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 无锡 人。 [3] [8] [9] 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12] ,与 饶宗颐 并称“ 南饶北钱 ”。 [1]

民国十八年(1929年)考入 清华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毕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与 杨绛 结婚。 [2]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获 牛津大学 艾克赛特学院 副博士学位。 [10] 民国三十年(1941年),写成《 谈艺录 》和《 写在人生边上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 围城 》。 [4] 1953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 。1958年,出版《 宋诗选注 》。 [4] 1976年,参与翻译的《 毛泽东诗词 》英译本出版。1979年,出版《 管锥编 》。 [4] 历任 西南联合大学 上海暨南大学 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特邀顾问。1988年、1993年当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9] 1998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5] [8]

钱锺书学贯中西,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以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强烈的现代性立场,将全部的人类文化都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创立了打通、参互和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他的《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等许多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8] [41]

(概述图片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6]

清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钱锺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因其大伯父钱基成只有一个女儿,长房没有子嗣,所以钱锺书一出生,照旧时习俗,祖父即命钱父 钱基博 将钱锺书出继给长房,由大伯父钱基成抚养。 [3] 民国六年(1917年),因私塾附学不方便,由伯父钱基成教钱锺书读书。读了《 西游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以及《 说唐 》《 济公传 》《 七侠五义 》等小说。 [3] 民国九年(1920年),钱锺书入无锡东林小学(无锡立第二高等小学)就读。在东林小学开始接触 林纾 翻译的西洋小说。父亲钱基博为其改字“默存”。 [7] 民国十二年(1923年),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 苏州桃坞中学 (苏州第四中学),大量阅读《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入校不久,参加中文写作竞赛获得第七名。 [7] 民国十四年(1925年),返家度暑假,乃得知《 古文辞类纂 》《 骈体文钞 》《 十八家诗钞 》 等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7] 民国十六年(1927年),桃坞中学停办,钱锺书转入无锡 辅仁中学 就读。当时,参加国文、英文竞赛得了两个第一名。 [7] 民国十八年(1929年),考入 清华大学 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虽然他数学分数很低,但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 [7] [1] 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 曾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 .人民网.2018-02-06 [引用日期2021-07-26] [2] 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与钱钟书一见钟情成佳缘 .中新网.2011-01-31 [引用日期2020-12-19] [3]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4-20 [4]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329-335 [5] 钱钟书生平简历(组图) .新浪网.2004-03-11 [引用日期2014-09-20] [6] 钱钟书诞辰103周年 教育部发微博致敬 .人民网.2013-11-21 [引用日期2020-12-19] [7]  钱之俊.钱锺书生平十二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1-50 [8]  周扬 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Ⅰ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620-621 [9]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059 [10]  张文江.钱钟书传:营造巴比塔的智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55-169 [11]  王吟凤.钱钟书的晚年生活[J].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3(8):28-29 [12] 一代鸿儒钱钟书:“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人民网.2018-12-19 [引用日期2022-08-26] [13]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46-47 [14]  金宏达.钱钟书先生诞辰100周年名家评说钱钟书[J].公关世界,2010(9):25-27 [15] 钱钟书轶事新知 .清华大学新闻网.2001-12-27 [引用日期2020-11-27] [16] 77岁老人守护钱钟书故居 杨绛曾劝其“早点搬” .人民网.2015-02-26 [引用日期2022-08-08] [17] 《我们的钱瑗》 .中国作家网.2005-10-11 [引用日期2020-11-27] [18]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284-292 [19]  杜啸尘.从《写在人生边上》看钱钟书散文的风格与魅力[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75-78 [20]  郝利群.幽默·奇谲·广博·机智——略谈钱钟书小说的艺术特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51-53 [21] 钱锺书(1910~1998) .中国作家网.2016-06-27 [引用日期2021-07-26] [22] 深切怀念钱钟书先生(吴泰昌) .中国作家网.2010-11-19 [引用日期2021-07-26] [23]  孔庆茂.钱锺书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42 [24]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81-89 [25]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116-139 [26]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152-167 [27]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174-185 [28]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192-212 [29]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218-237 [30]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诞生记 .光明网.1999-01-15 [引用日期2021-11-28] [31] 深切缅怀学术文化大师钱钟书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1-11-28] [32]  汤晏.钱锺书[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242-259 [33]  杨芝明.归根到底是写人——钱钟书《人·兽·鬼》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61-66 [34]  郑淑慧.《人·兽·鬼》的文化品格——兼及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贡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78-83 [35] 钱钟书的非凡在于见解的创造性与批判性 .中国文明网.2010-12-07 [引用日期2022-04-12] [36] 领略钱钟书的精神世界 .光明网.2020-08-17 [引用日期2022-04-12] [37]  徐亭.钱钟书的文化哲学思想试论[J].柳州师专学报,2004,19(3):116-119 [38]  汪立星. 钱钟书史学思想研究[D]. 安徽大学,2014:14-32 [39] 打通而拈出新意:“文化昆仑”钱锺书的学术贡献 .首都文明网.2011-01-13 [引用日期2022-04-12] [40]  罗新河.钱锺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313-318 [41]  季进.钱钟书:纵逸自如的治学气派为文风范[N].光明日报, 2020-08-26(14) [42] 钱钟书的中西文化观 .中国作家网.2016-07-12 [引用日期2022-04-12] [43]  陆文虎. 钱钟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 新作文:高中作文指南, 2011(11):54 [44] 【许苏民】论钱锺书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哲学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2-04-12] [45]  一彤.钱钟书的治学方法:打通、参互与比较[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4(4):39 [46]  赵一凡.钱钟书的通学方法[J].艺术百家,2008,24(5):64-69 [47]  潘建伟.钱锺书的旧体译诗及翻译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6):1-10 [48] 钱锺书译学四亮点 .京报网 [引用日期2022-04-25] [49]  黄维樑.钱锺书译学通论[J].书屋,2019(10):41-43 [50]  杨全红.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127 [51]  聂友军.钱锺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2-3 [52] 无锡举行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 .新浪网.2010-11-21 [引用日期2022-08-08] [53] 钱锺书和杨宪益:现代中国译坛的双子星座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2-08-24] [54]  杨敏. “伦敦版”英译毛选的诞生[J]. 中国新闻周刊, 2014(31):82 [55] 陈丹晨:我认识的钱锺书先生 .中国作家网 [引用日期2022-08-24] [56]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诞生记 .光明网 [引用日期2022-08-24] [57] 毛泽东诗词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2-08-24] [58]  李志连.钱钟书《围城》的文化反思[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4):101-102 [59] 管锥编 .豆瓣 [引用日期2023-12-27] [60] 扬雄简介 .古诗文网 [引用日期2023-12-27] [61] 浙江临安钱氏:一代钱王 千古家训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引用日期2024-06-05] [62] 寻回敦煌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