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一步:我们逐渐脱离自然动物的生存状况,所有的成员必须全部直接参与生存最基本物质的获取,有一批人脱离了第一线的
物质资料生产
而专业从事维护群体安全。当
科学进步
到这样,大部分人都不必再参与满足人们最基本生存
物质资料
的生产,更多的人被从满足生存的第一线解放出来的时候,科学家就从曾经半专业化的状态进化成了一个专业化的群体。
人类社会
已经有更多的余力来探索如何更轻松的脱离自然动物的状态,而从事非第一线生产生存
必需品
的人的增加必然会壮大在各个时期被分化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人群,作为一个人群,用来维护整个人类的
生存状态
。
第三次帕格沃什大会《维也纳宣言》第7部分(于1958年9月19日通过)
我们认为,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有责任,通过让民众广泛理解由自然科学之史无前例的增长所带来的危险和提供的潜能,而在
民众教育
方面做出贡献。我们呼吁请各地的同行,通过启发成年群体或者通过教育正在到来的后代,而为此不懈努力。特别是教育应当强调改进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并且在教育中应当消除任何形式的对战争和暴力的夸耀。
科学家,因为具有专门的知识,更有条件提前获悉科学发现带来的危险和潜能。因此,他们对于我们时代最紧迫的问题,具有专门的本领,也肩负特别的责任。
当前,在国与国之间不信任以及由此导致军事霸权之竞赛的局势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所有学科分支,已经愈益卷入军事研发之中。在诸多国家民众的眼中,“自然科学”已经变得与“武器研发”密切联系在一起。科学家,或者由于对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而接受赞美,或者通过发明
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已将人类带入危难之中,而承受诅咒。科学在许多国家享受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支持,主要是由于它对于此国家
军事实力
和
军备竞赛
获胜程度的直接或者间接的重要性。这就使科学偏离了其本真的目的,科学的真正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知识,以及为了全人类的福祉,提高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
我们对导致此种状况的时局感到痛惜,我们呼吁全体民众和各国政府,必须建设具有持久、稳定和平的全球局势。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
慕尼黑
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神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母亲满足了爱因斯坦的请求,把他带到意大利。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
世界公民
。……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
帝国主义
野心的
俄国
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
黑名单
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
荷兰
,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中共存下去。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
量子理论
对
天体物理学
、特别是
理论天体物理学
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
辐射理论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
狭义相对论
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由于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
物理现象
,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
广义相对论
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
光线弯曲
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从上面的资料中,我们看到了科学家让人崇敬的一面。然而,科学家不仅仅是科学工作者,也是实实在在的
社会成员
。因此,他们中间经常有人也表现出贪婪的欲望,和对权力极端的追求。科学不等于圣洁,科学家不等于
道德高尚
,这样的教训古今都有。我们经常看到当代西方科学家为企业做的广告,结果却常常让我们失望。在公元前500年,
古希腊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Hippasus)发现无理数,却被老师处死。
历史的教训在于给人类以教益。科学完全走出政治强权的阴影,完全走出
李森科
之流的阴影,这在仍然是人类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控制论
的创立者
诺伯特·维纳
的话提供了这一事件的反思:“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在人们具有
信仰自由
的时候才能繁荣起来。基于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从的信仰并不是什么信仰,基于这种假信仰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必然会由于瘫痪而导致灭亡,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科学没有健康生长的基础。"
说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不能不提我国著名科学家
钱学森先生。钱学森先生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到北京。 1935年8月赴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学习,1936年10月转人
加州理工学院
,成为著名力学家
冯•卡门
的
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