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群言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
吕思勉,近代著名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题史等诸多领域均有重大贡献
★
《吕思勉讲国学:国学纲要》,全面完整的国学经典,切合今人实际的国学入门读物,民国时期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曾受到当时国学爱好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
★
《中国近代史》,传承传统的史学理念,鉴往世兴衰,考当今得失,立足于当下,阐述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
★
《中国通史》,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为上古史(秦以前)、中古史(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史(唐朝安史之乱至宋元)、近世史(明朝至清朝)、现代史(辛亥革命以后),此种方法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吕思勉讲国学:国学纲要》
本书汇集了吕思勉先生《中国文化思想史九种》《史学与史籍》《国学概论》《吕思勉文史四讲》等著作中关于国学的全部内容,是民国时期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其作品曾受到当时国学爱好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世易时移,吕先生作品的价值却历久弥新,仍对当代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中国近代史》
本书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无不细致入微。
吕思勉所著此书的特点,一是传承传统的史学理念,鉴往世兴衰,考当今得失,因此著史特别有时代感,总是立足于当下,阐述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二是立足于客观的情势,同情地理解历史中的人物事件,揭示历史不得不如此的必然性,不求全责备,也不拔高历史人物,因此显得客观公允。他的书是我们客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的读物。
《中国通史》
全名《自修适用白话史》(《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详细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我国历史上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篇构成,在每一篇里又分若干章。
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史(秦以前)、中古史(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史(唐朝安史之乱至宋元)、近世史(明朝至清朝)、现代史(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重新出版《中国通史》,为方便读者阅读,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但保留了原书的双行夹注;其他的除了比较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有所改动外,基本未动。由于原书采用的是民国纪元的方法来纪年,本次出版全部改为公元纪元。同时,我们选择性地增加了若干与内容相关的插图,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吕思勉讲国学:国学纲要》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08436
出版时间:2014-01
开本:16开
页数:442
定价:48.00
目录
第一篇 国学概论
何谓国学
中国学术之分期
先秦诸子之渊源一
先秦诸子之渊源二
先秦诸子之学
秦汉时代学术之新趋势
魏晋玄学
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考据学
中国近代之思想家
第二篇 经子解题
自序
论读经之法
一、诗
二、书
三、附论《逸周书》
四、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
五、易
六、春秋
七、论语 孟子 孝经 尔雅
论读子之法
一、老子
二、庄子
三、列子
四、荀子
五、晏子春秋
六、墨子
七、公孙龙子
八、管子
九、韩非子
十、商君书
十一、尹文子
十二、慎子
十三、邓析子
十四、吕氏春秋
十五、尸子
十六、鹖冠子
十七、淮南子
第三篇 理学纲要
序
绪论
理学之源
理学源流派别
濂溪之学
康节之学
横渠之学
明道伊川之学
晦庵之学
象山之学
浙学
宋儒术数之学
阳明之学
王门诸子
有明诸儒
总论
附:订戴
第四篇历史研究法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历史的历史
史学进化的几个阶段
旧时历史的弊病何在
现代史学家的宗旨
作史的方法
研究历史的方法
第五篇史籍与史学
史学定义
史籍溯源
史学缘起
史部大略(上)
史部大略(下)
史家宗旨今昔异同
史材
论搜辑
论考证
论论史事之法
史学演进趋势
第六篇中国史籍读法
弁言
史学之用安在
中国有史学吗?
