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了一个网络热词“网红老师”,字面意思上就是火出“教师圈的老师”。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年代,这类老师的名字是出现全国学生手中的教辅书上;在现在信息爆炸互联网迅速发达的现在,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各大平台上,他们的课程也令多数人所看见。有句话说得非常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为他们越来越有知名度的原因,人们对他们的非议也越来越多。
“思政”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很多教思政课的老师都有着“照本宣科”的习惯。因为课本长篇大段、哲学思想深奥、范例枯燥无味,所以很多大学生都对思政这门课兴趣平平,提起思政课都是可上可不上的态度。
对于思政课本身来说,这是一堂关于学生三观的正确培养的课程,需要授课老师秉持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将思政课本中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用自己的话将其正确表达出来,并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授课老师准确把握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讲思政课。
来自复旦大学的陈果就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思政老师,与普通老师不同的是,她的课每每都是座无虚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想去上她的课。网上流传着陈果上课视频,我们打开后可以发现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都喜欢陈果的课了:
长得好看、有气质,讲课深入浅出和他代表性的鸡汤式教学。
什么是鸡汤式教学呢?我们举个例子,很多思政老师谈到“自我意识”这一理论,首先会照着书本念一段理论解释,然后再引出自己对“自我意识”的理解。
然而陈果不一样,她对这个理论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只有具有孤独的自我意识,反观自身的人,才可能有弥足珍贵的朋友。”
这句话对一些迷茫的大学生极其受用。他们用这句话对自己的没有好朋友、总是自己待着的现状作出了最好的解释。于是,陈果从复旦大学红到了全网,所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盛赞陈果,说她是“复旦女神”,她的课是“思政之光”。
从过去照本宣科的思政课到现在幽默风趣、金句频出的思政课,中间只差了一个陈果。因为持续不断地钻研教学、学生的狂热追捧,陈果从2009年到2014年这五年里,她连续摘得“复旦优秀教师”这一称号。
在2012年,陈果的表现可谓是脱颖而出,她得到了上海首届思政课教学比赛中的一等奖,并且,她应邀成为了某电视节目作为演讲嘉宾。和前文所说的,陈果是一位“网红教师”,她在各大平台上都有广大粉丝。
从复旦老师变成网红老师,这一切转变过于迅速,陈果有做好准备吗?有句话是
“捧得越高,摔得越疼”
,对于陈果来说,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复旦大学教师,只是因为凑巧找到了合适的授课方法而被学生喜爱而已;对于听她讲课的学生、大众来说,她被捧上了神坛。人们双眼自带的滤镜使陈果的一切都蒙上了“女神”的滤镜。
陈果最后选择了跟网红们一样的路:变现。她坦然接受了大众们对于她的夸赞,认为自己被称为“女神教授”当之无愧。
于是,陈果在2016年接受了出版商的邀请,出版了自己的图书《好的孤独》、《好的爱情》,在当时趋之若鹜的大学生看来,这是他们人生之路上的一盏启明灯。
但是,鸡汤虽好,喝多也腻。因为上思政课都是初入大学的学生,对于世界认知的不成熟导致了他们有着幼稚思想。陈果的文字看起来十分有力,简洁明了,对于大学生们常见的问题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但是随着时间发展,他们才惊讶地发现这是陷阱。
长期以往,大众对于陈果的意见产生了两极分化: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狂热追捧;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们对陈果表示质疑。
就在陈果在央视的演讲节目中,将“耄耋”读成了“毛至”的陈果受到了全网铺天盖地的批评,大众纷纷开始质疑陈果的专业性。于是陈果从此走下神坛,大家从此再也不带着滤镜看陈果。
陈果的走红是靠着自己优秀的外在条件和自己鸡汤式教学,也许陈果曾经具有实力,但她在走红以后陷入了名利陷阱,不沉淀自己而频频出席各大活动现场,这已经脱离了陈果的原本身份:一名复旦大学的思政教师。但人人生而平凡,在某个框架内,每个人都有追逐利益的权利,这一点笔者也理解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