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 语录 我在中学时就曾读过 论语》,但当时并未真正读懂。如今 阅读 《于丹〈论语〉心得》 这本书,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 发现有很多道理是值得学习的。 《于丹〈论语〉心得》分 天地人 之道、心灵之道、 处世之道 君子之道 、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 于丹 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 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 为人处事 的哲理, 使我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 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我就学习所获谈几点体会:

一、感悟天地人之道,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书中讲到对子贡问政一段的解读,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安定平稳需要什么 ? 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即足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子贡又问:一定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丹 教授 对此的解读是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可以见到如贪图小利、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假货横行;不讲诚信、坑蒙拐骗等社会现象,这些不良社会风气背后体现的是信仰的缺失, 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没有判断是非的镜子,就会缺乏敬畏之心。那么,除了法律因素外,如何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呢? 孔夫子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想要强大,民众必须有一致的、向上的信仰。正如于丹所说,成功的政治来自民众内心对政权的认可,民众信仰的树立需要政府威信的树立。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没有信仰,要么无所追求,碌碌无为;要么无所畏惧,无恶不作。因此,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于己于社会都十分必要。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如果能从自身做起,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正负责地办结每一起案件,自然会赢得涉案双方的理解和尊重,使人们对司法产生信赖和尊重,树立起司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二、感悟心灵之道,做一个有意义的人。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 怨声载道 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我一直很努力地备战司法考试,但一次次的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在每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了“论语心得”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呢?《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 爱岗敬业 、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人生在世,痛苦是一生,快乐也是一生,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一点生活呢!

三、感悟 处世之道 ,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 越俎代庖 ,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先把你自己那个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 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各司其职,承担责任,不能寄希望于上级领导或同事帮助,正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所说的小鬼也要学会当家,职务再小,分工再少,也要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学会独立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个人工作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各司其职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两码事。

于丹《论语心得》中列举了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我感触很深。如“处世之道”用来解读《论语》中“言寡尤,行寡悔”这句话的寓言故事:一个孩子十分爱发脾气,于是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一天下来,孩子看见他敲了许多钉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亲便让他如果一天不发脾气,就拔一颗钉子,当钉子拔完时,孩子高兴极了,因为他学会了克制,可是父亲却告诉他虽然钉子拔了,但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一定要谨慎再谨慎,这样既避免对别人的伤害,也减少自己将来的悔恨。就法院工作而言,如果出现工作失误,会对法律的威严产生负面影响,也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不公正待遇,所以我时常以“篱笆不会复原”这个道理来告诫自己。刑事审判来不得丝毫马虎,我作为刑庭的书记员,主要就是做好审理案件的审判辅助性工作,更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虽然书记员不直接审理案件,但庭审记录的客观真实与否,能够反映案件审理的全貌。所以我在工作中紧盯经手案件的进度,做好立案登记、送达起诉、庭前准备、庭审笔录、合议庭笔录、审委会笔录制作、送达执行通知书、案件报结等每个环节的工作,为了使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至于发生缺漏,我把工作完成情况、法官交代的事项都一一记录在本上,干完一项就划掉一项,这样工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因为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在某种程度上责任胜于能力。

四、感悟君子之道,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于丹总结出了君子的四个标准:一是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 二是有恒心。 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 有远大志向,坚持自己的信念, 胸怀天下,奋发有为。 三是易事而难悦。 君子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 四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总是先把事情做到,然后再去说。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我很赞同这句话,干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工作成绩不是靠表白说出来的,是靠辛勤努力、踏实肯干获取的。我的工作准则就是要做到问心无愧。凡是我负责的案件,不论案情简单还是复杂,我都会认真对待,尤其是在做笔录时,涉及定罪量刑的犯罪时间、地点、手段、后果、动机、目的这六大要素我一定要记清,使自己经手的案子能够经得起考验。我虽然没有做出什么骄人的成绩,但是我尽到了一个书记员的责任。

五、感悟交友之道,做一个有分寸的人。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良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说,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没有别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工作单位,和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关系才会和谐融洽。书记员工作尽管是独立的,但是要积极配合法官工作,共同把案件审理完结。因此,我 在坚持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主动向法官请教审判技巧,了解不同法官的审判风格,每次接到案件时,都会先熟悉案情,与主审法官沟通,做好庭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庭审结束后按流程主动完成自己该干的工作,以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六、感悟理想之道,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通过《于丹〈论语〉心得》,我知道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也是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竭尽全力地去工作。由于工作关系,有时会接触到情绪对立的当事人,我就耐下心来向他们解释相应的法律程序,因为我知道作为法院的一名书记员、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当事人对法院的看法,因此我要以较好的素养和热情的态度让当事人尽可能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增强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程度。

七、感悟人生之道,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 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自己规划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通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和社会年龄之分,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 人生价值 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义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要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法律修养。一是坚持边干边学,再接再厉,力争通过司法考试;二是加强文字功底锻炼,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三是提高速录能力,力争做到“快、准、全、细”;四是牢记职业操守,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桃林南路586号 邮编:730000 E-mail:ltzytxbd@163.com

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