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主要诸侯国是周武王姬发通过分封制建立的统治体系,以姬姓宗室为核心,兼封功臣及前代帝王后裔。诸侯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姬姓封国达53个,形成以周王室为中心的等级网络。初期分封集中于黄河流域战略要地,如鲁(山东曲阜)、卫(河南淇县)、晋(山西翼城)等姬姓国,以及齐国(山东淄博)、宋国(河南商丘)等异姓国 [1]

西周中后期,部分诸侯国随王室东迁或对外扩张逐渐壮大,如秦国(陕西)、楚国(湖北)等。据《史记》记载,西周分封诸侯国共108个 [1] ,春秋战国时期多数被兼并,仅少数延续至战国末期。分封制构建的政治格局为后世“封邦建国”奠定基础,诸侯国分布与演变反映了周代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

虞国---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虞仲。由于其兄周章已经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封国地为今河东太阳县。 宋国---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封国地为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中心为河南商丘。 巴国 ---姬姓,子爵,国地初夷城(今湖北恩施),周秦时期国地为以今川东北、重庆、鄂西为中心,北起陕南,南达黔中,东近汉水、湘江,西逾沱江,这一大片连续性的地域都被称为巴地。 虢国---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国地为今陕县东南之虢城。 卫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同母少弟,为康叔。封国地为今北京冀州。 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周公旦于曲阜,以辅周室。 邢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第四子姬苴于邢国。 晋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封国地为今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 滕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封国地为今山东滕州市。 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封国地为今河南信阳县。(后与蔡叔度,武庚作乱,无后,其国遂废。) 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国地为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后与管叔鲜,武庚作乱,留后以祭祀。) 齐国---姜姓吕氏,侯爵。系周功臣,曰吕尚,死后谥号为太公(俗称姜太公)。封国地为今山东淄博。 陈国---妫姓,侯爵。妫姓,系颛顼后裔,传至子孙帝舜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虞奄父为周的陶正,其子满娶周武王长女太姬,太姬生陈申公,陈相公。陈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封国地为今陈县。 杞国---姒姓,侯爵后降为伯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国地为今开封府雍丘县。 纪国---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国地为今寿光市。 蓟国---姬姓,侯爵。系帝尧之后裔。封国地为今北京顺天府。 杨国---杨姓,侯爵。系黄帝后裔,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姓。 秦国---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颛顼后裔。封国地为今陕西西安。(西周初期,归周附庸。 平王东迁 ,封为诸侯。) 郑国---姬姓,伯爵。系周宣王弟,曰姬友。封国地为今陕西华县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