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开宗明义地说: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2020年注定是个自杀大年。
日本美少年
三浦春马
被发现死于自己家中,他今年刚刚满30岁,新剧正在待播中。
台湾一处隐秘的山林间,发现了自缢而死的一家三口尸体,那是演员明道的哥哥一家。
前几日,一个名为
#峨眉山山林两具遗骸系自缢身亡
的热搜引发人们关注。短短的视频里,是葱郁的树木和凌乱的冬衣。
那是两个裹着冬衣身死在夏日山林间的普通灵魂啊!
不期然想起今敏的一部TV动画,《妄想代理人》。
▼
2004年,在电影[未麻的部屋]、[千年女优]和[东京教父]制作完成之后。
今敏将三部曲创作期间未用到的构思和故事,综合制作放在了《妄想代理人》这部13集电视动画里。
《妄想代理人》也成为了今敏一生中唯一的一部TV动画。
虽然不及前面那些动画电影名气大,但也是同样的“神作”水准。
今天要说的是《妄想代理人》中独立的一集:
第八话「开朗的家族计划」
。
虽然名为“开朗的家族计划”,却没有“开朗”,也没有“家族”。
本话讲了一个略显悲伤的三人网友结伴前往森林自杀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今敏本人最喜欢的一集。因为独立于整条故事主线之外,完全可以单独观看,不影响完整性。
当年,今敏也是带着第八话前往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参展,并获得了动画类评审团银奖。
大个子的斑马、小老头的冬蜂,还有意料之外的未成年少女小鸥。
三个在聊天室内结成“自杀小分队”的网友终于决定面基去执行死亡计划!
老中青三代,一见面就吓了一跳,谁也没想到小鸥竟是个十来岁小女孩。
斑马和冬蜂不忍心带小鸥一起死,于是两个人逃跑了。
“如果想死得痛快一些并且不痛,那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或者安眠药。”按照在聊天室商量好的,两人找到了一处废弃民宿,关窗闭户烧炭,还吞了安眠药。
安然躺下,一派宁静之时,却被房内突然现身的小鸥打断!
原来机灵的小鸥一路跟着他们丝毫没暴露,三人刚聚齐,窗外轰隆隆的推土机却准备将这片废弃民宅推平了。
第一次自杀计划宣告失败。
那接下来跳轨吧!方便还比较快。
三人乐呵呵冲进铁轨,顺序排好,一切就绪。
铁轨喧嚣而至,在三人前方、动作更快的一个男人却突然飞扑向了轨道,硬是当面截了胡。
表情凝滞、呆愣在当场的三人集体表示,这死法也太不美观了!换下一个!
终极目标!那还是乘火车去山林
吧!
(剧中的山林原型是富士山下的青木原树海)
三人手牵手,女孩哼着歌,好像郊游一般,往山林深处徒步而行。他们自带了绳子和器具,搬石头、打绳结,背对着夕阳,将脸放进绳索中。
只有小姑娘到此时还在叽叽喳喳地笑闹着,仿若死亡不是结束,而是乐园。
在两个男人越来越多的沉默中,树杈子却禁不住三个人的体重,果断罢工不干了!把男人们甩出了老远。
好像再一次失败了呢...
