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岁,与来访者说到宅男宅女时,先生幽默地说:“我就是宅女。”昨天,105岁的世纪老人,中国杰出的作家、翻译家、小说家、剧作家杨绛先生与世长辞,终于与钱钟书和爱女阿瑗团聚,去到了可以宅到永恒的家。
“我心静如止水,准备回家。”这是杨绛留下的佳句之一,淡泊澄明,进入化境,字里行间流露出豁达、仁慈和温暖。钱钟书老先生给了她饱含深情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留给我们难以企及的生命广度。
一生所著200多万字自称“业余作者”
杨绛几乎是最长寿的文化老人,其文章却是最没有年龄感的,灵动如少女,清澈如婴儿。世界在杨绛眼里永远是一片初来乍到的处女地,路还有多远,她的好奇心就还可以走多远。
文学界一直把文学创作分为人生派和艺术派,杨绛是有高雅艺术性的人生派。杨绛的散文、戏剧、小说从不无病呻吟,都有着深刻的内涵。
作为研究现代文学的专家,年近七旬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藏有不少杨绛先生的书籍,《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是收藏最早的一本。
“杨先生文章自然、清爽,作品风格独特,给人的感觉是含蓄、坦然、温文尔雅的写法,亲切感人,丰富的内涵需要读者慢慢体会。”陈子善表示,杨绛先生一生所著200多万字,不承认自己是专业作家,总是讲自己写作是业余的,“但杨先生都是真正有想法了才写,书写出的对知识分子的回忆、对人生的感悟,都很难得、很珍贵。”
与生俱来的幽默劲儿晚年文字也透着精气神
著名文学家施蛰存评价杨绛“自是语文高手”,“语文纯洁,本来是读者对作者,或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最低要求。但近10年来,却已成为最高要求,在一群30岁左右的青年作家的作品中,要找像《洗澡》那样语文流利、纯洁的作品恐怕很不容易了。”
杨绛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幽默劲儿。逗里还透着一股年轻,一股精气神儿。104岁时还套用时下的流行语,调侃自己是“宅女”。
陈子善说,钱钟书的一些作品尖锐、具有强烈讽刺性。杨绛先生早期的几部话剧,其实看得出跟钱钟书有某些相似的风格,同样很具有讽刺性,但表现形式却并没有那么尖锐。
“读杨绛的书,感觉到她是处变不惊、冷眼旁观的,经常找到常人找不到的角度去写作。”陈子善说,“她不用强烈的情感去表达爱憎,文章没有强烈的大起大落或特别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不动声色地通过一些小事,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深刻性。”
最真挚的“一见钟情”“我们仨”终于团圆了
人们怀念杨绛,同样因为她与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在当世的稀缺。钱钟书引用英国作家的话来描述自己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在各类关于杨绛的传记和报道中,流传着许多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能够屡屡打动当代人,是因为这种爱情观念传达了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一些时下的浮躁爱情观相形见绌,衬托出钱钟书与杨绛爱情观的可贵。
在钱杨伉俪50多年的婚姻中,杨绛满腹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钟书背后的那个“灶下婢”。在爱女和丈夫相继离世后,彼时近90岁高龄的杨绛没有弃世,没有消沉,她绷紧人生之弦,在人生夕阳晚霞中迸发出灿烂的生命之光。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赵萍说:“杨先生的居所和人文社一样老旧但舒服,磨得发亮的水泥地,罩布套的软沙发,木质的书桌书柜,杨先生拒绝清华大学为她重新装修。有一次我们的编辑看到杨绛先生穿了一双很别致的鞋子,问起,先生说是钱瑗的……‘我们仨’,再无生离和死别。”
百岁感言非老人所写炒作“情怀”不可取
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杨绛的举动,不仅为钱钟书,更为中国文化保留了至为珍贵的文化遗存。
杨绛年近90岁高龄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102岁时仍在创作。陈子善告诉记者,杨先生笔耕不辍到百岁,直到晚年还一直努力地想为世界留下些什么,非常了不起,也很不容易,这在文学史上也不常见,“她是一个标杆,是当代作家学习的榜样。”
社交网络的流行,让一些大师去世的消息快速传播。不管读没读过,认识不认识,网络上关于杨绛的纪念性文章,在昨天刷爆朋友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一段被署名为杨绛百岁感言的话,显得鸡汤味十足,昨天的网络转发量极高,有的还以手写体在网上传播。
然而,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知,这段百岁感言并非杨绛所写,“我们的责编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手写体的也不是她写的。”大家纪念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此跟风式纪念,就显得很不合适。
阅读原文
记者|
王卫朋 赵思宇
来源|
劳动报
编辑|
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