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拉尼亚王妃凭借姣好的容颜、高贵的气质,成为各大时尚杂志的宠儿,甚至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王妃。但拉尼亚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花瓶。
2004年2月出版的美国《
时代周刊
》对拉尼亚作了这样的评价:“拉尼亚已悄然成为约旦政治变革的‘代言人’,她正以个人力量改变着约旦乃至整个中东。在其他阿拉伯妇女还不愿公开‘露脸’时,拉尼亚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正积极推动着约旦的社会改革。”
拉尼亚热心公益,认为工作是实现自我尊重的手段,阿拉伯的妇女同样有这样的权利。
在出席首届阿拉伯国家小型企业融资会议的开幕式上,拉尼亚发表讲话称:“工作不论种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是个人最高尚的事业。”
拉尼亚经常参与国际活动,她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的成员之一,并为SOS国际儿童村工作。拉尼亚曾向国际医学协会捐赠57万美元,用于支持治疗
伊拉克
癌症儿童计划。
2003年伊朗巴姆发生地震后,拉尼亚劝说约旦政府出动运输机,向伊朗提供
人道主义援助
。随后,拉尼亚亲自到伊朗灾区慰问受害者。
拉尼亚还一直致力于扭转西方媒体对阿拉伯妇女的传统印象。正因此,约旦媒体曾评论称,拉尼亚是约旦的明珠。
英国媒体曾排了一个“第一夫人排行榜”,对西方国家第一夫人进行排序,出人意料的是,力压群芳的竟然是俄罗斯总统夫人
柳德米拉·普京娜
。
作为俄罗斯总统
普京
的妻子,普京娜非常低调。有媒体爆料称,1999年
叶利钦
辞去总统职务后,普京娜非但没有为普京当上总统而高兴,反而痛哭了一夜。
俄罗斯社会学家奥尔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俄罗斯,第一夫人的定位不同于西方国家。俄罗斯的第一夫人通常会扮演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在家照顾孩子,而不参与政治。”
其实,普京娜为丈夫做的远远超过公众的想象。陪同普京出访时,普京娜曾带着两个女儿住在普通客房,到公共食堂就餐,吃喝都是自己报销。
普京娜并不是一直这样低调,在丈夫不便出面的场合,她期望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帮助丈夫和俄罗斯渡过难关。
2002年10月,俄美因为在反恐问题产生重大分歧,俄美关系成为普京执政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克里姆林宫发表声明,俄第一夫人,普京娜将出访美国,会见当时美国的第一夫人
劳拉·布什
。普京娜此次出访成为当年改善美俄关系的风向标。
随后的一年时间里,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娜至少出访了13个国家和地区,行程除了礼节性活动外,主要是促进俄罗斯和出访国之间在人文领域的交往。分析称,普京和普京娜在振兴俄罗斯国力上分了工:普京致力于提升国家硬实力,而普京娜俨然成为了俄罗斯软实力的打造者。
普京娜曾因在俄罗斯推广德语,获颁德国格里木奖。成为“第一夫人”后,曾在大学学过西班牙语的普京娜将自己的语言优势运用到外交中。
普京访问西班牙期间,普京娜撇开翻译,与身边的王后自由交谈,令西班牙新闻界刮目相看。
萨科齐与前妻塞西莉亚
法国前总统
萨科齐
入驻
爱丽舍宫
后,厌倦当政治配角的塞西莉亚·萨科齐依然选择了与萨科齐离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不靠谱”的第一夫人曾成功完成一次艰巨的外交营救任务。
塞西莉亚曾多次“逃离”萨科齐,让萨科齐陷入“后院起火”的状态。
2007年7月12日,当这位“不靠谱”的第一夫人在法国国庆仪式前拎包跑到
利比亚
时,浪漫的法国人以为塞西莉亚只是又一次逃离了自己的丈夫。
2007年7月24日,当塞西莉亚抵达
保加利亚
时,却让外界大吃一惊——塞西莉亚的飞机抵达保加利亚机场时,首先走出的竟然是6名保加利亚医护人员。
这6名医护人员因被怀疑用463名利比亚儿童做实验而被
卡扎菲
当局判处死刑后投入监狱已有8年,但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这些医护人员在用儿童做实验。
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英国前首相
布莱尔
和
欧盟
尽8年之力都未能让卡扎菲当局放人。
在机场,塞西莉亚站在获释的医护人员中间笑称:“能把他们带回自己的祖国我很开心,在过去的45小时内我没有睡过觉。”
萨科齐对自己妻子的行动守口如瓶,只是笑称“她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在媒体的追问下,法国总统府公开了营救内幕:法国政府向利比亚政府支付了相当数目的资金,这笔钱后来由欧盟偿还给法国。
时任欧盟主席
巴罗佐
表示:“医护人员获释是欧盟多年努力的结果,法国第一夫人出访利比亚,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