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读旧史宜注意之点
附录一 古书名著选读拟目
附录二
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第七篇中国文化史
研究历史之目的
何谓文化
中国文化之起源
历史年代
三皇五帝事迹
古代之社会组织
社会阶级
古代之生业
古代之道路
古代之用人
先秦诸子学术
秦、汉时之新局势
此时之政情
汉代学术
汉代兵制变迁
汉代刑法变迁
此时代重要之现象
《中国近代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7399
出版时间:2015-09
开本:16开
页数:388
定价:39.80
目录
中国近代史讲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西交通之始
第三章 传教之始
第四章 康雍乾三朝与俄国交涉
第五章 清代之盛衰
第六章 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
第七章 道光以前烟禁
第八章 烧烟及中英战事
第九章 江宁和议
第十章 鸦片战争之役评论
第十一章 五口通商后广东中英交涉
第十二章 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第十三章 戊午、庚申和约大要
第十四章 中俄咸丰戊午、庚申两约
第十五章 同光中俄交涉
第十六章 嘉道咸同光之朝局
第十七章 各国立约交涉
第十八章 革新之渐
第十九章 日本立约及台湾生番事件
第二十章 英人《芝罘条约》
第二十一章 法越之役
第二十二章 英缅之役
第二十三章 英谋西藏
第二十四章 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
第二十五章 港湾之租借
第二十六章 戊戌政变及庚子义和团
第二十七章 俄占东三省及日俄之战
第二十八章 清末外交情势
第二十九章 改革政体之动机
第三十章 清之亡及民国成立
第三十一章 民国以来之政局
第三十二章 民国以来之外交
中国近世史前编
第一章 论中国近世史的性质
第二章 入近世期以前中国的情形
第三章 中西的初期交涉
第四章 鸦片战争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
第五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中国近百年史概说
第一章 抗战和建国
第二章 “九一八”之役
第三章 “七七”及“八一三”之役
第四章 东西战事的汇合
第五章 战争的胜利
第六章 敌寇的降伏
第七章 实施宪政和中苏交涉
第八章 目前的情形和未来的展望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
第一章 商业篇
第二章 财产篇
第三章 征榷篇
第四章 官制篇
第五章 选举篇
第六章 刑法篇
第七章 学校篇
日俄战争
第一章 东北形势总论
第二章 日俄开战之原因
第三章 日俄战前之交涉
第四章 日俄两国战前之形势
第五章 日俄战事(上)
第六章 日俄战事(下)
第七章 日俄和议
第八章 日俄战争与中国之关系
第九章 日俄战役之结果及战后情势之变迁
第十章 结论
国耻小史
第一章 现在对外情形
第二章 欧洲各国之形势及其东来之历史
第三章 英国两次遣使
第四章 鸦片之输入
第五章 鸦片战争
第六章 广州之役
第七章 京师初陷
第八章 中俄伊犁交涉
第九章 法据安南
第十章 英灭缅甸及暹罗独立
第十一章 中日之战
第十二章 中俄密约及各国租借军港
第十三章 京师再陷
第十四章 日俄之战及朝鲜灭亡
第十五章 英兵入西藏
近代史表解
一、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
三、捻党起义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
五、洋务运动
六、甲午战争
七、戊戌变法
八、义和团运动
九、辛亥革命
《中国通史(权威经典珍藏版)》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ISBN:9787514500516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16开
页数:576
定价:36.00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
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
第三章 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
第四章 本书的分期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 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 禹的治水
第四章 三王时代
第一节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 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 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 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春秋
第二节 战国
第六章 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一节 獯粥
第二节 东胡
第三节 貉
第四节 氐羌
第五节 粤
第六节 濮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
第二节 封建
第三节 官制
第四节 教育和选举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法律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 古代的哲学和宗教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变迁
第三节 东周以后的学派
第二篇 中古史(中)
第二篇 中古史(下)
第三篇 近古史(上)
第三篇 近古史(中)
第三篇 近古史(下)
第四篇 近世史(上)
第四篇 近世史(下)
第五篇 现代史
《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全24册,饶宗颐、叶嘉莹担纲顾问,整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学者,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24个侧面进行深入剖析、展示,充分呈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结构与精神。
¥
248.0
不到1折!
《大董中国意境菜·四季篇》精装超大开本,铜版纸全彩,大董中国意境菜的图文结集,97道菜肴的精美彩图+极简文字介绍,揭秘大董的后厨机密,详述菜品及设计的创意源泉,讲解意境菜的独特生活美学。中英双语。
¥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