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中,杨绛回忆并写下了两段亲人离世的经历。
1997年3月,杨绛的爱女钱媛,因病住进医院。在女儿去世前一天,杨绛像是有心灵感应般,提前有预知。
当时她走在路上,低声说了一句话:
“圆圆,阿圆,你走好,带着爸爸妈妈的祝福回去。”
1998年12月,钱钟书也因病住院。
在临终前,深受失亲重创的杨绛,强忍内心的悲痛,从容地附在钱钟书先生耳旁,对他说了一句话:
“你倦了,闭上眼,睡吧。”
后来,
杨绛一头扎进书堆,每日笔耕不辍,花了13年的时间,整理出钱钟书的所有学术遗稿。
在忙碌且充实的生活中,她渐渐抚平了内心的悲痛,在105岁时安然离世。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人何其脆弱,一次病毒的入侵,一次微小的走神,一次毫无征兆的意外,都会让生命消逝。
当一个人明白死亡是一件随时降临的事,他就收起了自己的狂妄。
当一个人明白死亡是一件必定降临的事,他就收起了自己的散漫。
唯有知道生命无常,才能珍惜和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常。
人都希望十全十美。其实:“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
风光得意总有时,跌宕起伏才是人生,随遇而安才是面对无常最正确的心态。
苏轼在凤翔任职的时候,上司陈希亮修建了一座凌虚台。
苏轼写下《凌虚台记》:“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古时候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早已变成断壁残垣。
人生得失,本来就是这样忽来忽往,难以预料。
面对人生的起落,不如放平心态,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白居易曾在《太行路》中写道:“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汉文帝时期,有个大臣翟公,他担任高官时,家中每日车马盈门,宾客如云。
等他丢了官帽,宾客绝迹,门可罗雀,如此强烈的反差,让他很是愤懑。
于是他在自家门口写了一行大字: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许多时刻,我们总会高估与他人的关系。
但当你处在困境中时,
即便血脉相连的人,也有冷你之时;
即便亲密无间的伴,也有弃你之心;
即便情同手足的友,也有远你之意。
杨绛先生说:“唯有身处卑微,才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
在这个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关系,也没有牢不可破的情谊。
唯有以平常心面对,看轻人情的反复,看淡世态的炎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才能释怀坦然。
没有谁的生活一成不变,没有谁的人生年年如一。一年四季更迭,季季不同,一生悲欢离合,样样尝尽。
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张扬,今日华丽风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场。
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悲伤,今日愁云惨淡,明日可能满天阳光。
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一切顺其自然,才可以在这无常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来源:网络
)
(声明:“中原盾”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
【晚安】人类最大的智慧,等待和希望!
◆
【晚安】尊严
◆
【晚安】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就是家庭的风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