啧,到此你以为这是一部“自杀”主题的黑色幽默剧,其实却是彻底的悲剧。
尝试了各种方法,却无一能死成。最后在山林外的便利店广场,路人悠悠行过,老头冬蜂才发现了真相:
只有他们三个人没有影子。
原来,不知道在哪一次尝试中,他们早已经死去了。
“开朗的家族计划”,来自片尾避孕套贩卖机上的广告语。
讽刺的是,一个是初潮未至的小女孩,一个是隐形同性恋,另一个是耄耋老人。
三人小组,看似是快乐互助的“家族”。然而实际却是“什么也不会诞生”而毫无未来的临时组合。
▼
说今敏很悲观。大概吧。
毕竟整部《妄想代理人》就是一部关于“逃避与幻想”的剧。
喧嚣嘈杂的东京,剧中每个人都在承受着各自的压力。奔波操劳的身体得不到解脱,身边是淡漠而自律的人情世界。
生活在强压之下,内心越发空洞而无望。从悲伤的灵魂深处,臆想而出的
“妄想代理人”
(棒球路魔)也就成为一种虚幻的解脱。
如果还不行呢,死就成了另一种出路。甚至是终极的。
于是,世界上也只有日本人,把自杀变成了一种文化。
寺山修司写《自杀学入门》,教导读者在自杀之前,首先要制作自杀机器、写一份完美遗书,步骤之三便是挑选合适的自杀地点。
他说:“选择场所的重要度,就像演戏时组装舞台布景一样,或者说比它更重要。”
也是。看看寺山严格地挑剔各种地点之现代污染吧。
死于大海?啧,早不是达米娅歌中所唱“死于大海的人会变成海鸥”的时代了,海中的污染物能把人臭掉。
卧轨自杀?要是蒸汽机车时代好像还不错,现在的跳火车实在没美感。
梶井基次郎描写的“樱树下埋着尸体”更是无法重现。随着土地价格飞涨,这也太过奢侈了。
所以,在场所选择上劳心费神是必要的。
想来想去,第八话的自杀三人组最终选了青木原树海,倒是个优选。
富士山脚下,茂密安静的青木原林海,每年都吸引着几十位到百位特殊的游客。他们慕名而来不是为了观光,而是为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青木原树海,是日本最富盛名的“自杀森林”。
作为一片天然林场,这里以其广阔壮丽的森林景观闻名,十分隐秘。而指南针在这里起不到作用,也给它赋予了另一曾暗黑色彩。
因为神秘安静,路人不常进入。死后的尸体也很难被发现,这也成为很多人选择来此寻死的缘由之一。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数千人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种趋势被认为始于日本作家松本清张。
50年代,他写了一本名叫
《波浪上的塔》
的小说,女主角最后就踏上了这片死亡森林,将世间挣扎和迷惘留于茫茫树海。
从小说、到60年代同名剧的流行,让青木原树海极具仪式感的悲剧氛围瞬间成名,从那时起就不断吸引起着年轻人前往。
除了尸体和自制套索,森林中到处是珍惜生命的标语。比如“生命宝贵!请三思而后行!”“如果在此自杀,熊会将你的身体咬得稀巴烂。”
从70年代起,树海自杀问题引起日本全国上下的关注。
年度一次的秋季收尸活动就此固定下来,每年都会有当地人、志愿者和记者一起进入林中搜查尸身。
而随着它的声名远扬,青木原树海甚至在世界自杀圣地里排到了第一。
也引得国外导演纷纷以其作原型拍起了电影。
格斯·范·桑特那部口碑差极的
[青木原树海]
,说的就是一个美国人(马修·麦康纳饰)也听闻其盛名,大老远跑来自杀,碰上了当地人渡边谦。
美国恐怖片
[自杀森林]
,把青木原树海变成了一个隐藏着孤魂、诅咒、恶灵的恐怖森林,迷惑着前来找寻妹妹的女主在此自杀。
虽然这些美式恐怖片大多粗制滥造,但却把青木原树海更推向了盛名。
▼
死于山林,大概算不得一种英雄的离去方式,但足够孤寂。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跑到森林里自杀。在日本文化里,我能想到的类似故事,大概属于今村昌平的
[楢山节考]
。
曾经,资源贫乏的日本山村里,流传过一种习俗。
为了后人活下去,要将活到70岁的老人背到楢山上丢弃,任其在山林自生自灭。名曰“参拜楢山神”,实际是生存本能下的自然选择(屠戮)。
电影中的阿玲婆,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主动磕掉门牙,自愿被送去山林野外等死。
无论活着还是死去,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独自悄悄死去,大概也是他们的本能选择。
说今敏悲观吧也不是。
逃避症患者在幻想深处为自己释放一个“妄想代理人”的故事,在整部剧中,在不断的妄想与现实、分裂与循环之中,一刻不停上演着。
但剧集最后,调查事故的刑警之选择,却也是另一种人性的光辉。
打破逃避的幻境,告诉自己“我的现实归宿虽然早已不在了,但失去归宿的现实才是我真正的归宿”。
这才是今敏真正的态度:逃避无用。厌世不是归宿,自杀亦不是解脱。
寺山修司写《自杀学入门》,以一种戏谑的手法,教人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死亡舞台与背景:如果你喜欢达利,或是赤塚不二夫,就应该挑选他们的风格来制作布景和道具。
但寺山又接下来说了,
不是所有准备好的人都有资格自杀的,自杀也是需要获得准可证的。
为了缺少什么东西而去求死的,都不能成为领取自杀许可证的对象。因为对“缺少的东西”进行思考之后,死的必然性就会完全消失了。
没有哪个人的自杀是必不可少的,是高贵的,是艺术化的。
以奔向死亡的姿态向死而生,最终还是活下去吧。
妄想代理人
作者 卷卷毛
|
2020-08-19 17:03:52
阅读
1987