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现面向全校授课,承担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应化、高分子、环境、环保设备、生工、安全工程、装控、测控, 10 个本科专业,每学期约 30 个班, 1000 余人的化工原理理论课( 96/80 学时)、化工原理实验课( 40 学时)、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0 学时)的授课任务。化学原理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 12 人,博士研究生 7 人。

1 化工原理理论课教师在校开展教学沙龙活动

二、教学特色

以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 三位一体 为教学目标,并将之内化到知识点教学中,实现三者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转变教学思维,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智慧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学堂在线《生活中的化工原理》为线上资源,采用 目标问题导向式 教学模式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使传统课堂变为高阶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知行合一的课堂、学思结合的课堂,即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智慧教学。课程总体设计详见图 2 ,要点如下:

2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示意图

1. 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图 3 ),教学各环节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增加 交互 (图 4 )。

3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示意图

4 授课教师教学实景

2. 建设线上精品 MOOC 资源。在学堂在线上线了《生活中的化工原理》(图 5 ),为学生提供课前、课后学习交流的平台。

5 《生活中的化工原理》学堂在线链接

3. 融入案例教学。教学内容力求专业性、应用性、趣味性并重。注重课堂的目标问题导向教学设计, 问题 设计融入生活案例、工业案例、科技创新案例及课程思政案例(图 6 )等,体现 两性一度

6 案例展示

4. 章节教学设计。如何解决课堂“交互”增加所导致的学时不够的问题?章节加减法教学设计要点:一是知识点做加减法设计,减法知识点学生自主学习,加法知识点做“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二是章节总结,系统梳理章节内容,形式如章节小视频、思维导图、图文总结、单元测试(图 7 )。

7 雨课堂 考核—章节总结和单元测试

5. 强化过程性考核。课前预习、课后讨论由学堂在线统计成绩,课中学习和课后作业、章节思维导图总结和单元测试等由雨课堂考核统计成绩(图 8 ),实现每个知识点和章节学习的实时考核和反馈,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8 总成绩评定方法

6.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开设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化工过程认知课程,促进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每年举办校内化工原理大赛(图 8 ),并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图 9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8 校内化工原理大赛(理论考试 + 实验技能)

9 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于福州大学参加中南赛区竞赛

为推进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从以下 6 个方面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建设,如图 10 所示。

10 课程资源建设

三、 课程建设主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