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背景与编辑团队
内容构成与文学主张
-
普罗文学专栏 :首期刊发冯雪峰《革命与智识阶级》,系统论述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角色定位,引发左翼文坛关注 [1] [7]
-
现代主义实验 :连载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系列小说,开创以机械意象描写都市异化的新叙事模式 [1] [8]
-
电影理论译介 :设立"影戏漫想"专栏,系统翻译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昶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并探讨蒙太奇美学 [1]
-
跨文化对话 :同步刊载法国作家保尔·穆杭的意象派诗歌与苏联作家绥拉菲莫维奇的革命小说,形成文学观念碰撞 [1-2]
历史沿革与查禁事件
文学影响与历史评价
-
新感觉派摇篮 :首译横光利一《七楼的运动》等日本新感觉派作品,直接影响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等小说的创作风格 [2] [8]
-
海派文学先驱 :其都市书写突破传统道德批判框架,开创以速度、机械、霓虹为符号的现代都会叙事体系 [1-2]
-
编辑模式创新 :采用编者按语、专题策划、跨国组稿等方式,奠定30年代《现代》杂志的编辑范式 [2] [6]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