的作品,它都会有一个基本的结构,而小说类的结构一般相对其他题材的作品来说更复杂一些,因为一部小说它里面可能出现的人物会更多。
纵观《陆犯焉识》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这就是一部回忆录。严歌苓采用的是多线性叙事,支撑小说结构的是三条不同时期的时间线,暗线和明线互相穿插,三条时间线错纵交织,齐头并进,让小说内容更丰富,情感更饱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感。
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多次出现像这样的句式,"我祖父朝着大荒漠外走去的时候,是想到了1936年那个绵绵冬雨的下午的……"。严歌苓让"当时"与"将来"穿插进行。另外作者经常有意地点明准确的时间词语,就如:“那块换出去白金欧米茄,1931年的出品,”“1936年8月那个暑热熏蕴的傍晚,我祖母冯婉喻把一块手表偷偷塞在她丈夫的枕头下。”“表从1936年被戴到他手腕上,戴到1960年年底,变成五个鸡蛋时,养出三十六度五的体温。”让读者既产生了年代感与历史感,又使得故事情节真实而灵动,具有极强的戏剧化张力。
在很多章节的结构连接之间,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这些都使得小说情节发展连绵不绝而情调上缠绵悱恻,也突出了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展示。
《陆犯焉识》中主要有两个大的场景,一是陆焉识在西北大荒漠监狱劳改服刑的悲惨凄凉生活,二是入狱前在上海的潇洒肆意生活以及回归后的上海的动荡无奈的家庭生活,其中不断穿插着陆焉识被捕服刑之前的人生历程(主要包括海外生活和重庆生活)。
两个场面形成两条线索,有时并行,有时交叉,构成如蒙太奇般的艺术效果,渲染了陆焉识急切回归的心理和冯婉喻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就像文中的这一段描写:"这时冯婉喻又一次死心,从通缉令旁边慢慢走开,而陆焉识走进西宁老城的一家小铺。上海的夜色远比西宁来得早,因此,当冯婉喻自家门前摸黑开锁的时候,西宁还剩下最后一缕阳光。”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城市,在此刻融为一体,男女主人公彷佛已经打破了时间与距离的桎梏,这种描写使小说的情绪饱满而达到高潮,更加渲染了二人的痴情与深情。
04、了解作者的态度
对于大多数的文学作品来说,作者都是通过这部作品去向读者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来说,作品里的人物都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缩影,作者会通过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环境描写里表现出来。显而易见的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态度。而学生要做的就是去分析作品里的主要人物。
《陆犯焉识》这部作品的男主人公陆焉识的原型就是作者祖父。整部作品故事的主要叙述者是"我"——陆焉识的孙女冯学峰,作者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我祖父"陆焉识的一生坎坷经历以及"祖父祖母"之间奇异的感情纠葛。
由于年龄的差异,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加上价值观的不成熟,年轻一代在叙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那次历史文化浩劫时,不免就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或者"间离"的效果。由此品读起来奇异新颖、荒诞而神秘,增强了作品的阅读情趣和审美效果。
05、了解作品的语言艺术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赏析的基础。不同的体裁,语言特点也不相同。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等等。任何一步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语言的情感性越浓,越能感染和吸引读者感动深受,使得整部作品更富有艺术魅力。
文学需要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以此来传达审美情感。一部作品的语言不但能反映出作品深刻的思想性,而且能够体现出作品较高的艺术性。
《陆犯焉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轻松幽默又犀利且有韧性。
“进了大墙,看见狱友们黑黑的一大群一大群地往伙房走,每一张去年夏天洗过的脸上都是一个大大的笑容,但仔细一看发现也不过是被冻出来的龇牙咧嘴。猿猴就有这种无欢乐的笑容”,这一段的描写看到时这幅景色立刻浮现眼前,难免会笑出声,而细细思考我们能看到的是大西北荒漠地春寒的残酷和犯人的卑微,乃至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所遭受的压迫与对待。
此外小说语言也富有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特色,为整部作品营造了充盈的氛围,还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在小说中,婉喻和陆焉识打电话时,他们说的是上海话。这样的语言运用,让整部作品更生动。
因此考生需要去做的就是反复去读整部作品,尤其是需要抓住文章高潮,矛盾,冲突的部分章节,以此来赏析整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