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百科】规划人必须了解的宪章之——《马丘比丘宪章》

专栏 / 【规划百科】规划人必须了解的宪章之——《马丘比丘宪章》

【规划百科】规划人必须了解的宪章之——《马丘比丘宪章》

2022年01月12日 08:23 --浏览 · --喜欢 · 规划考研李学姐
粉丝: 3060 文章: 54

一、《马丘比丘宪章》时代背景:(名词解释)

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二 、《马丘比丘宪章》的内容:

1.城市与区域: 当今城市化进程席卷世界各地,要求我们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人力和自然资源,在现有资源限制之内对城市的增长与开发制定指导方针。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反映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基本的动态的统一性,明确邻里与邻里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其它城市结构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


2.城市增长: 当今城市化进程席卷世界各地,要求我们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人力和自然资源,在现有资源限制之内对城市的增长与开发制定指导方针。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反映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基本的动态的统一性,明确邻里与邻里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其它城市结构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


3.分区概念: 《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的探讨并没有反映最近出现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而加速城市增长的现象。尽管城市的混乱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征,但结论是一致的:人口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4.住房问题: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争取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住房设计必须具有灵活性以便易于适应社会要求的变化,并鼓励建筑使用者创造性地参与设计和施工,研制低成本的建筑构件供人们使用;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这一点应作为为不同社会阶层选择居住区位置和设计的指针,而没有有损人类尊严的强加于人的差别;


5.城市运输: 《雅典宪章》后的实践证明,道路分类、增加车行道和设计各种交叉口方案等根本不存在最理想的解决方法。《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城市必须规划并维护好公共运输系统,在城市建设要求与能源衰竭之间取得平衡;交通运输系统的更换必须估算它的社会费用,并在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中适当地予以考虑;指出运输系统是联系市内外空间的一系列的相互连接的网络,其设计应当允许随着增长、变化及城市形式作经常的试验;


6.城市土地使用: 宪章赞同《雅典宪章》提出的坚持一个立法纲领,以便在满足社会用地要求的同时,可以有秩序地、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当下城市土地有限仍然是实现有计划的城市建设的根本阻碍。对这一问题仍迫切要求拟订有效的公平的立法,以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找到确有很大改进的解决城市土地的办法;


7.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 宪章揭示“当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我们的环境污染迅速加剧到了空前的,具有潜在的、灾难性的程度”,呼吁在世界城市化地区内的居民被迫生活在日趋恶化的环境条件下,控制城市发展的当局在经济和城市规划方面,在建筑设计、工程标准和规范以及在规划与开发政策方面,必须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并按整理的公共卫生与福利标准恢复环境的固有的完整性;


8.文物遗产保护: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的个性和特性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


9.工业技术: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技术的扩散与有效应用是我们时代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指出技术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技术的应用应当是在政府适当支持下,认真研究和试验的实事求是的结果,施工技术应当努力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法,做到设备能重复使用,利用资源丰富的材料生产结构构件;


10.设计与实施: 区域与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这一过程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每一特定城市与区域应当制定合适的标准和开发方针,以适应自然环境,现有资源和形式特征;


11.城市与建筑设计: 近代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人们能生活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城市组织结构的连续性;《马丘比宪章》认为新的城市化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即每一座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一个单元,它需要同其它单元进行对话,从而完整其自身的形象。


三、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比较:

1、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义思想基石的转变

(1)《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物质空间决定论,并成为其所提出的功能分区和、及其机械联系的思想基础;

(2)《马丘比丘宪章》则摒弃了功能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强调物质空间作为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类人群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2、从空间功能分隔到城市系统整合思维方式的转变

(1)《雅典宪章》遵循现代理性主义认知事物所强调的“分解思维”模式,其城市规划功能分区思想就是遵循了典型的“分解—组合”思维,强调将城市活动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通过城市规划为其创造各自最适宜发展的条件,再通过交通系统将它们组织起来,便以实现生活、工作和文化分类与秩序化的统一。

(2)《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了混合功能区的思想,强调把失去联系和相互依赖并已经失去活力和含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标志着系统整合思维方式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最终确立;


3、从终极静态的思维观向过程循环的思维观改变

(1)《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制定规划方案,在城市各功能分区之间建立“平衡状态”和“最合适的关系”,并“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

(2)《马丘比丘宪章》受系统论思维影响,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指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能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


4 、从精英规划到公众规划观的转变

(1)《雅典宪章》虽然强调城市规划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因受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无法摆脱对“城市规划艺术”高雅性的傲慢认识,因而强调需要由规划师等社会精英来主导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成为一种少数专业人员与政客来表达其一直并规范城市各类群体和个人行为的手段;

(2)《马丘比丘宪章》不仅承认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地推进该思想的提升,实现了由传统精英规划观到公众规划观的根本转变。




四.《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关系

《马丘比丘宪章》并不是对《雅典宪章》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它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在《马丘比丘宪章》中申明:《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今天仍然有效,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而且人类认识对城市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因而需要进行修正。而《马丘比丘宪章》所提出的“都是理性派所没有包含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种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